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捋着胡须,缓缓点头道:“有自然是有的,只是这成本.......”
李琚现在听到成本两个字就头疼。
以前的时候,他总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但现在,他已经深切的认识到了他以前的见识有多浅薄。
如今的西域,就是个无底洞,投进去多少钱都不够这个无底洞吞的。
钱啊,钱啊!
什么事情一和钱挂上钩,就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事到临头,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朝李林甫拱手道:“还请叔公赐教!”
“这中策嘛,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关键就看殿下拉不拉得下脸来。”
李林甫悠悠出声,眼中闪烁着算计一切的惊芒。
李琚嘴角一抽,无奈道:“叔公就别卖关子了呗。”
听见这话,李林甫顿时面色一沉,整个人严肃起来,沉声道:“所谓中策,其名有三。”
他伸出三根手指,沉声道:“其一,加紧补种夏粮,多屯粮草,以备不测。其二,密令宋宁,严密监视吐蕃动向,最好再从龟兹派遣一位心腹大将过去协助宋宁。其三.......速遣精干信使,将此间情由密报长安求援!”
“求......求援?”
李琚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有些错愕。
还能这么玩吗?
他说自己是大唐的藩王,那是托词啊,全天下谁不知道他和李隆基已经水火不容?
而李林甫看见李琚的表情变化,脸色则是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
他点点头,肯定道:“不错,向长安求援。”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道:“正如殿下所言,西域如今名义上还是大唐治下,更遑论,殿下与圣人还是父子,哪怕如今父子相疑,也影响让朝廷知晓吐蕃动向,占据大义名分。”
“这.......”
李琚有些为难起来,总算理解了李林甫那句你要是拉得下脸来是什么意思。
向李隆基求援,这种策略,他纵然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得出来。
他抿了抿唇,没有在这个话题纠结,转而问道:“那下策呢?”
“下策嘛.......殿下可知战国旧事合纵抗秦?”
“合纵抗秦?”
李林甫点点头,沉声道:“昔先秦时期,秦国势大,苏秦以合纵之术,联合六国以抗强秦。”
“今吐蕃占据高原地利,东侵大唐,北侵西域,西侵大食,南侵天竺,与当年虎踞关中,以函谷为天险之强秦何其相似?”
“惜苏秦可佩六国相印,今我西域何不联合大食,大小勃律,羊同,党项等国,共扼吐蕃?”
李林甫一番话说完,李琚不禁又是嘴角一抽,忍不住叹息道:“果然是下策。”
李林甫点点头,附和道:“的确是下策,吐蕃与秦最大的不同,便是函谷关还有可能被攻破,但吐蕃的地利,近乎无解,除非以吐蕃制吐蕃,不然寻常汉民上去高原,轻则上吐下泻呼吸困难,重则窒息而死。”
李琚沉默了一下,没有说话。
因为这个问题,他也没办法解决。
别说他了,自唐至清,乃至于整个封建社会结束,整整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原王朝对于高原的统治,都一直是个大问题。
所以,这暂时是个无解的难题。
沉默一瞬,他叹了口气,缓缓道:“就以中策为准吧,有劳叔公上书中枢求援,至于查探吐蕃动向之事,我会让封常清亲自走一趟于阗。”
“行!”
李林甫对于这个结果,仿佛早有预料。
当下也没有废话,直接应下了求援之事。
这种事情,怎么说呢,确实有些丢脸。
不过相比能得到的实利,一点脸面,实在是不值一提。
李琚点点头,又与李林甫商议了一下细则,便回到公廨,准备处理政务。
总归吐蕃人的威胁,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得了的。
他想要彻底解决吐蕃人的威胁,甚至攻上高原,将高原纳入大唐治下,还需要大笔的银钱。
只有有了足够的钱,他才能招揽更多的吐蕃浪人,组成大军。
而且,高原气候恶劣,就算真有打下来的那天,也需要耗费大笔的银钱去治理。
所以,还是要先稳定西域,然后想办法搞钱。
一句话,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
但他刚刚坐下,提起朱笔,还没来得及批阅几封公文,便见王胜再度去而复返。
看着匆匆进门的王胜,李琚不禁皱起眉头,问道:“吐蕃大相安顿好了?”
“回殿下的话,吐蕃大相已经安顿好了。”
王胜迅速应声,随即话锋一转道:“属下刚刚收到长安急报:“年前,圣人览毕牛仙童奏报,震怒异常,在宫中多有斥责。前些日子,更是突然下旨,命宰相牛仙客年节后代天巡边,范围.......遍及河北、河东、朔方、北庭、河西、陇右.......乃至我西域。”
“巡边?”
李琚眼神一凝,蹙眉道:“范围如此之广?”
“正是。”
王胜点头,沉声道:“殿下,此举前所未有。属下揣测,圣人此举,恐意在试探我西域虚实。”
听见这话,李琚不由得皱起眉头。
片刻后,他沉吟道:“去请李相过来书房一叙。”
“是!”
王胜领命,去请李林甫。
而李林甫见李琚刚刚离去,又遣人来请,也不敢怠慢,忙起身跟着王胜来到李林甫的书房。
“殿下,何事如此惊慌?”
一进门,他便迫不及待地发问。
李琚看了一眼王胜,淡淡道:“将方才你得到的消息和李相细说一遍。”
王胜闻言,不敢怠慢,忙将消息再次复述。
李林甫听完事情始末,脸上也瞬间露出与李琚如出一辙的凝重。
他斟酌片刻,问道:“可知牛仙客如今已巡视到了何地?”
王胜摇摇头:“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据长安线报所言,圣人此次令牛仙客巡边,颇为急促,想来用不了多久,便将抵达我西域境内。”
李林甫沉默片刻,忽然摇头道:“牛仙客此人,并非庸碌之辈。他若至西域,必是带着圣人的眼睛和耳朵而来。”
李琚点点头,这正是他唤李林甫过来的原因。
李林甫与牛仙客熟识,甚至当初牛仙客能入朝,还是李林甫从中牵线搭桥。
所以,李林甫的意见,极为重要。
李琚也不废话,直接问道:“依叔公所言,这趟巡边,我西域该如何应对?”
李林甫瞬间了然李琚的言外之意。
他思索片刻,果断道:“当示之以强,更要示之以正。我西域行事,光明正大,无不可对人言。长安要看,便让他们看个明白,殿下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