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小嘴巴巴地说:“那还用他说?我们没舍得吃,寻思留给大哥和大嫂吃,结果让他六十块钱都拿走了。”
王雪幽幽地说:“二姐,而今你这眼光也高了,六十块钱都不放在眼里了。”
六十块钱,对于这个时候的庄户人家来说,那是半年的生活费。
王雨这股子财大气粗的气势,逗笑了王韬。
歪打正着,这些草莓算是有了合适的人去推广了。
李娇娇第二天去上班,给王萍带的饭盒放在了食堂后厨的窗台上。
唯恐放到外面,再被工友们发现瓜分了。
葛明一早到了食堂后厨,今天有市领导来厂里视察,动员工人们的生产热情,为来年春耕做出化肥保障。
东山市的市场上,除了化肥厂的化肥,还有几个私企牌子。
高级化肥事件之后,不光老百姓,连市里领导们都对国营化肥更重视了起来。
葛明不甘心只当个小小化肥厂的厂长,
久和王韬打交道,葛明也看出来了,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是早晚的事。
私营企业的质量问题只是暂时的。
按照王韬那个年轻人的说法,等着私营企业真得摸清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会以自身小巧灵活的优势,取代国营企业。
现在他这个化肥厂厂长算是干部。
要是能趁着化肥厂炙手可热的时候,调整去事业单位工作。
才是长长久久的铁饭碗。
葛明不认为自己有王韬那么灵活的脑筋。
离开大锅饭,葛明心里十分没底。
他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安安稳稳混到退休,比什么都强。
葛明一心想往事业单位挪步,哪怕是个冷清衙门,也比黄昏日落,仅仅是维持暂时繁荣的国有企业强。
葛明满脑子都是要和领导搞好关系,自然重视这顿招待的饭菜。
李娇娇听说有领导来厂里吃饭,特意置办了不少珍贵的食材。
还特意一早上带来自家鱼塘里,留着过年高价卖的一条活鱼。
葛明满意地看着大水盆里养着的那条活鱼,夸赞到:“李娇娇不愧是食堂的骨干,有这条鱼,咱们的午饭立刻上了档次。”
“现在这鱼价肯定不能和上个月一样,这鱼我特批了,按五十一条算钱。”
食堂的员工一阵唏嘘,唯有羡慕的份儿。
都知道李娇娇的男人和葛厂长关系很不一般,要不李娇娇能干这么轻松,又有油水的活?
在食堂工作许久的陈大兴,给领导送了不少礼物,也想做个采购。
李娇娇的位置不好顶,另一个采购是个倔老头子,平时人缘也不好,早该给活泛的人让位。
陈大兴故意拿起李娇娇的饭盒,他知道这饭盒是送给读高中的小姑子,里面肯定有好饭菜。
而且一定是拿来就吃的。
陈大兴讨好地说:“李娇娇这饭盒里什么好吃的,都说你们家伙食比国营饭店还好呢。”
李娇娇慌忙说:“哎别动,里面不是菜,给我家大萍带点零食。”
陈大兴当着葛明的面,已经把饭盒打开了。
葛明顿时两眼冒光:“你们家零食都那么高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