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母妃非要一意孤行,儿子也没有办法,儿子能做的就是离开京都,在儿子有生之年都不会踏进京都半步。”襄王说完从地上站起身,转身大步往外面走。
“王爷留步!”一个声音在襄王的身后响起。
襄王停下脚步,转过身子,说话的正是刚才劝解冯贵妃的嬷嬷。
“月姑姑,请说!”襄王说道。
被叫做月姑姑的女人大约与冯贵妃的年纪差不多,有可能大一些,这个女人长着一双墨黑的眼睛,深不见底,一身蓝色的衣裙,因为身体比较瘦,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精干干练。
就见嬷嬷走近襄王,给襄王行了一个万福,说道:“王爷请坐!老奴有几句话与王爷说说。”
襄王愣了片刻,目光在这位月姑姑身上停留了片刻后,在一侧的椅子上坐下。
月姑姑去门口与门口守门的丫鬟不知道在交代了一会儿什么,就重新站回了冯贵妃的身边,她看着襄王的目光温柔,她问道:“王爷,娘娘今天生气了,有些话就说的不好听了,王爷不要与娘娘置气,娘娘都是为了王爷的将来所想。”
襄王看了看自己的母妃说道:“母妃不要生儿子的气,儿子做事情有自己的道理。”
冯贵妃脸憋的通红,她不愿意再看襄王,眼睛看着她面前的桌子上面的茶杯。
月姑姑这个时候开口说道:“王爷,老奴今天就大胆一回,请王爷见谅了。”
“无碍,月姑姑请说吧,您一直都在伺候母妃,已经如同是我的长辈,月姑姑就请说吧!”襄王说道。
月姑姑沉思了片刻,方才把声音压的非常低,开口说道:“王爷是聪明的人,应该知道娘娘有多希望王爷以后有一个好的前程,如果将来的王妃母家势力比较大,对王爷有对大的好处,王爷心里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直接影响王爷的将来能否在了朝堂上的地位。”
襄王看着月姑姑,眉头紧皱,他说道:“月姑姑与母妃一直都在宫中,宫中的规定,月姑姑应该非常的清楚,宫中有一条规定就是:后宫嫔妃不得干涉政事!”
“你这是何意?难道要抓我们去见皇帝,告诉他我们在府中议论政事吗?真的是本妃生的好儿子!真的是太好了!哈哈哈哈哈!真的是太好了!太好了!我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真的是我之大幸啊!逆子!”冯贵妃突然就可是破口大骂襄王:“你是本妃生的,本妃今天就是要骂你,你给本妃受着!”
“娘娘息怒!老奴有话要对王爷说,就是王爷除罚老奴,老奴今天也想说出来。”月姑姑突然跪在地上。
襄王就这么默默的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对表情。
“王爷,之前在宫中之所以会不受先皇待见,就是因为娘娘母家没有势力,幸亏娘娘聪明,总是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被人忌惮,让自己在那个吃人不见骨头的地方活了下来,王爷应该深有同感,娘娘希望王爷找一个母家有势力的女子,就是不希望这种事情再以后发生在王爷的身上。不是说那位柳姓姑娘不好,但是她毕竟帮不到王爷您,弱肉强食,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娘娘之所以会这么的气王爷,就是怕王爷将来没有人帮。”月姑姑说的声嘶力竭,可能是因为以前在宫中的生活艰难,生存不易的缘故,又让月姑姑想了起来吧!
襄王叹气道:“月姑姑说的有道理,但是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再让我们这一支成为别人忌惮的对象,从选择了远离权势,母妃,月姑姑,可曾经想过,我们之所以能够好好的活着,确实是躲过了别人的忌惮,还有月姑姑所说我不受父皇待见,这确实也是事实,但是,儿子想问问母妃,如果儿子让别人惦记上好吗?能够活着走出皇宫吗?再就是有一点你们都说错了,父皇是一个心中有沟壑的人,他从来都不把情绪放在脸上,大家看到的那个他喜欢的,难道真的就是他心里喜欢的那个吗?母妃母家没有势力,但是母妃却是一直在宫中拥有一席之地,母妃的地位难道不是父皇给的?母妃就那么肯定没有人对母妃羡慕嫉妒恨,没有谁在父皇面前更母妃上眼药?母妃是否想过,如果没有父皇的暗中保护,母妃不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他的话让冯贵妃和月姑姑两个人都面面相觑。
片刻后,襄王继续说道:“当然了,皇宫中需要一些不争不抢的人,这些人其实都是为了维持后宫动荡不安用的。”他看了看自己的母妃说道:“换一句话说,就是父皇的后宫需要母妃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她的作用非常的大,既是给别人看的,更是父皇累了可以依靠的,举个例子,就是一个人去前面探路,总是会找一个固定的把子做为参照,这个参照大多不是这个人的目标,他的目标应该是前面未知的东西,原来定下来的那个把子,其实是他为自己留下的一条后路,如果前面的路走不通了,原来留下的把子就是最后的归宿,或者是重新开始的*,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人一直向前探索前面的风景让他更加的奋进,他的野心更大,也可以理解为,他这一路非常的通畅,所以他没有回头,原来定下来的把子就把遗忘了,”他顿了顿又说道:“母妃您是一个聪明的人,肯定是明白儿子话里面的意思了?”
冯贵妃闭着眼睛用力的瑶着脑袋。
跪在地上的月姑姑,也是一脸的不可想象,她回头看冯贵妃的时候,见冯贵妃脸上的痛苦,她急忙喊道:“娘娘!娘娘!您千万不要多想,王爷也就是打个比方,您不要往心里去……”
襄王看着他面前的两个人,默默的叹息了一声,对着跪在地上的月姑姑说道:“月姑姑请起!母妃还需要月姑姑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