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的高考成绩出来,王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王萍没考上首都最好的大学,可也考上了南方相当不错的一流大学。
王韬在东山市饭店摆了六十多桌升学宴,替妹妹庆贺。
连已经深居简出的文老爷子,都戴着老花镜,颤颤巍巍到了升学宴现场。
把自己珍藏的一副名人题字送给了王萍。
文老爷子拉着王韬的手羡慕地说:“这才是书香门第,文化传承。”
“长兄如父,能把弟弟妹妹养育成材。”
文老爷子喋喋不休地讲起了王萍那所大学的来历,从清末讲到民国,一直讲到校园里的树,还是当年他们那些老知识分子一锹一锹种的。
老爷子讲得是声泪俱下,非说他和王萍是校友,是同学。
弄得老高都不会论辈了,差点和王萍叫大姑。
要不是高嫣然按住老高,王韬的大妹妹,差点成了他姑奶奶。
眼看着亲外孙女都不想了,再聊下去,文老爷子要和王萍拜把子了。
王韬哭笑不得劝文老爷子尝尝今天的酒菜。
这是老王家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摆的庆功酒,王韬正儿八经把王萍的老师请到上座,挨个亲自满上酒杯,逐一敬过。
知识分子都是有几分傲气的,看着不少电视上能看到的市里领导都坐下面羡慕地看着。
王萍的老师们,一个个喜形于色,都夸王韬一身书生气,这是没赶上好时候,才把念书耽搁了。
更有气人的,还劝王韬再复习复习课本,应该能考上大学。
这下市里领导坐不住了,一个眼神递给市一中校长,赶紧把这群嘴上没把门的老师,劝到下面喝酒去。
这要是把王韬撺掇到别的地方念书去了,不回来了怎么办?
升学宴上,化肥厂的刘厂长可是下了血本,给王韬随了一百块钱的大礼。
记账的葛兴国都惊呆了。
这特么还是刘厂长的风格吗?
葛兴国偷偷跟王韬说了声,市里领导一般都是包了二十块红包意思一下。
亲戚朋友们,基本都是十块钱左右。
刘厂长非亲非故的弄这么一出,王韬心里有数。
看来这小子是真给制到服帖了。
上回刘秘书请吃饭,王韬少量地进了一些市化肥厂的化肥。
平安镇上的王家商店扩建之后,盖成了楼房,分为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两个门市。
现在王家商店经营着四个品牌的化肥,农药,种子,水果树苗和各种农用器械。
化肥厂搞事这段时间,民营企业的化肥像雨后春笋般涌出。
化肥厂的化肥,价格没有优势,种类又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基本上卖不了多少。
刘厂长这是不琢磨改进工艺,解决成本,又把主意打到王韬身上了?
就他那一百块礼钱,就妄想拯救化肥厂的效益,简直就是做梦!
果然升学宴过后没几天,刘秘书又打来电话,要求王韬作为先进生产企业代表,跟着市领导参观指导本事的企业工作。
第一站就是市化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