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卖的成衣,哪有李娇娇当初一针一线做的棉衣穿着舒服?
第二天上午,王韬被迫换上了王萍买回的羽绒服,先安排家里大小几个祖宗们去新开的私房菜吃了顿大餐。
高嫣然这一晚上气又消了,拉着王雨叽叽喳喳,商量着明年她十八岁生日,办个什么样的生日宴会。
这大小姐还挺小资情调的。
王韬抱歉地看看王萍,王家这群小可怜虫,过生日在家吃顿饺子就算庆祝了。
王韬以为自己这顿特别贵的饭,基本可以弥补上这些日子不在家,没陪伴弟弟妹妹们的心里亏欠。
吃过饭之后,把弟弟妹妹和高嫣然送回家,又心安理得回平安镇继续工作。
反正时间来得及,王韬到了镇上,先没着急进厂,拐回小王庄。
王家大院那边现在金宝负责,生意十分火爆和稳定。
鱼塘也到了赚钱的时候,二舅现在嘴里都叼着过滤嘴的香烟,跟着忙前忙后。
今年王韬没精力再搞蔬菜大棚,绕一圈儿试验田,拐回自家原来的平房。
看看一切都照旧,并没人来破坏。
这才开门进屋,找出去年冬天的棉衣,穿暖和了骑上摩托回厂里,继续干活。
几个同事都是大老爷们,虽然眼里都是八卦,也没好意思追着王韬问长问短。
第一批量产的零件图纸已经审核完成,王韬再次确定了尺寸,和几位工程师签字确认,邮回机械厂。
等年前零件生产完成,这群人还要一起组装。
老许帮王韬请了个擅长日化的专家,这姑娘在国外学得化学,刚刚回国在大学里任教不久。
既然要生产洗发水,总不能太敷衍。
王韬跟市领导借了辆小汽车,和老许一起去东山市火车站接那位赵老师。
赵老师和王韬年龄差不多,小时候跟着父母出得国,而今学成回来,正好赶上新时代建设。
老许和赵老师的父亲曾经是同学,近二十年没见,当初奶声奶气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老许激动得先哭了一鼻子。
赵老师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称呼老许为许工,而是毫不犹豫跪下磕头:“许叔叔,家父让我代他谢谢你,当年掩护我们一家出国的恩情。”
那个疯狂的年代,这种事比比皆是。
老许擦着眼泪把赵老师搀扶起来说:“小悦,自家爷俩,不要多礼。”
说完指着王韬说:“这是我们厂顾问,王工程师,你叫王工就行。”
赵老师礼貌地伸手说:“闻名不如见面,没想到王工这么年轻有为。”
王韬客气地握手说:“赵老师一路辛苦,市招待所已经定下,还请赵老师别嫌弃我们东山市落后,先休息一下,市里领导要亲自给赵老师接风。”
王韬主动把赵老师的行李放进后备箱,请赵老师上车,直奔市招待所。
工人们已经把201里所有的试验试剂和器械都搬到平安镇的实验室里,等着专业人士检验调配。
王韬现在就等着万事俱备,挑个好日子,给他的日化工厂开业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