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孤失九龄,尚不知余几日性命?
子率以正2025-10-10 18:142,111

徐冲脸皮一抽,点头道:“那行吧,属下这就去准备一下。”

李琚下意识点头,徐冲也不多问,叫上乔天养转身就走。

眼见两人即将走出大殿,李琚又赶忙唤道:“等等!”

两人愕然回首,徐冲问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李琚咂摸一下嘴,淡淡吩咐道:“你俩谁去和龙瞿说一声,就说封常清本王带走了。”

“哦!”

两人哦了一声。

乔天养主动应声道:“末将待会儿顺道去知会一声吧,料想那龙瞿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行!”

见二人应下,李琚也不再多言,反正这种小事,也没必要多耗费精力。

目送两人离去,李琚也转身朝后院走去。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李琚便带着大部队,在焉耆一众守将送瘟神一般的目光中离开了焉耆。

只不过相比来的时候,他的队伍规模又扩大了十个人。

其中一人是封常清。

至于剩下的九个人,则是龙瞿怕李琚反悔不走,特意调拨给封常清的亲卫。

“行了,不用送了,你们回去吧!”

出了焉耆城,李琚颇有些不舍的回过头,对着焉耆城一众守将挥手告别。

尽管,他只在焉耆城停留了两天时间。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两天时间,焉耆城一众守将将他招呼得不错,将士们也很热情。

总结一句话,他很喜欢。

而焉耆城内一众将领,见李琚朝他们挥手告别,则是长长出了口气。

这尊大佛,总算要走了。

快走吧快走吧,以后也别来了,真承受不起,太不讲规矩了。

不过,纵然心中腹诽,他们面上还是露出一副不舍的表情,挥手致意道:“殿下慢走,下次有时间再来玩啊。”

望着焉耆城将领们热情相送的样子,李琚都有些不想走了。

听见他们还邀请他下次来玩,他更是大受感动。

当即保证道:“行,等本王犒赏完其他地方的大军,再回来焉耆城,到时候咱们一醉方休。”

听见这话,一群焉耆城将领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心中更是忍不住恼怒起来。

娘的,刚才谁喊的让李琚下次再来玩?

好在,李琚的仪仗,总归还是起程了。

凝望着李琚的队伍迎着朝阳浩浩荡荡的远去,最终消失在大漠的尽头,他们的心情总算转怨为喜。

另一头,李琚的心情也还不错。

一来,是因为收获了封常清,二来,也是因为总算在安西军将士们眼前露了个脸。

想来等他将余下的将士犒赏完毕,他大方的名声,也定然会响彻西域。

别看这只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名声。

但名声这玩意儿,从来都是最好用的东西。

毕竟,这个世界上,谁不想和出手大方,性格又好的人做朋友呢?

伟人说过,革命的本质,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当满天下都是他的朋友之时,那么民心所向这四个字,也必将在他的身上具现化的体现出来。

.......

.......

大漠之中,李琚收获颇丰,并即将开启新地图,收获新装备。

同一时间的长安城内,其实也不太平。

因为在洛阳才罢过一次相的张九龄,又双叒被罢相了。

是的,时隔半年时间,张九龄再一次被罢相。

只不过,上一次张九龄被罢掉的是首相,中书令知政事之位,而这一次罢掉的,则是他去年迁任的尚书右相一职。

而要说张九龄这次罢相的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仅仅只是因为张九龄曾经举荐过的一个名叫周子谅的监察御史,上书弹劾了牛仙客。

随后,张九龄便被李隆基以“举非其人”的理由罢相,并直接贬为了荆州长史。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太子一系的后院起火了。

没错,太子后院起火了。

而这团火,正是那个名叫周子谅的监察御史。

周子谅何许人也?

初为长安县尉,只是一不入流的小官。

后因张九龄举荐,入了朝堂担任监察御史,由此成为了太子一系的朝争急先锋。

而他此次弹劾牛仙客,实为被武惠妃收买,配合武惠妃与牛仙客演一出苦肉计。

至于武惠妃这么做的目的,则是要让李隆基看见李瑛不能容人的一面。

以此借助李隆基之手,来瓦解李瑛背后的政治势力。

简单来说,就是借刀杀人,借李隆基这把刀,来杀李瑛。

是的,借李隆基之手,杀李瑛!

因为站在李隆基的角度,如今朝堂之上的势力,其实是已经重新回归了平衡的。

尤其是太子一系随着李元纮受到重用之后,因为李琚被放逐而丧失的力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补充,再次和寿王一系的力量不相上下。

于李隆基而言,既然朝局是平衡的,那就没必要再动弹。

可随着周子站出来弹劾牛仙客之后,朝中的平衡立即就开始动摇起来。

而这,正是李隆基无法容忍之事。

他不容朝局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更恼怒于李瑛不体会上意,干脆直接将张九龄一撸到底,用以警告李瑛。

于是,就有了张九龄再次被罢相之事。

而李瑛纵然知道这一切都是武惠妃的阴谋,知道周子谅已经暗中投靠了武惠妃。

但苦于没有证据,更兼暴怒的李隆基听不进任何解释,他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至此,太子最大的助力,张九龄轰然倒塌。

尽管表面上,太子还有裴耀卿,李元纮等骨干。

可没了张九龄这个主心骨,这些骨干被武惠妃吃干抹净,也是迟早的事情......

长安城南,李瑛和李瑶将张九龄送出了三十里。

“殿下,回去吧!”

张九龄率先停下脚步,转头看着李瑛和李瑶劝道。

看着眼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臣,李瑛面色暗淡,忍不住叹息道:“孤今失九龄,尚不知余几日性命,就让孤再送送你吧。”

李瑛一句话,将本就低沉的气氛,再次压低到了冰点。

张九龄满心苦涩,很想宽慰一下李瑛,可话到嘴边,也只变成了一声长叹。

毕竟大慧如他,又岂能不知武惠妃的步步紧逼?

良久,他叹完气。

想了想,还是低声道:“殿下不必如此悲观,圣人不过是暂时受了蒙蔽,殿下只需持身守正,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时......”

继续阅读:第133章 温水煮青蛙,讲究的是个火候!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