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将这一切事情做完,李隆基派来的天使也终于姗姗来迟。
这一次李隆基派来的人,依旧是一名宦官,名叫牛仙童。
嗯,同样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太监。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还是边令诚的交际圈子之中的一员,与边令诚关系颇佳。
因此,牛仙童一到龟兹城,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宣发圣旨,便被边令诚拉着喝了个烂醉。
可惜,宿醉也只是一夜之事。
到了第二天,李琚还是等到了那封让他又是期待又是沉重的召还他即刻回京的旨意。
既然是即刻回京,那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留在西域的借口。
好在李琚早已经做好了回京的准备,要起程也不费事。
于是,在牛仙童抵达西域的第三日,李琚便带着杨玉环跟着牛仙童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龟兹城外三十里,浩浩荡荡的郡王仪仗停驻。
出城相送之人,比之郡王的仪仗更为浩荡。
以夫蒙灵察为首的西域诸将,以边令诚为首的李琚心腹,尽皆在列。
仪仗停驻,李琚翻身下马,回望相送之人,轻声道:“诸位,留步吧,本王此次还京,乃是喜事,诸位不必伤感。”
听见李琚这话,众人的心绪都有些复杂。
虽说李琚在西域待的时间不长,但他毕竟是这几十年来,第一个踏上西域之土的皇室子弟。
其他的事情且不说,最起码在振奋人心一事上面,起到了奇效。
一位皇子,亲身踏足西域,足以证明西域虽远,却永不为朝廷所忘。
再者,圣人能将一位皇子送到西域,哪怕是因放逐,也足以说明圣人对西域的看重。
而相比心绪复杂的其他人,夫蒙灵察的心情更是有些一言难尽。
照理说,李琚在西域给他惹出了不少的祸事,如今更是将他拉上了一条想下都下不了的贼船,他心里应该是有些不忿的。
现在李琚要走了,他更应该开心才是。
可一想到这位殿下的志向和手腕,以及他来到西域这些日子,不声不响的谋划的那些事情,他忽然就有些惋惜起来。
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其实是很想看看,这位殿下究竟能走到哪一步的。
毕竟,作为一位异族名将,他何尝不想追随一位如太宗皇帝那般英明神武的圣君?
当今圣人,固然也是雄才大略,可比起太宗皇帝,未免还是差了几分。
而他在李琚身上,似乎隐隐看见了当朝圣人差太宗皇帝的那几分.......
但他心思电转间,还是调整好了情绪。
随后上前一步,朝李琚拱手道:“殿下此番还京,必将再得圣人垂青,末将在此恭贺殿下,此去一路顺风。”
李琚轻轻颔首:“借夫蒙将军吉言。”
夫蒙灵察点点头,不再多言。
边令诚见状,想了想,也站出来对李琚拱手道:“此番奴婢不能与殿下同归,皆奴婢之过也,奴婢也希望,殿下此行,能够一帆风顺。”
“好!”
李琚应了声好,也不再多说。
和边令诚,他没什么好说的。
这太监奸是奸了点,可办起事来,还真没什么好挑的,将他留在西域,李琚也很放心。
边令诚闻言,也不多言,默默退回了人群之中。
此后,前来送别的诸人,皆一一上前,向李琚道了些吉祥话,李琚也都一一回礼。
不多时,双方道别结束。
牛仙童的催促声也适时的传来:“殿下,天色不早了,咱们该上路了。”
李琚闻言,毫不留恋的辞别众人翻身上马,旋即厉声下令道:“传令,出发,回京!”
“驾~”
随着李琚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仪仗也再次起程,顺着太阳所在的方向而去。
很快,便消失在了天际线的尽头。
眼见李琚已经走远,前来送行的众人也转过身,分别以夫蒙灵察与边令诚为首,分作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朝龟兹城折返回去。
.......
.......
就在西域的两拨人马互相驶向不同的方向时。
幽州平卢将军安禄山的府上,奉命前来幽州投军的郭子仪与李光弼,也正在礼厅之中等待着安禄山的接见。
此刻,两人已经在礼厅之内等待了将近半个时辰。
而他们要拜见的正主安禄山,依旧迟迟没有露面。
“这安禄山......好生无礼。”
终于,李光弼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小声吐槽了一句。
郭子仪倒是依旧是稳重,仿佛半个时辰的等待,并未对他的心绪造成任何影响。
听见李光弼的吐嘈声,他面上也只是浮现一抹淡淡的笑意,却是未曾搭话。
见郭子仪不搭茬,李光弼更是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忍不住在心中埋怨起来。
区区一个安禄山,纵然侥幸搭上了牛仙客的大船,也不过是一败军之将。
这样的人,真不知道殿下有什么好忌惮的,还非要把他和郭子仪都安排到安禄山麾下卧底。
简直........
“哈哈哈哈哈,某听闻有两位高人贤士前来,欲向本将进献破契丹军之策,不知贤士何在啊?”
就在李光弼心里不断腹诽,甚至对李琚都生出一丝不满之时,一道浑厚的笑声忽然传进了两人的耳朵里。
听见这道笑声,郭子仪立即正经起来。
李光弼也不得不收起心中腹诽,转头看向大笑声传来的方向。
随着两人一齐转头看去,一名长得白白胖胖,看起来还有些憨厚可爱的男子也映入二人眼帘。
而那胖子身侧,还跟着一名身材魁梧,面目狰狞的汉子。
看见胖子进门,郭子仪与李光弼立即意识到这就是他们要见的正主。
赶忙起身朝胖子拱手行礼道:“某郭子仪,某李光弼,见过平卢将军!”
胖子正是安禄山,见两人朝他行礼,他急忙加快了脚步,上前将二人搀扶起来,哈哈笑道:“二位贤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郭子仪和李光弼应声而起,目光下意识看向安禄山身旁的汉子。
安禄山见状,则立即介绍道:“好叫二位贤士知晓,此为本将结义兄弟,捉生将果毅都尉史思明。”
两人闻言,又赶忙向史思明行礼道:“见过史将军。”
相比安禄山和蔼可亲的样子,史思明则要不苟言笑得多。
迎上二人行礼,他也只是摆摆手,便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