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户当时就把他父亲与他说的这些事情,放到了心里。
后来李大户有以好奇为由,几次有意无意的问起自己的父亲,他的祖父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开始开铺子了,到了李大户的父亲,李家的生意也是做的有声有色的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大户的父亲在替他的一个全家举家搬离永州的兄弟,搭理他留下的院子的时候,就帮着他的这个兄弟给把院子卖了,当他的这个兄弟再回到永州,两个人见面,知道了李父在他离开后,为了把他的那一所院子卖上一个好价钱,是费了不少功夫的,为了感谢李父,李父的这位兄弟就把李父所卖掉的院子的百分之六的钱,当做答谢给了李父,这一笔钱,可比铺子上十几天的盈利多好多,这是李父第一次接触到了中介这一行当,不需要本钱,又不用交衙门税,就是给卖者,和买者搭搭桥,起一个中间连线是的作用,就可以拿到一笔钱,这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当时的永州地界还没有专门做这一行的,李大户的是做这一行的第一个人,到了李大户的时候,李氏开的“放心中介”已经是永州地界买卖房屋这一块儿家喻户晓的了。
再接着说正文,李大户于是就从他的父亲那里知道了现在药圣的主家这一支的现状,知道了药圣一家已经是生意人,现在已经与药啊,医啊,没有什么关系了,就是他们家里的人,谁生病了,也是请大夫给医治,在在一家人的身上,有的就是一身的铜臭味,再找不到药香。
李大户还知道了,药圣家的这一支在永州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几艘船,倒腾永州的东西去其他的地方买卖,甚至倒腾海外的东西来大w国买卖,赚了大笔的银子,几年前离开了永州,走的时候,留下了信物,说是如果李家愿意与他们还一起生活,就过来。
“还有信物?”李大户惊讶。
正是少年的李大户对家里的这件事情越来越觉得新鲜,就想着如果真的能够认识药圣家的人,他也想听听药圣的这个传奇吧!
反正就是好奇,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李大户就是那个贼,他心里埋下了惦记对的种子,就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发芽,显露头角。
李大户后来也留意了一下,那就一开始打探药圣的人家,知道那家人确确实实是从京都来的,祖上还是一个在朝廷出任大官的,现在说是告老回家,祖籍就是永州这一带的一个村子,那个村庄几年前被大水漫灌了,所以就在永州县城安了家。
这家有一个喜欢惹是生非的孙子,拍行第六,市井之徒都唤他姚六儿。
李大户就与这个姚六儿有了交往,经常的出入姚家,这时时间一长就旁敲侧击的知道了,这“龙须丸”的用处了,原来是京都的那些达官贵人们,想延年益寿,延长性命,传闻这个“龙须丸”能够有这种功效。
姚家的那位老太爷,已经是近九十多岁高龄的人了,知道的事情比一般的人都知道的多,这不就在家里人的面前提起了这个“龙须丸”。
就有嘴不严的,给传了出去?这一传十,十传百的,所以是想多活几年的,还有想长命百岁的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个“龙须丸”的身上。
这下子,药圣的后人就被人给从已经埋了多少年的尘埃里面给惦记上了。
这不,不知道有多少人再打药圣家的主意呢!
只是药圣的主支这边,却是还没有被人给挖出来,原因也是还挺简单,就是药圣家分崩离析后,主支这边,没有出彩的人,又没有做过什么出彩的事情,只是一个捣鼓货物的商人,再与药啊,医啊的没有关系,又加上几次搬家,已经脱离了那些上流社会的圈子,与之接触的人都是生意人。
所以药圣的出彩的旁支都被骚扰过,只是没有在这些人的家中寻找到他们要的东西。
姚家来到永州是误打误撞,不是有了什么线索。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大户却是把这件事情上了心。
后来李大户又知道了那“龙须丸”的价值竟然是价值千金或者可以换取一个四品官,李大户的心里痒痒的厉害。
李大户想做官,但是他知道他根本就不是做官的料子,所以他满心满眼都是那前两黄金。
所以他就以想拜访拜访曾经救过他祖上恩人的借口,获取了药圣留给李家的信物:一份手书。
见到药圣的这一家人的时候,药圣家正在与另外一家人发生了冲突,因为药圣家这一支是三代单传,都是一个男子,其余的就是女儿,而且也没有一个硬的靠山,药圣一家自从搬到江南这一带,没有了以前的关系,独自在江南打拼非常的不易,所以这些年,药圣家可以说是一直都是举步维艰。
李大户去的时候,正是药圣家用难,需要人手的时候,李大户正在来到了点子上,就是来的太巧了太是时候了,李大户得到了药圣家的信任,再就是李大户年轻的时候,有脑筋,聪明,会看眼色,没有多久,就博得了药圣家大姑娘的心,这个大姑娘就是李大户的妻子。
李大户一开始就是冲着什么“龙须丸”去的,后来成婚后,他又是几次三番的打探,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妻子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丈夫去自己家,娶自己都是有目的的,而且在与李大户的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他的妻子发现自己的这个丈夫做起事情来!手段很辣,翻脸无情,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所以心里就有了对李大户的戒备。
果不其然,李大户又不断的怂恿自己的妻子打探自己母家的这些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龙须丸”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