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见面的时候,叶洛初已经换了行头,但并没有将眼线擦掉。
苏远之瞧见了,说她的这个妆容,还挺好看。
叶洛初问他看着别扭吗?说完开始在背包里翻找湿巾。
“别擦掉,好看。”苏远之不想当个“时不时干预女友装扮”的家伙。
叶洛初这才作罢。
二人共进晚餐的餐厅,位于一个高层建筑的顶楼,视野很好。
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行人,从他们口中时不时呼出的哈气,意识到天气是真的冷了,不禁想:新年会下雪吗?
叶洛初将视线转回来的时候,见坐在对面的苏远之,正看着自己。
彼此相视一笑,胜过万语千言。
吃过饭以后,二人又去看了电影,新年档会去影院的年轻人太多,必须提前买票才行。
好在这一切,都不需要叶洛初操心,苏远之全都考虑到了。
按照苏远之的话:我最擅长的,就是精打细算了!
叶洛初自然知道,这是他的调侃,他其实是个挺大方的男人。
看完电影以后,二人相约去附近的一个广场,自然是为了迎接新年钟声。
抵达广场的时候,看到已经有不少人等在这里了,原本以为天气变冷,不会有太多人,没想到大家对于迎新年的热情,差不多高!
钟声响起之前,二人和其他等待的人一样,在闲聊着,当听到广场上有人喊出倒计时数字时,彼此的心绪,开始变得不一样。
叶洛初也不知道是谁主动的,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彼此的手,是紧紧握在一起的!
苏远之觉察到她也发现彼此牵了手的时候,本能扭头看向她。
叶洛初也觉得奇妙,即便和他的视线相撞,心里也没有一丝,想要抽手逃离的感觉。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吧。
新的一年,是和苏远之一起迎来的,叶洛初也在心里默默许了愿:能继续成长。
回家的路上,看了一眼自己傍晚时发的朋友圈,是一张和同办公室身着演出服的合影,配的文字是:一期一会,珍惜。
这是叶洛初的朋友圈安静了很久之后,发出的一条状态,收获了一大堆“点赞”。
其实这对于不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来说,不算稀奇,最出乎叶洛初意料的是:校领导也点了赞!
看来确实是真正被认可了。
元旦小长假过后,即将面临期末考试,又要进入复习阶段了。
尽管又是一学期的结尾了,叶洛初的心理压力,其实是不小的,因为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要来了,就在下学期!
尽管历史学科的学考,是采取开卷形式,但除了规定的课本一类的资料,其他的一律不准带入考场,难度也不小,尤其是对于两极分化严重的班级来说。
叶洛初恰恰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不愿意背诵,懒得翻书页,别说让他在书页里,找到题目对应的答案了,就连数学题这种纯计算的,他也是不甚感兴趣的。
这种时候,就只能尽可能哄着他,只要他有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也要加倍表扬。
但凡听到哪一学科的教师,临时有事上不了课,叶洛初都会第一时间冲进班里,生怕被其他学考科目的同事,将这节课抢走了!
抢课,这个说法,用来形容这种状态,再合适不过了。
叶洛初觉得班主任“住在班里”的说法,自己也是深有体会,争分夺秒,不敢有一丝怠慢。
除此之外,叶洛初还得四处搜集复习资料。
下学期不仅要复习,还得先完成课本上的课程才行,相当于复习时间,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教改之后,对于保证学生每一学科都不被耽误,抓管得尤其严格,所以不可能像从前那样,问这一学科要一节课,问那一学科要一节课,人家也有各自的课程任务。
为了杜绝这种“要课”现象,每学期教研室会随机抽选一个学科,作为单独的抽测科目,想让大家都能“拧紧螺丝”,也是督促按时完成课程进度的方式。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想期末的复习效果好,就得保证平时每一节课的质量,课后巩固跟得上,相当于是基础打得扎实,后期就不至于太费劲。
但这就需要教师有绝对耐心,肯在每一节课课后,都做好追踪工作。
在寒假期间,叶洛初除了要备好课之外,还要搜集最新版本的复习资料。
尽管可以向前辈讨要上一年的复习资料,但毕竟课程标准是有微调的,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武器库”。
关于学生需要在寒假期间,做的准备工作,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节课上,叶洛初也会认真交代。
有多少学生能够按要求做到,叶洛初就不敢保证了,即便事先知晓结果如此,也要尽到人师应尽的责任。
不断提醒引导,就是责任之一。
这个假期,叶洛初是要回家看望父母的,毕竟太久没见面了。
苏远之自然也要回B市过年。
意识到即将要分开一段时间的时候,叶洛初心里开始泛不舍。
苏远之明显感觉到了:她这几天,几乎天天一下班就来店里,还会带来好多小吃,有意逗她:这么舍不得我啊?
叶洛初被他“拆穿”了,但还是佯作淡定地回他,“明明是因为我最近不太忙。”
“之前是谁告诉我的,放假前一周,要写的材料能堆成山,还得带回家加班的?”苏远之也不示弱,似乎非得让她亲口对自己说,就是忍不了即将到来的分离。
叶洛初被他这样一说,明显一怔,盯着他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是啊,从前没觉得一个月时间有多长......”
苏远之见她面上的笑容,微微敛了敛,不禁心软了,“我待不了那么久。”
叶洛初闻言,微微一愣。
“哦哦,差点忘了,你假期不在这座城市。”苏远之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是啊......”叶洛初想到这一点,一时好像更失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