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可把赵公公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从床榻上弹了起来。
“你们这是做什么?”
“公公醒了?那就请吧……”
赵公公紧皱着眉头:“去哪儿?”
“是掌门吩咐奴才来请公公去一趟的!还请公公稍作准备就赶紧过去吧。”
对方的话让赵公公眉头紧锁,他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这么一大早的,掌门找我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这奴才就不知道了,还请公公去一趟不就知晓了么?”
赵公公只好点点头:“我知道了,那请你们稍作等候,我稍稍洗漱一番便立刻前往。”
等赵公公来到龙宫大殿时,发现笛飞声正坐在最上头,而方多病和李莲花也在一左一右的坐着。
看到这一幕的赵公公眉头不免皱紧,那种不好的预感更加明显。
这三个人的面色虽然非常的淡然,但赵公公也猜到了些许不好之处。
可是即便如此,赵公公还是故作冷静:“参见掌门……”
“不知掌门这么一找找老奴前来所谓何事??”
“赵公公,昨日的纵火案是你所为吧?”
笛飞声见了赵公公之后便直接开了口。
此时除了上座的几人以外,龙宫的所有奴仆几乎全都在场。
赵公公一听这话,脸色瞬间就大便:“掌门,您在说什么?老奴根本听不懂!”
“昨日的纵火案,恐怕只是意外而已!”
“真的只是意外吗?”李莲花将一只火匣子扔在了赵公公的脚下:“这只火匣子是公公的东西吧?”
因为龙宫守卫森严,规矩颇多,所以每个人的东西都会刻上自己的名字。
而那只火匣子上面刚刚好刻了一个赵字。
看到这只火匣子,赵公公整个有些发懵。
当时为了可以尽快处理掉笛飞声等人,赵公公确实没有想太多。
因为只有他随身携带了火匣子,所以便交给了手下人去做,他本以为这火匣子会在大火之中被烧灭。没想到居然被李莲花给减去了。
赵公公自然不会承认:“这火匣子当然是老奴的东西,怎么会在你那里?”
“赵公公难不成还想装傻吗?”听了这话的李莲花,真是被逗笑了。
“据我所知,你们龙宫每一个人的东西上面都会刻上自己的名字,而这火匣子上面刻着的赵字正是赵公公的姓氏,而且在龙宫之内姓赵的一共只有三人,剩下两位都是低等的奴仆,可用不起这般雕刻的火匣子,所以这玩意儿是赵公公的。”
“公公也承认了,还有一点,龙宫中没有身份的奴仆是不可随身携带这般危险品,所以其他的人根本没有那个资格,这东西不仅是赵公公的,这火也是赵公公让人种的,我说的没错吧!!”
“毕竟没有火匣子,这火是怎么起的呢??”
众人听了这番话后,已经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他们当然也都怀疑此事是赵公公所为。
毕竟赵公公目前为止的嫌疑最大,但同样也有人认为此事与赵公公无关。
这些议论的声音传入赵公公的耳中,让他此刻的脸色极为难看。
“我有什么理由纵火吗?这不是我做的!!”
赵公公还是不愿承认。
“你当然有理由了。”方多病站起身来:“我们已经找到了人证!”
“足以证明你野心磅礴,一直想要在龙宫成为话语权者,只可惜即便龙宫宫主已死,但,龙宫还有掌门人能够压制你,你之前想要利用舆论将我们置于死地,但你发现掌门在龙宫中还有着一定的地位,众人对掌门不仅尊重,甚至还听从。”
“最要紧的是掌门,也有本事可以压制你们,你意识到如果掌门活着,你永远也无法掌权,所以你才打算将我们置于死地,我说的没错吧??”
“你见到我们进入密室,便毫不犹豫的令人纵火,只为了可以将我们烧死在密室当中如此一来。在龙宫中便没有人能够压制你,你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成为龙宫的话语权者了!!”
方多病的话,让赵公公的脸色变得非常的难看。
一时间竟无法反驳,笛飞声拍了拍手。
只见经常跟在赵公公身旁的小跟班也被带了上来。
他看上去已经被用了刑,这会儿整个人都很惊恐。
见了笛飞声,便立刻将什么都招了:“都是我干爹吩咐奴才去做的,跟我无关啊,还请掌门饶了奴才!!”
“奴才不敢那么做呀,请掌门饶奴才一命,请掌门饶奴才一命!!”
“你干爹都吩咐你做什么了?一五一十的招来!!”
笛飞声对他命令到,他则是将赵公公所做的一切全盘托出。
原来方多病猜的没有错。
赵公公虽然身为奴仆,可毕竟是龙宫中的几代奴仆。
凭借着自己常在宫主身旁伺候的本事,赵公公便尝到了权力的味道。
赵公公虽然年事已高,可身边的宫主却是一代换了一代。
从爷爷伺候到儿子,再到孙子。
赵公公伺候的主子年纪越来越小,可他却只能俯首称臣。
这也让赵公公的野心越来越大。
后来,笛飞声来到了龙宫,被任命为了掌门,甚至一度执掌了整个龙宫的权力。
这也让本来就对权力有着极致渴望的赵公公非常愤怒和生气。
对于赵公公而言,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人都能够执掌着龙宫的命脉,而自己,分明已经在龙宫内德高望重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却依旧毫无权利。
这让赵公公无法接受,他便一直想方设法的想要将笛飞声拉下马。
就在他计划之时,宫主忽然宣布闭关,同时整个龙宫陷入到了迪飞升的手下,这让赵公公更是愤怒不已。
同时三个月之后,赵公公的计划本打算开展,谁知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了宫主的死讯。
这对于赵公公来讲,可谓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他认为自己绝不能放过。
所以便带着人围剿了笛飞声三人,并且想要将脏水泼到他们身上。
在舆论的加持下,除了笛飞声以外,李莲花和方多病险些成为替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