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国舅被徐述年斩首示众,这事闹的京都之内满城风雨。大街小巷人人谈及此事,都是神采飞扬。
贵妃在宫中听说这件事,当时便昏了过去。当天夜里,方才悠悠转醒。醒来之后,又是嚎啕痛哭,哭的嗓子都哑了,眼泪都流干了。哭完就大病一场。
天子为此,特意提早下朝,到了贵妃寝宫,好生看护。
贵妃看到天子驾临,心中又是委屈,眼泪扑簌簌的又下来了。哭道。
“皇上,您可要为臣妾做主啊!”
天子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心疼无比。急忙说的。
“放心吧,朕一定会给你个说法。”
“皇上,太后召您。”
天子刚离开贵妃寝宫,便有小太监前来禀报。
天子一听,轻叹一声,又调转方向前去太后寝宫。
太后一见到天子,就开始倒出心中的不满。
“那徐述年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我几番劝阻他就当作没听见,我看他就是藐视皇威。你给他那么大权利,倒是让他目中无人了!”
天子一听,太后怒气滔天,因为徐述年连自己都受牵连被怪罪了,也是愠怒。
“这个徐述年也是,如今虽为京畿府尹,但是连皇亲国戚都敢杀!难道说我真的给了他太多信任和权力了?”
当即,天子便回到议政殿,思索着如何处理徐述年。这时候,张阁老请求面圣。天子本来正愁呢,张阁老来,也能为自己出出主意了。当即召见了张阁老。
张阁老上殿,躬身行礼。天子忙让其平身。
天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倒是张阁老先开口了。
“皇上,让老臣猜猜 您现在正在为徐述年的事情发愁吧。”
天子看着张阁老,倒是有些意外。张阁老苦笑一声,随即说道。
“对于国舅一案,我之前就已经跟徐述年说过,希望他放国舅一马,不然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现在从结果来看,徐述年也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啊!”
天子明悟,思索一会儿说道。
“依阁老之见,徐述年应该怎么处置呢?”
张阁老微笑反问道。
“那陛下以为如何呢?”
天子正色道。
“自然是对徐述年严惩不贷!他藐视皇威,先斩后奏处死皇亲国戚!他还惹怒了太后!您说说,是不是因为我太信任他了,给他太大权利了,所以徐述年他目中无人了?”
张阁老笑着说道。
“皇上,您还不知道徐述年的为人吗?他若真是您说的一样权利膨胀高傲自大了,您当初还会对他那么信任吗?”
张阁老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到天子心坎里了。是啊!徐述年是什么样的人他清楚,也正是因为他就是徐述年,所以天子才信任于他。
想到这,天子释然了,气消了一半,接着说道。
“那阁老认为,这次我们该怎么处置徐述年呢?”
张阁老又笑着说。
“皇上,您先别着急处罚徐述年。老臣有一言:陛下先去京都之中微服私访,看看百姓们是怎么评价徐述年的,看看百姓们是怎么看待国舅一案的。皇上觉得如何?”
天子一听,微微点头,说道。
“好,那就依阁老。不日我们便一同出宫。”
翌日,天子和张阁老着布衣,在无人处悄悄出了皇宫。
走在京都的大街上,天子看着繁华的商铺,还有忙忙碌碌的百姓,久居深宫日理万机的他也觉得有了一丝放松。张阁老看着天子的神情,笑着说道。
“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天子的励精图治和百姓父母官的尽职尽责啊!”
天子知道张阁老这句话明着是在拍自己的马屁,暗着也在说徐述年功不可没!当即冷哼一声,也不言语,继续向前走去。
天子一行人走进一家酒楼,随行的小太监就对店小二说。
“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银子不少你的!”
小二知道来了大生意,笑着将他们带到一处略微清净的地方。就在等着上菜的功夫,隔壁酒桌上就传来了声音。
“你听说了吗?那个国舅被刚上任的京畿府尹徐大人斩了,这可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给老百姓做主的真好官!”
“不仅听说了,当时我就在刑场呢!那国舅临刑前还不知悔改破口大骂呢!”
“这个国舅就是自作自受,平时伤天害理的事干的太多了,活该他被处刑!这叫什么?这叫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啊!”
“是啊是啊,那国舅作恶多端,多少人盼着他死呢,这就是报应!”
“徐大人好官啊!有他在,是我们百姓修来的福啊!天子选了一个好官啊!”
……
一番谈话,自然是尽数落在天子一行人的耳朵里,清清楚楚!天子脸上的神情别提多精彩了,张阁老适时地笑着说道。
“好官啊好官!”
菜陆陆续续地上了,这时候天子叫住店小二,问道。
“你知不知道国舅被处死的事啊?”
店小二一听这个,来了精神,眉飞色舞道。
“那当然!之前那国舅时常来我家店里白吃白喝,宴请四方,若再有一段时间,恐怕我家店主人都活不下去了!多亏了府尹徐大人!以前的官吏一听打国舅的官司,都远远躲着,而前些时间店主和一干人等去找徐大人报官,徐大人二话没说就应下来了!”
店小二说着激动,也不记得去干活了,将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言语中尽是对徐述年的感激!
当晚,天子回宫。这一日他在民间听尽了国舅的恶行和百姓对徐述年的赞扬。不用张阁老说,他就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思索了半晌,心中也是有了决定。
次日,徐述年就接到圣旨:
京畿府尹徐述年治理有功,斩国舅之事并无过错。徐述年为官刚正不阿,治理有方,特此嘉奖!
徐述年接到圣旨,也就知道天子不追究了,反而是在暗说着宽慰自己。当即也就释然了。
天子下令让国舅厚葬,但是没有追究徐述年的过错,大家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一时间,京中都流传着徐述年斩国舅的这段美谈,徐述年也是名声大噪,深受百姓爱戴。从此,徐述年在民间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徐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