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弈秋和吴恪之几乎同时看了过去,结果就发现,开口的居然是平时以不表态作为准绳的好好先生。
两人的眼神里,都透着一股惊诧,不同的是,吴恪之很快就将其掩饰了过去,而孙弈秋,则始终无法适应。
见吴恪之没有表态,那名员工冲吴恪之,试探着问:“吴总,您看咱们是不是需要重新做风险预估,或者再选择备用方案来防止风险影响成本?”
吴恪之点点头,“可以,这件事是你提议,那就由你拉人手,来亲自负责好了。”
那名员工显然没料到,吴恪之会给自己这么重要的任务。
紧张之余,他也不免有些激动,于是赶忙朝着吴恪之鞠了一躬,竭尽所能地做着承诺和保证。
作为一个从不轻易表态的家伙,他的承诺有多重,吴恪之心里很清楚。
他伸手虚按了一下,示意对方坐下,而后环视众人,问:“你们谁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说的吗?”
众人面面相窥,好一阵的窸窸窣窣之后,才又有人开口。
“吴总,咱们这几次项目执行中,都有收到舆论和外来因素的干预,我想着,咱们公司是不是该成立公关部,或者外联部一类,来操控和阻隔此类事件,避免此类事迹再次发生。”
吴恪之盯着对方看了会儿,心里默默估算着这种部门的城里,需要增加多少支出,又能带来多少收益。
短暂的沉默过后,吴恪之缓缓开口。
“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咱们公司现在的规模,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进一步的聘用和改制,需要承担的成本,会比现在增加很多,而收益嘛,恕我直言,其实并没多少。这件事上,你有没有更进一步,或者更适合公司的规划。”
对方显然,没料到自己的提议,会被以这种理由否决。
想了片刻,他摇摇头,有些颓然的坐了回去。
吴恪之苦笑着,冲众人说:“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心,不过大家得明白,咱们眼下要做的项目,不大不小,但却需要咱们很大一笔资金投入,任何没必要,或许可以延迟的开支,都值得商榷。”
立信的处境,其实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此刻被吴恪之主动揭露,自然没什么人,还敢乱说乱想。
短暂的安静后,吴恪之见没人开口,只好将自己一直没有执行的构思,说了出来。
“公关方面,我们此前联络的公关公司,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等处理了这个项目只好,我准备重新物色一家合适的;另外后续我会考虑成立外联小组,作为日后组建外联部的骨架,和公司的核心团队人员。”
听到吴恪之早有所考虑,之前被否定的员工,随即心情一舒,他原本还以为,吴恪之受限于经济,真的准备就此放弃这部分规划。
而其余的员工,虽说不清楚吴恪之的想法,究竟有多少可执行性,但却仍旧存着斗志。
对于员工来说,最怕的从来不是老板的苛责,而是老板的茫然无措。
观察了一会儿众人的反应,吴恪之,随即将话题引入正轨。
他冲着众人说:“明天史密斯先生会登门,看我们给出的规划,以及最后的估值。今天大家辛苦一下;至于现在嘛,你们都说一下,咱们这次新的调研方式,是否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出现什么偏差、错漏。”
众人面面相窥,再次开始了小声的议论。
吴恪之没有干涉,而是静静地等着。
林宇明则一脸忧色,他比谁都清楚,这份设定和资料,蕴含了吴恪之的多少心血。
此刻,如果真的出现披露或者问题,那便意味着,吴恪之的计划,是错误的,后续是否会影响他的斗志,乃至其他人的信心,这都很难说。
就在所有人都在议论的时候,孙弈秋忽然站了起来。
他冲众人微微欠身,而后冲吴恪之说:“吴总,我因为单独一组的缘故,并没有执行公司的全部章程;但是我按照您的材料,直选了图书馆作为场地,并且尝试进行无差别问卷。”
吴恪之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完整的执行,效率和精准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至于剩下的,是因为不稳定因素太多,所以可能出现偏差。我觉得,今后每次行动后,都做日志总结,应该能够有助于数据收集和计划完善。”
吴恪之再次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