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章 大洋洲之战(5)
谁火2021-03-23 14:032,048

  在距离战场约6公里外的小山头上,欧洲联军指挥部一众军官们,手持望远镜观看了这次非经典的不对称作战。

  “完了,我们的骑兵完了!从俄国传来的哥萨克骑兵不敌海华军的消息,原来是真的!”欧洲联军指挥官莫里斯少将原本充满期待的脸,顿时变成垂头丧气的模样。

  “如果找不到克敌之法,此次澳洲之争,怕是前景不妙!”其他军官也是一脸惨白,原本建立“功勋”的想法,开始不断下沉。

  战斗的最后结果,1200名哥萨克骑兵,竟然只逃回了9名骑兵,其中5人还丢失了战马。

  啥印度仆从军、土著军队,哪怕死一万两万,这些来自欧陆的军官,眉毛也不会皱一皱,但哥萨克骑兵啊,那可是欧洲骑兵最能征善战的骑兵了。哥萨克骑兵都无法对海华军造成伤害,其他骑兵冲锋,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要说普通的欧洲步兵了。

  “莫里斯将军!”一次骑兵冲锋被粉碎,各国军官齐齐望着联军指挥官。

  “海华军确实难打,但这场战争事关欧洲命运,再难打也得打!”莫里斯尽管面色不冀,但该硬的时候还是得硬。

  作为此次欧洲联军的核心军官之一,莫里斯所得到的消息,比中低级军官更多。尤其是有关海华军的战力,有着详尽的分析。

  譬如今天这三场战斗,从欧洲联军来讲,也只是“试水之战”。只是,战斗的结果还是让莫里斯惊心,五万欧洲联军,已经操作近万,可还是没有把海华守军的的底牌摸清。

  因为几天前的登陆作战中,欧洲联军侦察部队,就遭到了登陆部队的火炮攻击,不是海华的海军舰炮,而是陆军部队的建制火炮,但今天一连三场作战,欧洲联军以近万人代价,也没逼出海华的炮兵实力。

  不过今天连续三场作战,也只有暂时打住了。没摸清敌人的情况,只好明白继续。

  晚上,欧洲联军有十公里外的一个牧场里召开作战会议,由莫里斯少将主持对当日作战进行检讨。

  对于当面海华军的情况,大家七嘴八舌,不一会儿就总结出了几条优点,譬如武器先进、火力凶猛、枪法精准、战术得当啥的。

  但对于如何克制海华军,这些来自欧洲的军官们,顿时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大多数人,觉得这压根是不太好克制的。

  见大家到关键处都不说话,莫里斯只得点名:“彼得上校,你先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海华军队?”

  彼得上校,全名彼得。胡拉戈斯基,是俄罗斯帝国某骑兵师副师长,此次远征澳洲大陆,觉得有机可乘,就申请来到了澳洲,并成为俄国自愿军的主力骑兵师长。

  彼得作为哥萨克人,从小在马背上生活,有一手娴熟的骑术,且作战凶猛顽强。对于冷兵器时代的作战,颇有心得,在俄罗斯国内战争中,也与火枪兵有过交战经验。

  见莫里斯点将发言,彼得只得实话实说:“莫里斯将军,对于步兵炮兵作战,我不太熟悉,但就骑兵而言,用于攻城的效果肯定不好。我们面临的敌人,其实就是倚城而战,哪怕我们冲到敌人的阵地上,立即就要面对城墙,必然再冲不下去。当骑兵的脚步停下之时,就是步兵反击的开始。”

  彼得这段话的意思,也算坦承,直接承认了哥萨克骑兵的短板,也即全球骑兵共同的短板。

  “彼得上校的意思是,此后攻城作战,就不再派骑兵上场?”莫里斯听懂了彼得的话。

  “是的,莫里斯将军,如果是野外遭遇战、追击战,俄罗斯骑兵当仁不让打头阵,但这种攻城作战,骑兵确实是以短击长了。”彼得。胡拉戈斯基又实话实说道。

  只不过,彼得这段话,在这些欧洲军官的知识里,也不过是“常识”而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更不要说提升他们的士气了。

  就在莫里斯准备另外点将发言时,奥斯曼帝国陆军上校曼斯菲特突然抢着发言,“莫里斯将军,各位,我发现海华军一个特点,他们作战时,喜欢把对手放近到200左右才开枪,这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我们的击针枪部队,其最远射程高达800米,有效射程也可达400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击针枪部队运动到400米左右,建一个临时阵地,组织起击针枪部队,与海华军展开对射呢?”

  曼斯菲特的话,顿时让与会军官眼睛一亮,“咦,这或许是个好主意呢。”

  莫里斯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所以当即说道:“曼斯菲特这建议不错,大家议一议。”

  于是,众人就展开了讨论。

  有人赞同地说道,从吸引海华军火力而言,这个办法肯定有效。而且还能给海华军一定杀伤。

  但也有人反对:击针枪与海华军的步枪相比,有明显的弱点,一是前膛枪,必须站立作战,不然就不好装填弹药;二是射速慢,其火力输出估计连海华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果在400米处建立阵地与海华军对峙,我们的击针枪部队,不但要与海华军的步兵作战,还要面对海华军的炮兵打击。

  这种讨论,很明显有利于战争。

  就在大家发言说到海华军的炮兵时,法军上校默克多突然插话道:“莫里斯将军,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夜色,将火炮阵地推进到金斯顿两公里内。”

  莫里斯看了默克多一眼后,说道:“上校先生,利用夜色把火炮阵地推进到两公里内的主意不错。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保证布置火炮阵地时,不被海华军所知?第二是如何保证我方火炮阵地的生存?”

  墨克多既然提出这个方案,也有一些应对预案:“将军阁下,第一个问题,我以为问题不大,在布置火炮阵地时,只要不弄出较大声响,同时派出足够的警戒力量,应该可以成功地将火炮阵地建立起来。至于如何保证我方火炮阵地的生存,我真还没想到好办法。”

继续阅读:317章 大洋洲之战(6)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