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令看了一眼孙思邈,发现他并没有说话,也就安静地站在旁边等着。
过了几分钟,大夫把脉结束,刚要说话,就看到身后站了两个看着也像是大夫的人,表情一愣,不过想到这里是谯国公府,国公生病多请几个大夫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对着柴令武两兄弟说道:“国公的病情,老夫无能为力,还是请这两位也看看再说吧。”
柴令武闻言,脸色有些难看,能在长安开医馆的大夫,自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不学无术之辈,他这么说,几乎就等于是下了最后通牒了。
这也说明了父亲的病情十分的严重。不过现在神医孙思邈也来了,说不定会有一线生机呢?人还是要有梦想的。
于是他看着孙思邈说道:“孙神医,麻烦你帮我父亲看看吧。”
长安大夫听到他称呼这位同行为孙神医也是大吃一惊,在大唐,姓孙并且敢称神医的,也只有孙思邈一人。你要是姓其他的称呼一声神医,也没人会说什么,但是姓孙的敢胡乱称呼,怕是所有的大夫都要找你比划比划。
古人追星起来可是相当疯狂的。
孙思邈来到病床前,伸手并没有先把脉,而是翻开了柴绍的眼皮,观察了一下瞳孔的颜色和大小,心里已经大致知道他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在中医里,眼球瞳孔和眼白的颜色,会根据人体的健康状态,有些许的差异。
并且小小的一枚眼球,也能划分出五行,然后对应五脏六腑。再结合脸色,舌苔。
有经验的大夫不用把脉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不过保险起见,孙思邈还是帮柴绍把了脉,从脉象上,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然后转身对旁边的太医令开始说药方,太医令一听,也是连忙拿起桌上的纸笔记录。等全部记录好了交给国公府管家之后,太医令对着孙思邈开始讨教。
孙思邈也开始讲解自己为什么会用这味药的原因,然后另外一味药和这味药之间的冲突配比,君臣佐使。太医令不停地点头,他能跟得上孙思邈的思路,但是一旁的长安大夫听着听着就有些懵逼了。
他在大多数的大夫里也算是圣手了,但是和太医令一比就差了一些,和孙思邈一比,差的就更多了。
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被孙思邈看到,孙思邈有用更加简洁的语音给他讲了一遍。
“多谢孙神医教诲。”大夫对着孙思邈深深地作了个长揖。中医讲的是一个融会贯通,虽然孙思邈只是在这个病症上给他讲解了思路,但是一个合格的大夫,就可以举一反三,在其他的病症上也能开拓出来新的思路。
这对于一位大夫的医术提升是很重要的。
没多久,管家就把孙思邈讲的药材全部备齐,然后按照医嘱开始煎药。
“孙神医,你看这么煎没问题吧。”煎药虽然大多数都是把药材放入之后,然后三碗水煎成一碗水。但是个别的药并不是这么煎的。
而柴绍这次需要的药,就不是用简单的方法煎煮的。
“没问题,此药取的是药材的上浮之气,所以要大火烧至水开,期间一定要盖严室,不能使一丝一毫的烟火气进入锅中。等烧开之后,焖一刻钟,然后马上盛出密封静置,放凉一些后,直接喂国公喝下去。贫道先帮国公针灸提一下气。”
交代完之后,孙思邈拿出银针在柴绍的身上开始下针,随着几根银针刺入柴绍的身体,他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开始红润了起来。
“孙神医真是神乎其技,小人佩服。”长安大夫一脸狂人的表情,夸得孙思邈多差点没绷住。
就在煎药的时候,李世民以及李建成也一起过来了。虽说不是很熟,但是名义上也是自己的妹夫。李建成怎么也要过来走这么一趟。
一进门就看到孙思邈正在给一个背着药箱,年龄看着和他差不多的老者上课呢。
不过虽然两人的面容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实际年龄,都快差出来一个李建成了。
要不说人家是药王呢,九十多岁了,看着和五六十一样。
“参见陛下,见过长安王。”柴令武看到李世民和李建成进屋,连忙行礼,其他人听到动静也发现了他们。随即连忙行礼。
“都免礼吧,孙神医,谯国公怎么样了?”李世民看着孙思邈问道。
“回陛下,谯国公因为身体以前的伤势再加上年事已高,这才会突然昏倒,贫道已经下了针,现在正在煎药,应该可以把他给拉回来。”
听到孙思邈用拉这个字,也说明了柴绍已经一只脚迈过去了,情况算是十分的危险了。
很快,管家把放在瓷瓶中的汤药给拿了过来,喂给了躺在床上的柴绍。
之所以用瓷瓶装也是没办法的,孙神医说不能泄了药气,又要放凉,只能装进瓷瓶,然后放在冰水里降温。
不然的话,怕是要等一个时辰才会凉下来可以入口,谯国公都不知道能不能撑那么久。
等到柴绍喝了药之后,孙思邈才把扎在他身上的针给一一拔了下来。
虽然还没有睁眼,但是呼吸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急促了,柴令武两兄弟也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是看着孙思邈问道:“敢问孙神医,我父亲他什么时候才能醒过来?”
“喝了药,睡上几个时辰应该就能睁眼了,到时候,再喂他喝一次药,然后静养就行。”
柴绍没醒,李世民和李建成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待着,和柴令武兄弟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之后,就准备离开。
“王爷,留步。”
李建成转身看着背着小药包的孙思邈,而李世民则是拉着李丽质出去说话了,父女俩已经有快一个月没有见面了。
“孙老有事?”
“王爷是不是忘了医学院马上就要开始第二学年的招生了,不知道王爷准备好了没?”
“放心,都安排好了。”
李建成把医学院的招生时间放在了冬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百姓,基本上不用忙活农田里的事情,注意力才会在招生公告上,不然农时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闲的去看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