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被刘白推举出来,面对众人齐刷刷的目光,脸都红到脖子跟了,连忙摆手说道。
“刘大哥,别抬举我了!我……我哪当得了啊!不不不!”
何涛本来是一个山贼头目,说起来跟徐彪也算是一段孽缘。
他虽然当过山匪,但是为人不坏,还很仗义,他的山头也小有名气。
在惠远镖局刚起步那阵,徐彪押镖,正好碰见何涛这小子下山劫镖。但是人多势众的他看着聊聊十几人的队伍,竟然没有以多欺少,而是跟徐彪单挑。
按照何涛的话来说就是。
“出来混都不容易。要是人多欺负人少就是坏了规矩!既然都是凭本事吃饭,那就单挑!谁赢了东西归谁!”
哪成想徐彪武艺更高一筹,直接把何涛打服了!
徐彪看着这个人不错,也为人仗义,就连带着何涛的小弟一起收编进了镖局。
这件事徐述年都知道了,还啧啧称奇,说何涛是一个“有大义”的土匪。
步入正途的何涛也没有辜负徐彪的期望,在惠远镖局,除了徐彪,第二把手就是何涛了。
何涛对徐彪的再造之恩一只念念不忘。
这些年徐述年这边和惠远镖局的交往都是何涛经手的,徐述年等人对何涛还是知根知底的,大家也都放心这个靠谱的小将。
刘白提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何涛绝对能当大任!
“何涛兄弟,我们大伙都没意见啊!以后这分号你可要打理好,我们都看好你哦!”
徐述年徐彪等人也不管何涛同不同意,拍着何涛的肩膀笑着说的。
何涛能怎么办,对他来说这也不算坏事吧,这是好事啊!
何涛苦笑连连,说道。
“我可是山匪出身啊!成天打打杀杀的,哪里知道什么经营之道啊!”
徐彪他们瞪了何涛一眼,不满地说道。
“你小子少打马虎眼!说到当土匪,我们之前谁不是土匪强盗!你是在质疑我们吗?”
他和刘白等人在遇见徐述年之前也都是土匪山贼,跟何涛出身无异。
何涛听完,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道。
“行行行,我当还不行吗……”
众人也都是跟他开个玩笑,这件事也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下来了。
何涛嘴上说是不行,其实他也有大将风采。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几天为了分号的事忙里忙外,不可开交。但是那效率自然是不用多说,高得很!
仅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惠远镖局燕州分号就正式挂牌成立了,何涛功不可没。
怎么说惠远镖局在江湖上也有着响当当的名声,而且这还是徐述年的产业!
很多燕州甚至燕州附近的商号都想趁着这个机会跟惠远镖局打好关系,这可是发展产业不可少的一步!
另外一些就是看着徐述年的面子,想通过惠远镖局跟徐述年交好,也都闻声而来。
徐述年他们本来就预备着发个几十一百多的请柬,邀请一些平日合作多的、交好的商号官员等来参加开业大典,可没想到到了分号开业那天,一下子来了好几百号人!
商号就不用多说了,以后都要用得上惠远镖局做生意,哪有不来的道理!倒是有不少官员巴结徐述年的,不请自来了不少人。
就是七品以上的官员竟然来了四五十人!
本来没有这个准备的何涛等人自然是忙的焦头烂额,哪里都要照个面寒暄寒暄。
光是这礼品就已经收到手软了!
商户本来就用钱打点生意,送的礼没的说,阔绰!
一众官员为了巴结徐述年也都下了血本,拿出了不少珍贵的礼品送上,让徐述年也大吃一惊!
原本计划着一天结束的开业大典硬生生地办了三天,闹得满城风雨,不知道的还以为逢年过节了呢!
三天之后,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也就逐渐消减下去了,留下何涛等人打理后续的工作。
徐述年没想到这做官的都太给他面子了,这两天应酬不断,他应该是除了徐彪、何涛最忙的人了。眼看一切都结束了,也终于能喘口气喝口茶了。
徐述年苦笑着捶着自己的老腰,叫苦不迭。
他可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官难,应酬更难!
过了片刻,何涛等人来见了徐述年,手中拿着一个账簿,说道。
“徐大人,这是这两天收礼的账簿!请您过目!”
徐述年摆摆手,捶着腰说道。
“行了,直接念念吧!捡重要的说!”
何涛换换打开账簿,颤声说道。
“我们这三天收了一共银子五万两!礼物……两间屋子!”
“什么?”
徐述年听完,差点没从椅子上蹦起来。
合着他这三天收的礼都快赶上红袖招两年的收入了!他都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多开几家产业了,这来钱太快了!
何涛也没想到有这么多钱,问道。
“徐大人,这些钱……”
徐述年也知道这部巨款应该好好利用,思索半晌,说道。
“把礼物也都兑换成现银,把所有的收礼的钱都送给穷苦的百姓!”
饶是何涛见过些许大世面,也没想到徐述年大手一挥就做了如此决定!
何涛深吸一口气,说道。
“属下这就去办!”
徐述年在幽州等地做官的时候就经常自掏腰包救济百姓,但是这一次数额巨大,确实是称得上大手笔!
何涛刘白的办事速度也是快,三天时间这些银子一丝不剩全都发了出去。
因为熟能生巧啊!他们跟着徐述年发钱这活都算是基本业务了!
一时间,城中的百姓都感念着徐述年的恩德,全州百姓都在说。
“徐大人真是千载难逢的好官啊!这么多的银子说散就散了!”
“是啊!我们这些穷人终于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太好了!没想到我牛大也能娶上媳妇了!”
……
这些天,百姓就跟又过了一个年一样,热闹非凡。
徐述年也没白收礼发钱。他取了一些银子,在城中建了一座功德碑,他叫人按着送礼的多少在上面刻着送礼的官吏、商户各自都捐了多少钱。
各官吏、商户也都知道徐述年承他们的情,顺水推舟,也把这功德分给他们了,纷纷拍手叫好。
徐述年和惠远镖局的名声就此传的更远更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