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宽没事就跑到王韬这边的办公室献殷勤,尽地主之谊。
王韬面上没说,心里开始犯嘀咕。
这小子本分了多年,这是看到了利益,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连锁超市能开第一家,就能开第二家。
王韬一个电话,葛兴国很快把各厂账目上现金流都汇了过来。
这钱在江城,最多只能买一处商用楼房开超市。
王韬再从银行贷出一部分款,再租来一处地方,和买下的楼房一起装修。
俩家分店准备同时开业。
至于那些所谓的供货商,无非是供应一些零食,调料罐头什么的。
这些产品超市采购部,自采也能轻易得到。
这些本地小有名气的供应商,以为抱上了崔宽的大腿,不往运营交条码费,早晚也能把货进到超市里。
哪知道王韬熟悉建筑市场,又舍得花钱。
一个多月的时间,那两家分店也装修好了,还选了同一天开业。
王韬和崔宽协议分总店的利润,这俩分店跟崔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本地这些已经抱好了团的供货商,没等到崔宽挖好王韬的墙角,拿到进口货物的渠道。
那两家晟旺超市分店开业了。
同样都是晟旺,分店一时没有总店货物充足,比如家电类的,还是总店最齐全。
可同样都是精致的装修,现代化的购物环境,统一服装的收款员和专业的购物小票。
销售这一分流,总店的利润也下降了不少。
现在不光那些当地的供货商坐不住了,连崔宽也坐不住了。
幸亏他还没明着和王韬撕破脸。
王韬的管理团队,集体搬倒了自己买下的商用楼顶楼办公。
这回崔宽想献殷勤,都有了门禁。
而且超市的服务人员被强制要求讲普通话,不会的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来学习。
故意讲方言,增加管理难度的员工,立即开除。
江城周边有不少国营企业的女工,已经被下岗分流。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很宝贵。
就算那些本地的土著居民,哪怕心里再瞧不起外地人,她们又不得不在外地人开的超市里打工。
只能把舌头捋直了,跟着主管练习普通话。
总店崔宽弄来的那些理货员不好管理,有的连总管都是崔宽招募来的。
他们还在等着本地供货商的商品进店,有的供货商甚至为了货品好卖,已经提前给理货员包了红包,希望她们多多推荐。
运营起初是要求他们按照单品缴纳条码管理费,他们等着崔宽和王韬谈判。
毕竟进口的商品,肯定没有人为条码费买单,他们的崔总一定会有办法给他们省下这笔钱。
可等着等着,有的人开始慌了。
罐头商沙承福试探着找运营部分,主动要求缴纳条码管理费,想把事先囤积好的商品赶紧进店销售。
运营部现在代理主管还是成继功,这小子一脸公事公办地说:“对不住沙老板,之前给过您机会,您没有按约定时间缴纳管理费进店,我们采购部门已经自采了罐头,配送到各门店,我们暂时要消化自采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