第129章 大胜之
锦浮图2021-01-24 16:582,619

   叽卑涉吐了吐舌头,盾牌还可以这么用?

   城楼上,张放率部从容的在两个城上射箭。

   “长弓射击。”张放下令。

   这是由长弓组成的弓兵队,这是给张放专门配备的长弓营。

   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角弓、复合弓反弯的复杂形状。

   上好的长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榆木、白蜡木、橡木、柞木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太白山的柞木丰厚,正适合大批量生产长弓。

   做一个上好的角弓、复合弓大约需要半年甚至三四年的时间,但据说未来,制作一个长弓只需要两小时,柳少洲从辟闾洁那里得知这一切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长弓,它的制作诀窍在于弓背不采用火烤的方式,那样的话会降低弓的张力,当然它的弓背也不能一下子弯曲到位,那样弓背就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

   弯曲弓身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完成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钳床,鹿颂郡没有这样的现代工具,长弓的制作还是需要用人力,大概十五天能驯好一把。

   长弓是所有弓箭中最为犀利的武器,它的射程之远,虽然不能达到两小时做一把,但是十五天一把,也远远超越那些花费数月数年时间制成的角弓、复合弓。

   角弓、复合弓等等弓,因为制弓时采用火烤的方式,破坏了木材的内部应力,为了防止弓臂在强力下逐渐变软,存放以及携带时那些弓都是不挂弦的,只有临到战场才开始组装挂弦,而长弓不存在着问题,它制作简单,内部应力没受到破坏,所以平日里大可挂上弦招摇过市。

   这些长弓手站在西城关的城墙下,还有就是站在台阶上,

   辟闾洁告诉柳少洲,因为长弓对身高要求异常苛刻,拉动长弓不仅需要臂力,还需要一定的身高配合。而一米五高的长弓在苏格兰被称为少年弓,一米七至两米的大弓才能被称为成年弓。

  遥远的西方有个苏格兰国王曾经有个规定,要求一米七四以上的男人必须使用成年弓,并强制他们入伍。因为如身高达不到要求,经常耍长弓就会导致脊椎变形,这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一种难耐的痛苦。

   柳少洲不理解,也不知道苏格兰是什么,但是从善如流,所以,长弓营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鹿颂人都是好射手,但是身材达到一米八,又有臂力,就比较难了,毕竟这样的人各旅都在抢,所以暂时只在102旅和104旅配备了两个长弓营。

   长弓手手中的弓渐渐张满,这是一张一米七高的大弓,光箭杆就有一米二长。

   只需要按照要求射出城楼即可。

   长弓微微上扬,“嗡”地一声巨响,万箭齐发,长箭斜斜的射向天空,迅速的掠过两个城楼,远远的而去,正在犹豫彷徨的骨满的段弋骑士还没反应过来,昂着身子抬头一看,下一刻他们就被钉在了地上,睁大的双眼,惊骇莫名,他们可想不到居然能够射到三箭之地。

   骨满人纷纷坠马,哀嚎遍野,自己人的死伤并不重要,关键是前方的鹿颂军,似乎毫无损失,这让骨满人心里极端的不平衡,更关键的是两千茱弗盾兵面前还有一道深深的壕沟,人马栽入其中,断无爬回来的可能,即便有勇士策马越过壕沟,从盾阵中伸出的长矛,也让他们无所适从,脸上一片茫然。

   “天呀,这是什么战法。”

   “罗马方阵。”

   “罗马是什么?”叽卑涉问道。

   “一个很西方的民族,兴许是你们亲戚。”柳少洲看着这个棕色卷发的小伙,不咸不淡的解释道:“在中州,这个叫却月阵,曾经宋武大帝,曾以两千的精锐步兵大破北魏三万左右的精锐骑兵。只不过那种以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阵法相对复杂,对地形要求也很高。”

   “难怪你要建瓮城,故意放到开阔地带,而且这样的话,西城关和瓮城城楼都可以射箭,覆盖面积更大,能够射箭的士兵也更多。”裴潜看着豁口处的骨满人,一股深深怜惜油然而生。

   “为了才此战,我等筹备了三个月,若只是冲杀、攻城、守城,岂不是太无趣?”柳少洲命令身后的孛扬:“举旗,让张放换些人射箭,把警备团和巡防营的都带上练练手。并组织城里居民有序登楼,让他们看看!”

   巴雅规摸了摸下巴,想确定它还在,一场人数悬殊的战争,居然成了“练兵场”?“靶场”?“竞技场”?居然让新兵轮流上来?居民到翼墙观看?

   凶狠的骨满人,弃马,连同跟上来的步兵队一起,瞪圆的双眼冲向了方阵,前面的壕沟已经被马和尸体填满,罗马方阵中的枪兵立刻将长枪加在塔盾上,眨眼间,坡上出现了一个浑身充满金属刺的刺猬。

   开始还杀意正浓的骨满人顿时愣住了,转瞬被后面的同伴推了上去,被扎在长枪之上。

   杨大眼指挥瓮城的弓手,只负责射击近处的敌人,一排排长弓箭时不时飞出,很快在三箭之地形成了一个死亡地带。

   箭镞、长枪、地下的镰钩,骨满人懵了,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终于,残存的勇士撞开了一个方阵的。

   只听一阵阵盾牌碎裂声,骨折声,惨叫声,马嘶声,夹杂着无数的撞击声,士兵伤重的呻吟声,申屠铁丹的方阵被冲散,数千士兵搅在了一起,初期的冲击战,摇身一变为更加惨烈的接触战。

   但是训练有素的方阵兵五人一组相互照应,开始近身砍斫、厮杀,他们无需不单打独斗,总是互相配合,你进我退的与敌厮杀。

   厉谷盾的方阵还是完整的,随着哨音,整个盾阵稳步前行,将骨满人压缩起来,拥挤的连刀都挥舞不起来。

   鲜血、残骸、尸首、断刃,不断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在刺耳的兵刃碰撞声中,夹杂着将士们的咆哮、惨叫,整个瓮城前像一口鼎沸的大锅,喧腾不息。

   战斗的场景说得慢,其实变幻的快,只数次呼吸间,骨满人像被掉入汪洋之中,不知不觉中被卷走。

   失去突击力后的骑兵,在精擅集团作战的军阵步兵面前,像婴儿般无助,或者说想成熟的麦草般,被成片成片地砍倒。

   而后续的骨满人被箭阵阻隔,能够上前的少之又少。

   浓烟自骨满人大帐里升起,申屠铁丹的高呼:“他们败了,杀呀!”

   这是他们撤退的狼烟。

   寸丑力努身先士卒,冲出方阵,这时候保持队形已经没必要了,方阵士兵在自己掌伍的带领下,组成一个个战斗小组,抽出腰中的刀开始打扫战场。

   “我们胜了?”叽卑涉惊疑未定地问,言谈中不由自主的加上了“我们”。

   秀骊也扶着墙头:“我们竟用两千人人打败了两万人?你瞧,阵前杀了不止三千人!”

   “还有弓呢,一战十万弓箭呀。”柳少洲眺望着骨满大营,平淡地回答:“兵在精不在多,所以我说了,练是多留汗,战时少流血!”

   巴雅规不免叹道:“曾经听闻姚苌曾用千余弓兵坚守,打败了二十万讨伐军,突自不信,今日算是开了眼了。”

   “对对,李陵也用五千荆楚武士与十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耗费箭支百万,最终杀敌七万。”裴潜也引经据典的说道。

   秀骊不免有些担心:“那咱们还有多少弓箭?”

   柳少洲叹了叹一口气:“不多了,弓箭制造可不比造弓,而且各处都要备,哪有那么多。”

   “那还有多少?”

   “西城备了一百五十万支!”

  刹那间,众人的心中掠过一个念头,该把此人丢下去。

继续阅读:第130章 再胜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少洲风云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