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明黄色的内饰,朱红色高大的九旋蟠龙柱,华丽繁复的藻井。
此时的满朝文武肃静而站,他们背上全是冷汗,每个人都瑟瑟发抖,却无话可说。
唯独右手第一位的一个中年男人,他穿着最精致的玄色莽夫,腰带高贵华丽,三角眼睛里眼白大于黑色,眼神阴鸷邪恶,厚重的鹰钩鼻勾勒出一个非常不好惹的形象。此人虽然一脸的阴沉刁钻,而身下竟然坐着一把紫檀木椅子。
此人正是权倾朝野的右相严松,前些日子,他向圣上抱病,但是圣上根本无暇上朝,若是右相不来上朝,谁来给他处理政事呢?聪明绝顶的圣上就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特地赐给他一把椅子,又能表现荣宠,又能让别人代替自己干活。
如此不合情理不尊礼法的事情,竟然无一人敢出声反驳,就连平日里一向和右相做对的文渊阁大学士易言老爷子也不愿意出声反驳,可见现如今盛国的朝政已经一家独大,腐败至极。
严松阴毒的眼神环顾一周,声音洪亮而有力:“怎么,刚才圣上问为何江南洪水,十万两雪花银发下去了,灾民却越来越多,都聚集到京都来了,人呢?平常朝廷里养你们这些酒囊饭袋,你们拿着俸禄为何不好好给圣上分忧解难?”
他自己掐着腰占着理,但实际上,他确实贪污的最大的头头,他这一番惺惺作态,自然无人敢回应。
“圣上,臣以为,救灾不利这件事,除了江南本地的官员难辞其咎,京都有些官员也必须担上责任。”站出来说话的人时户部尚书,他也是右相的头号狗腿子。
“是么,那你觉的谁该为这件事负责任呢?”右相眯了眯眼睛。
户部尚书立刻回答:“臣以为,应该是湖广清吏司易思。”
话音刚落,大臣们心中纷纷炸开了锅。
湖广清吏司易思,是文渊阁大学士的亲孙子,大学士为了以正视听,此人多年来兢兢业业两袖清风,却得不到晋升,但是在民间一向口碑不错,这次赈灾时更是亲自前往决堤口,好几次冲锋陷阵,减少了无数洪灾的发生。
但是这样的好官,在右相和其门人的一唱一和一下,很快就要被打入万劫不复,就因为他时大学士的孙子,大学士的党羽,就算只剩一个人,右相也不会留下。
他们心中开始纷纷算计,看看圣上会怎么决定,自己又该这么站队才能减少损失。
易思毕竟还是名声好的,一些自诩文人清流的御史和文官立刻站出来为他辩解,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大学士的曾经的学生和门人,但是稀稀拉拉,明显不见优势。
“够了,别吵了。”此时,一张金玉翡翠珠帘后,圣上有气无力的声音传了出来,“听你们吵来吵去的,大学士自己没话说吗?现在被弹劾的可是爱卿的亲孙子啊。”
众人的目光箭一样的落在大学士白发苍苍的容颜上。
他不得不从众人中间站了出来,苍老的身子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臣有罪。”
右相一愣,还没有板上钉钉的事情,这老头竟然争都不争,直接认罪了?可是他孙子犯的事跟他有什么关系呢?这老头向来强辩是非,吵架总是要吵个三天三夜的,现在这是怎么了,吃错药了?
圣上也很奇怪:“爱卿为何上来就认罪?难不成证据确凿,易思确实赈灾不利,这可不是小罪啊。”
“回禀圣上,臣的孙子不成器,难堪大任,臣请旨圣上罢黜他的官职,让他好好反省。”易言想起了前些日子孙女跟自己说过的那一番话,心中有所触动,明白自己独木难支,继续留在朝堂上也会成为右相等人的靶子,还是早早的激流勇退,保全全家的性命才好。
谁都没想到,大学士辩解都不说一句,干净利落大义灭亲,直接就让圣上把自己孙子贬为庶人。
“这个,那就准奏。”圣上想了想,“但是就算他不成器,今年的科举还是要仰仗大学士亲自担任主考官,毕竟从名望到学识,除了你也没有别人更合适。”
右相也眯起了眼睛,这就是他今日要做的事情。
既要剪除这老头最后的支持,还要让他担任这次科举的主考官,但是实际下边的考官都是自己的人,他可以像以前一样买卖试题,卖官鬻爵,到了最后把所有线索引到大学士那里,这老头无根无凭,只有一身的硬气和名望,刚好用来背锅,简直不要太合适。
今日他已经大义灭亲,圣上处于补偿心理,肯定更会坚持让他当主考官,此人性子刚直,更加不会拒绝。
所以明知道可能是陷阱,他该掉还是得掉进自己的陷阱中,根本无路可逃。
这个春闱的主考官,他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春闱的事情,大家心中也都有数,都默不作声的注视着易言大学士,等着他接下这个吃力不讨好还可能送命的好差事。
“关于这件事,老臣一样有话要说。”易言的眯缝的眼睛突然变的雪亮,“老臣在老家亲族传来消息,臣在老家还有一个老义母,她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本就是乡村命妇,昨夜寿终正寝,按照族中规定,老臣需得回乡守孝三年。因此,臣再次向圣上请旨,丁忧。”
丁忧,这下不只是迷迷糊糊的圣上,连右相心中也受到了震动。
盛国以孝治天下,孝道是最根本的治国统治之道。
孝道大过天,甚至朝廷的主流思维就是各种愚孝的民间故事,民间甚至鼓励为了赡养双亲而埋了儿子这种典故。因此,即使是圣上,也不能质疑一个臣子的拳拳孝心。
即使他说他自己已经七十多岁,要回家守孝的对象就是个义母,但是他也必须同意,无人可以拒绝。
“不过陛下不必担心,老臣虽然离开朝廷,但是老臣举荐三皇子成为春闱的主考官,一样能为陛下分忧解难。”易言微笑着领了圣旨,“至于赈灾一事,想必太子和其他几位皇子,群策群力,一定能想出非常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