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一边装修房子,一边找合适的地点开录像厅。
录像带机器和彩色投影设备都已经运到了东山市。
王韬想找个门市,可惜这会儿市里处了主街有几个门市,哪有建筑商有这个意识?
火车站附近的平房最便宜,人来人往,噪音嘈杂,原来也是东山市的贫民区。
王韬便宜买了两处临街的,最近忙着往市里跑开录像厅的手续。
对于王韬这种脱离土地,严重不务正业的行为,穆镇天天拎着酒菜,就在王韬新买的楼房门洞那等着他,苦口婆心地劝。
就这么一个大有作为的农业专家,要干什么录像厅,他找谁要政绩去?
王韬被穆镇烦得不行,边陪着穆镇喝酒边忽悠他:“农民靠着土地,最多只是能吃饱饭,农忙时候种地,农闲时候搞副业才能致富。”
“我这是为了弟弟妹妹们上学,才在市里买房子,他们离学校近,我大多数时间还得在工厂和地里,我这也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嘛。”
穆镇知道自己拦不住王韬,市里领导听说王韬这个能人,要做什么录像厅,也高兴地很。
这要是能带动市里经济发展,他们没准也能像升迁了的前任农业领导似的,直接往上走几步。
王韬的手续很快办好,至于这录像厅的装修,用装修房子剩下的材料凑合一下就行。
两处平房连录像厅带库房都有了,市里的平房不像村里院子那么大。
反正又不住人,多盖厢房储物就好,王韬把自家楼下那一户改成了私人图书租借室。
学生凭着学生证,两块钱一个月可以随便借阅图书。
成年人想租书的,五块钱一个月。
王韬原来也没认为这个图书借阅室能赚钱,他真正赚钱的买卖,是那个录像厅和出租录像带,以及贩卖录像机。
王韬没想到这个图书借阅室刚刚开业,就被市一中的老师攻占了。
王韬托人给王萍购买的复习资料,还有其他学校老师油印,甚至手写的教辅,瞬间被这群知识分子抢着租。
甚至有两个老师不顾斯文地争夺一本首都名校的练习册大打出手,眼镜片玻璃碎了一地。
雇来看图书室的大娘,原地吓傻,立刻化身劝架勇士,用自己那纤弱的身躯,隔开两个剑拔弩张的知识分子。
高中生放学晚,尤其是住校和家近的同学在学校上晚自习。
晚上七点以后,王韬让贺小光帮忙看着图书借阅室,一个月给他十五块工资,允许他就住在这儿,也省的他住学校宿舍,还得花住宿费。
这个活,既不耽误学习,还能让他的生活得到改善。
王韬纯粹是出于好心,可这群血气方刚的学生们,显然会错了意。
都觉得一定是王萍对贺小光有意思,王韬才格外照顾这个准妹夫。
明明还没开学,杨林家离学校不远,天天晚上来借书,趁机羞辱贺小光。
王韬这阵子忙着录像厅的事儿,完全不知情。
火车站这等车无聊的人们,成了王韬的第一批客人。
王韬尽量按照东山市车站的主要火车车次,安排了三个房间,播放不同的片子。
史奋强也没什么活干,王韬允许他在这卖个茶叶蛋,汽水什么的。
这小子立刻感激涕零,还能帮着雇来看场子的兄弟招呼生意。
没用上十天,市里的小年轻下班之后,蜂拥而至。
买房子和设备的钱,直接回本不说,很快赚个盆满钵满。
火车站人员太杂,不时有混混过来捣乱。
王韬雇的俩人本身不时吃素的,一般小打小闹应付的来。
史奋强更是混混出身,他在王韬的地界上赚钱,昔年的朋友多少给点面子。
按理说出不了事儿,可偏偏就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