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内一片朝气蓬勃。
穆玉婷带着储恒储玉,先是安顿好他们两人,而后两个小家伙一路都跟着她,但是并不多说什么。
穆玉婷心中知晓,有她在或许两人会安心。
但要想一劳永逸,便还是要震慑一下晋枫。
不过在此之前,穆玉婷稍作沉思,她应当先去找一趟陶老。
书院内的景象也不是一天两天,晋家与储家的纠葛,陶老虽然不理朝政,但定是最清楚的几人之一。
如此,他依然还对储玉的情况不闻不问。
穆玉婷微微眯起眼,脸色并不好看,她转头对两个孩子道:
“我去拜会院长,你们跟着周管家就在附近。”
孩子们点点头,这里算是新生聚集的地方,大点的孩子轻易不会找来,更何况今日还是入学第一日。
此地距离院长院落不远,穆玉婷不到一刻钟便到了。
一到门口,穆玉婷便见到了上次的小书童,她依然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看见穆玉婷拱手:
“王妃万福,可是要找陶老?”
小书童的眼皮都没能彻底抬起,穆玉婷说不上这是毕恭毕敬,抑或是懒得搭理。
“是,劳烦引见!”
穆玉婷留了几分力回答道。
小书童作辑之后,未着片语便禀报去了。
片刻,她又迈着小步子跑出来:
“王妃,陶老说今日人流太大,要是为王妃你破了例,只怕传出去他的门槛就要被踏烂了,若只是摩擦的小事,还是请回吧!”
穆玉婷听到此处,脸色立马沉郁下来,锐利的眼神看向屋内。
小事?
穆玉婷心底冷笑,她只当幼时的师傅算是个有心人,没想到时过境迁,也变得面目全非了。
如此,她倒是不必留任何情面了!
穆玉婷拔高嗓音,气沉丹田,向着院内大声道:
“‘小事成大,慎终如始’这是你当年说过的话,可惜如今您怕是已经不记得了,既然如此,我便出手了!”
穆玉婷的声音不算大,刚好能让屋内人听个清楚。
说完之后穆玉婷等了一会儿,便抽身要走,此时,身后一道浑厚的声音叫住了她。
“且慢!”
穆玉婷微微顿足,但并没有回头。
身后,陶立自小门里出来,神色愠怒,看得出来穆玉婷方才的话确实刺激到他了。
见穆玉婷没有动静,陶立继续道:
“你不是有话要问吗?王妃连我这个老人家都不屑于等一等了?”
拐杖敲在地上,咚咚咚的声音,穆玉婷听得清楚,看不清脸上的表情也知道陶立是有些气急败坏了。
于是穆玉婷缓缓转过身来,她的神情要清明许多。
“陶老糊涂啊,方才不是唯恐门框被人踏破吗?”
陶立气结,他盯着穆玉婷道:
“那是因为王妃你对于这学院的其他人而言,是不同的,塘礼书院的座右铭是什么,想必不需要我多说。你就直截了当的问,我不与你多做纠缠!”
穆玉婷看出来陶立是后退一步了,加上她也没有必要和这个老人家置气,得不偿失。
她还需要多从陶立口中打探情况。
于是穆玉婷神色稍缓,前进一步道:
“陶老,你说到书院宗旨,但书院虽地处艰苦,往来却多是贵族子弟王室宗族,这你又要作何解释?”
穆玉婷可谓是一语中的,谈及此处,陶立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沉默了一瞬,他蓦得对门口的小书童说:
“你先出去!”
穆玉婷皱眉,这小书童不是陶立身边的人吗?
此时在看向小书童,她低垂着眼眸,神色恭敬,但是说出口的话却并不如表面这般:
“陶老,您年纪大了身边缺少侍奉的人,我还是留在这里吧!”
语气没有商量的余地,看上去似乎和陶立的关系很不寻常。
穆玉婷微微眯起双眸,觉得自己先前的猜想可能是错误的。
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书童时,穆玉婷只当是陶立又找到个有灵性的孩子,而此时小书童不甚锐利的反击,倒更像是有人授意让她待在陶立身边。
陶立干咳了几声,很是无奈。
穆玉婷刚开始对陶立的失望之情有所减淡,对小书童说:
“大可放心,陶老这边有我看顾,小妹不如去看看书院内今日的盛况,想必待在他这个老头子身边许久,也是腻味了。”
穆玉婷帮着陶立一起,小书童的眼神中看不出倾向,半晌她只说:
“那王妃就费心了!”
说完便离开了院子。
小书童走后,陶立似乎松了一口气,向穆玉婷挥了挥手。
“还是多亏王妃帮我支走了那个小怪物,但是……恐怕王妃你之后要更多费心了。”
此时陶立的声音转变了一大截,苍老浑厚之中,穆玉婷听出了曾经的一丝畅快之意。
穆玉婷皱眉,她的语气也已经缓过:
“陶老,那小孩儿什么来头?”
“哼!那可不是孩子,孩子怎会有如此心性!那孩子的岁数,只怕和你一般大。”
穆玉婷心中暗暗吃惊,难道是侏儒?但看起来身形并不像。
塘礼书院的水,可太深了!
陶老此时心情似乎大好,主动跟穆玉婷提起方才她说过的话。
“你问我书院的宗旨,这些都已经是浮云了!我起先确实想要创立没有等级尊卑的学院,怎奈何我这个前朝元老的身份,还是引起了她的重视。”
见陶立如此说,穆玉婷已经明了,书院之中种种,都是有人在暗中操作。
就连陶立本人,也已经被监视起来,还不容反抗。
穆玉婷已经能够猜到八九不离十了,将储恒储玉受到的针对,和陶老相结合……
“是太后?”
穆玉婷一针见血,陶立先是报以一个赞同的目光,而后是吃惊。
“多年不见,王妃竟也如此好眼力,能看得懂朝局纠葛……”
穆玉婷听着这句夸赞,心情并没有好多少。
竟又是太后从中作梗,这让她觉得,前几日与建宁王的种种,都不过是小打小闹。
甚至都没有引来太后的关注。
那储阳华与太后有所纠葛,又将两个孩子送来书院,欲意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