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虽是管家的儿子,但他不是王府的人,不归白曦月管,只听从楚墨阳一人。
他看向楚墨阳,见他点头之后,他点了一对人去排查。
“你说的有问题,是指这些书生不会当街砍人?”
楚墨阳也觉得此事有问题,白曦月不说他也会详查。
白曦月说了,他倒是想听听她有什么看法。
白曦月不知道该如何和他解释这是做刑侦的直觉和反应,只能胡扯:“我曾经听父亲评过文人,这帮人狠起来是真的狠,金殿撞柱劝君都能做到。但四书五经的注解不至于让他们激动到砍人的地步,如若查出他们几个有私人恩怨还好,如若不能。”
她没继续说下去,只是换了个话题:“殿下接着维护我,扰乱视听是为了什么,可能幕后之人也是因此而来。我会令书院关门几日,等待调查结果。”
她起身离去。
楚墨阳书拿过酒杯抿了一口就放下了:“如若真的涉及那件事,那这事没完。”
正如楚墨阳所料,同他交好的唐将军强抢民女,民女的家人不惜从边疆赶到京城告状,监察御史当殿弹劾。
皇帝因此发了好大的火。
楚钰诀笑着看向楚墨阳道:“九弟在边疆这一年多,和唐将军交情颇深,如何看待此案?”
“我对查案一窍不通,不做评价。”
皇帝看着楚墨阳不偏不倚的样子,暴怒的心平静下来:“先交给京兆府查此事。”
“父皇忘记了,京兆尹手里还有一桩书生砍人大案,九弟的书店因此已经关门了,哪里还有闲心查强抢民女的案件?这应该转交刑部才对,但刑部的白尚书是九弟的岳父,如若九弟有心……”
白尚书也不想参与此案的调查,将军强抢民女已经全城皆知,如若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就算查出没有强抢,百姓也会怀疑官府是否徇私。
如果查出强抢,那该如何量刑?唐家可是出过三位武将,其中一位还是开国功臣。
“不如由陛下钦点人来查?”
楚墨阳不接楚钰诀的挑衅,看向皇帝。
皇帝沉思良久道:“三司会审,责令一月内审结。退朝。”
白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出来领命。
楚墨阳出了殿门,楚钰诀跟上来:“听闻前几日皓月为了见你企图溜出宫去?九弟妹可有同你生气?”
“是闹了些小脾气,这几日回府早就是因为这事?”
楚墨阳走下台阶:“三哥是想传授我怎么哄夫人的妙招吗?”
楚钰诀揣着袖子,笑道:“我哪里有什么绝技,九弟如果应付不过来,可以让九弟妹来我府上同我侧妃聊聊。她下了几次帖子都没请来九弟妹,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两兄弟关系不好。”
小太监小心的给楚墨阳撑着伞,垂下眼假装听不见两人的对话。
楚墨阳笑道:“过几日吧,她最近身子不好,也不是三皇嫂的邀约没赴,就连姑母宴请她也没去。”
楚钰诀挑眉,摸着下巴道;“弟妹真是体弱多病,我府上还有些珍贵药材,改明我让我侧妃送去,两人一起说说话。”
说话间,两人走出了宫门,楚墨阳站定后说道:“那就多谢三哥了。”
“你我二人说什么谢。”
楚钰诀拍了拍楚墨阳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三哥知道你讲义气,但就算再讲义气,唐将军这件事也管不得。”
他意味深长道:“我知道你聪慧,不用多说也明白个中道理。”
两人谈话并未避讳下朝的百官,内容不胫而走。
白曦月睡了个午觉起来,坐在梳妆台前由着竹青给自己梳发簪,有小丫头进来回禀:“门房说唐将军夫人携家眷上门拜见。”
她放下手中的珍珠簪子,思考了好一会才想起唐将军是哪位。
“我记得我同她连话都没说几句,怎么突然要见我?把王黎叫来。”
王黎来了之后就把唐将军夫人因何而来讲明。
竹青拿过玉簪给白曦月别上:“按理说,就算女子家人千里来报官,也先去京兆府。京兆尹同我们交好,王爷应该早就知道这件事,怎么会如此被动,在朝堂上得知的消息?”
“因为那家人进京,因贫困交加晕倒,正好被经过监察御史汤直汤大人看见,汤大人见他们可怜就拿了些银钱给他们,并询问他们进京所谓何事,那家人和盘托出,汤大人今早当殿弹劾,才闹得那么大。”
白曦月从屏风后走出;“那么巧?进京晕倒遇见御史,还是监察御史。御史知道这件事,并不告知京兆府查明,不上弹劾折子,直接当殿弹劾。”
王黎垂眼,不敢直视白曦月:“王妃的意思是此事有蹊跷?”
“陛下派谁主审此案?”
白曦月背着手笑道:“有我父亲吧?”
“是,三司会审。白大人是刑部尚书。”
白曦月拔下玉簪,递给竹青道:“就说我身子不适,不适合见客。有什么事情,等殿下下朝后再说。”
王黎答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白曦月问小桃:“府中有酒吗?入口温和那种,晚间温一壶,我想同殿下谈谈。”
小桃这段时日看着白曦月同楚墨阳的关系越来越好,但两人还是各睡各的,不由得心急。
如今看白曦月要酒,还要同楚墨阳一起喝,以为她想开了,就兴高采烈的去了。
楚墨阳酉时才回王府,刚进门就见白曦月坐在圆桌旁,手中拿着一卷书。
“王妃这是在等我吗?”
丫鬟上前接过楚墨阳的外衣拿去挂好。
白曦月合上书卷,抬眼看向楚墨阳:“自然是在等殿下,我们好好聊聊。”
楚墨阳走过去:“王妃想要聊什么?”
话音刚落,王黎就进来回禀道:“殿下,京兆府来人,说我爹涉及一地多卖的纠纷,要带我爹去问话。”
他神色慌乱:“刚刚赵嬷嬷的干儿子前来说嬷嬷因放印子钱,被抓了。”
白曦月见楚墨阳的面色沉下来,就问:“赵嬷嬷是谁?”
“是殿下的ru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