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
“愿意!”
“只要是苏大人和陛下愿意给我们机会弥补,不管是什么事儿,我们都愿意!”
白刃在前,再讲条件,和城下之盟有什么区别?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再说什么条件,即便是再怎么苛刻,只要是他们有的,全都愿意拿出来。
“既然诸位是真心改过,想来陛下也一定能看到诸位的诚意。”
说完,十几个家丁过来,挨个的将跪在地上的这些人给扶了起来。
一群人站好后,苏尚书故意顿了顿,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接着开口。
“诸位也是知道的,现在朝廷缺钱,陛下正在为了东海那边的银子而发愁……诸位既然有钱给曳族人,想来这笔钱若是花在自己人的身上,也一定不会舍不得……”
花在自己身上?
难不成,苏尚书把他们弄到这里来,不是为了要他们的命?而是为了他们手里的银子?
听到这里,在场的很多人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要银子就好,如果只是要银子,就应该不会要了他们的命。
关于银子嘛,都好说。
大不了过上些日子,把今年的土地租金再提升些许,过上个三年五载,这些交出去的银子,不就都回去了?
只要是能够话银子解决的事情,总归都不是什么多严重的事儿,他们就对付着,解决了。
“敢问苏大人,我们应该上缴出多少银子……”
朱家父子询问道,他们虽然在世家大族里面不那么显贵,但是他们胆小啊!
楚弘登基的这段日子里,虽然他们朱家在朝为官的人少了,却并不影响他们享受。
百年望族 ,总是能想到办法弄到些银子来花,还是会有下面的人送过来无数的童男童女给他们,他们的生活依旧能够过的非常的奢侈和糜费。
在这样的享受之下,他们怎么可能舍得去死?
“什么上缴?是捐赠!”
“诸位给了外邦的使臣那么多银子,如今朝廷大难,难道心里就不愧疚,不难受,不想着为东海受苦受难的百姓多多的捐赠些银子?”
“难道诸位不打算借着机会为自己九族祈福?”
苏尚书表示,这些银子可不是他们朝这些人拿的,是捐赠!是祈福!
这话说的,还真是委婉,一般人还真听不出来他们是在抢钱呢!
跪在地上的那些世家听的是一肚子的窝火,这苏尚书说出来的话,是人能说出来的吗?
不捐钱,就玩九族消消乐是吧?
这话说的,怎么越听越是像当今陛下能说出来的呢?
“对对对,是捐赠,我们都自愿为朝廷捐献银子。”
几个怕死的人,唯唯诺诺的应和下来。
捐献也好,缴纳也罢,不都是花钱吗?
“陛下上次看到你们给曳族的银子,心内非常震怒,陛下本来以为,大夏的官员都廉洁奉公,却没想到,一个个的都那么的有钱?”
“有钱?哦,不不不,全都是误会!”
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钱,在场的很多世家全都着急了。
被认定为有钱,可是要花大价钱的,还有可能被认定为贪污。
虽然他们本来就是贪污之人,但是世家之间的事儿,不就是这样的吗,能做不能说!说出来,就是死路一条!
“苏大人,我们之前拿出来的这些,全都是祖上留下来的……”
“祖上?”
“陛下可不管你们是怎么来的,只知道你们非常有钱!”
“按照你们拿给曳族的数目,翻上一翻,捐献给西海!”
翻倍?
他们这些人之前就给了曳族几百万两银子,现在说翻倍,朝廷这一票,至少要有上千万两银子的进账。
“翻倍?是不是有点多了?”
人堆里,有个人嘀咕着,心里十分不情愿。
他之前送给阿里亥的东西,里外里将近五十万两银子,若是翻倍,那就是上百万两。
上次送礼的时候,就已经是拼命的内卷。
好不容易卷赢了,从阿里亥的手里弄过来了那个掌管着他们生死的东西,结果现在告诉他们,之前花过的钱,要全部再多花一倍?
这种超级加倍,不就是要他们的命吗?
“多?”
苏尚书冷笑一声,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苏尚书,您也知道,我们家并没有那么多银子。”
那个人不甘心的说着,丝毫没有危险的降临。
两个羽林卫快步上前,将刚刚说话的那个人从人群之中拽了出来。
“苏大人,你……你要干什么?”
“我们家小门小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
被抓的那个人虽然害怕,但还是不死心,打算着最后再拼上一把。
却不曾想,他那讨价还价的话语还没有说完,羽林卫就已经手起刀落,直接把那个人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手起刀落,干脆利索。
又一个活生生的人,死在了这些人的面前。
人头滚滚,夹杂着鲜红的血液,曾经的世家贵族,在羽林卫的手里简直像是杀鸡一样的简单。
“苏大人,我们如果拿出来双倍的银子,是不是以后就不追究和曳族的事儿了?”另外一个人问道。
他这次多留了个心眼,躲在人群之中,并没有过于显眼,甚至是低着头,不敢看苏尚书的脸,也为了不让对方看清自己的脸。
已经谨慎到这种程度,那个人以为,自己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
不曾想,只要是苏尚书想要动手,不管是这个人再怎么的躲藏,都无济于事。
那个人,依旧是被从人群之中拖拽出来,众目睽睽之下,手起刀落被砍掉了脑袋。
甚至,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给。
“捐钱之事,是通知,不是和你们商量!”
“通敌叛国,还好意思在这里讨价还价!”
苏尚书说话的样子轻飘飘的,慵懒的长袍在家上花白的头发,甚至带着些许仙风道骨的味道,说话的语气,好像是在训斥家里不听话的长辈,显得是那么的慈祥。
然而,对于这种“好脸色”现场却没有一个人敢“放肆”。
“尚书大人说的是,我们愿意花钱,愿意拿双倍!”
朱家的几个人瞬间就怂了,高声讨好的应承下来,顺便表明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