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目录
第85章 好人李逸,李泰惭愧了!“当真!比真金还真!”
李逸没有半点犹豫,言之凿凿地回道。
嗯,他现在确实是没有忽悠李泰,也没打算给李泰挖坑,而是真心实意想给李泰出出主意。
为什么他要帮助李泰呢?
那自然是想给太子李承乾上点压力,让李承乾提前迈入作天作地作死的状态。
不然的话,按照原定历史轨迹,李承乾铤而走险打算造反被废,得等到贞观十七年。
而现在才贞观九年,足足还有八年之久!
这么长的时间,李逸可不想等。
所以,李逸要利用李泰去进一步刺激李承乾,只有让李承乾感受到巨大压力,李承乾才会因此心理失衡。
对于李逸心中的这些阴暗想法,李泰自然是无从知晓。
他得到李逸的肯定答案之后,心中更加迫不及待想知道李逸要给他提的建议是什么?
虽然他在心中有点鄙夷李逸太过天真,不懂权术,但对李逸的办事能力,他是完全信得过的。
毕竟李逸为朝廷立下的赫赫功劳摆在那里。
所以,李逸现在能为他提一个能立功的建议,他真信。
念及于此,李泰再度举起酒杯:
“二哥,来,弟弟我敬你一杯,有劳你好好说说,给我的建议是什么?”
李逸与李泰碰杯饮完酒之后,缓缓说道:
“四弟,如今我大唐疆域辽阔,四方臣服,但各地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却记载不详,百姓对国家的疆域也缺乏清晰的认知。”
“所以,你若是能召集一批有学识的文人墨客,编撰本朝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将大唐各地的山川河流、郡县设置、历史沿革、物产风俗、人物掌故等一一记录下来,这就是对朝廷的天大功劳!”
“并且,大唐前面的地理志,都各有侧重,不够全面,你如果按照我说的这种方法将此编撰出来,就将开创一种全新的地理志体裁!”
“后世再有人要编撰同类地理志的时候,就会以四弟你编撰的这本书作为参考、作为典范。”
“如此一来,就算是千百年之后,后世之人也将永远记得四弟你的功绩!”
“并且,阿耶向来重视文化事业,你若能做成此事,必定能得到阿耶的嘉奖和赏识!”
“四弟,正所谓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你要是把这本书编好,那就是立言!后世之人将会永远铭记你!”
李逸娴熟无比地给李泰画着大饼。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逸其实也不算单纯地给李泰画饼。
他此时给李泰提的这个建议,就是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李泰于三年后,也就是贞观十二年将会向李世民提出要做的事。
据说,这是李泰手下一个谋士给他提出来的建议。
这个谋士认为,以李泰的实际情况,想靠军功来提升威望的这条路,基本上行不通。
因为大唐名将众多,领军出征这种事,轮不到李泰一个皇子。
不过李逸认为,这种说法估计是这个谋士的托词,实际原因肯定因为李泰他没本事立军功啊。
胖得跟一个球一样,走路都费劲,更别说骑马领军出征了。
咳咳,想多了想多了,毕竟是自己的便宜弟弟,不能这么人身攻击。‘
既然军功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子,这个谋士就想到了文化典籍这条路。
然后一番斟酌之后,这个谋士想到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李逸此时给李泰提的建议。
而李泰确实也把这件事干成了。
并且,因为干成这件事,李世民对李泰愈发宠爱,并愈发嫌弃那时候已经各种作妖的太子李承乾。
然后就把李承乾逼得走向疯狂了。
李泰的书,是贞观十六年下半年编撰完成的。
李承乾的反,是贞观十七年上半年造的。
李逸想看看,这一世让李泰提前编书,会不会把李承乾提前逼得心态全崩呢?
至于说李泰干成这事之后,会不会真获得上位的机会?
李逸是一点不担心。
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在没有他这个穿越者的情况下,李泰最终都失败了。
更别说这一世还有他在了。
就在李逸暗自琢磨这些事的时候,另一边李泰的心中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刚从民间归来的二哥,有主意他是真出啊!
李逸给他提的这个立功建议好不好?
那简直是太好了!
完全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啊!
抛开穿越过来的李逸不算,李泰能在众多皇子之中脱颖而出,最得到李世民的宠爱,确实是因为他有才。
所以,他在听完李逸的这番话之后,很快就判断出,此事大有可为!
在华夏古代,编撰书籍确实是一条刷政绩声望的有效途径。
比如当年秦国的宰相吕不韦,就用编撰《吕氏春秋》来为自己增加声望。
尤其李逸现在让他编撰的书,大唐没有类似的,以前也没有类似的,那这书就更有价值了。
李泰已经可以预想到,他要是把这本书编撰好,肯定能收获巨大的认可。
他一定能重新成为父皇最爱的儿子!
不仅如此,借着编书一事,他可以正当光明向朝廷要经费、要人,是他发展势力,笼络朝堂大臣的好机会。
“我这二哥,随随便便就帮我想了这么一个立功的好办法,确实是厉害啊!”
李泰此时是真心佩服李逸。
他真是没想到,自己随口这么一问,李逸就给了他这么一个巨大惊喜!
“幸好他在民间长大,对储君之位没什么兴趣,要不然的话,还真是一个巨大威胁。”
李泰又在心中感慨了一句,觉得很庆幸。
这时,他听见李逸开口问道:
“四弟,你觉得我这个主意如何?”
“好!特别好!二哥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心情大好的李泰,毫不吝啬对于李逸的夸奖。
闻言,李逸微微一笑道:
“四弟满意就好!”
“说句心里话,此事意义重大,我本来是想着等在宫中安定下来之后,自己去做的。”
“要不是今日是四弟你问我,换了其他人,我是绝不会说的。”
“因为四弟今日愿意指点我宫中之事,所以我也愿意把这份大功劳让给四弟!”
李逸的表情,非常诚恳。
李逸的语气,无比真挚。
因此,李泰一下就信以为真了。
然后,李泰感动了!
真的感动了!
都说皇家无情,天家无亲,为了那个至高的宝座,皇子们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哪怕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一样如此。
可此时在李逸的身上,李泰感受到了浓浓的兄弟情。
这么一件足以流芳百世的大功劳,就因为他暗藏算计的几句假话,李逸就很爽快地送他了。
这不是亲兄弟是什么?
“我这二哥,可真是个好人啊!”
有这么极其短暂的一瞬间,李泰心中产生了那么一丝丝的愧疚感,觉得自己不该利用李逸的淳朴善良。
但很快,李泰就将这种念头抛在了脑后。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大不了未来等他继承大统之后,对李逸好一点,让李逸好好享受荣华富贵就行了。
“二哥这份情,我记在心里了!”
“来,二哥,我再敬你一杯!”
李泰再度举起了酒杯。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之后,李逸便以宵禁时间快到了为由,告辞离开了。
等他回到皇宫之后,本来打算直接返回武德殿睡觉,结果被李世民派来的李君羡叫住了。
“二皇子殿下,陛下有请。”
李君羡恭声对李逸说道。
“都这个时候了,阿耶还不睡觉,找我干什么?”
李逸口中嘟囔了一句。
听到李逸这话,李君羡恭声回道:
“回禀殿下,陛下只是令我来请您过去,并未说有何事。”
“不过臣猜测应该是国事,陛下每天这个时候,都是在审阅奏折。”
听李君羡这么一说,李逸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今天上午他跟李世民讨论青稞酒计划的时候,李世民让李君羡去取吐蕃的使团人员名单。
结果,还没等到名单送来,他就离开了。
所以,这会叫他去,是为了给他吐蕃使团的名单?
想到这里,李逸开口问李君羡道:
“李统领,吐蕃使团的名单,你取回来了吗?”
“回禀殿下,已经取回来了,并呈交给了陛下。”
李君羡回道。
一听这句话,李逸顿时觉得自己应该猜得没错。
跟着李君羡在宫中走了一会儿之后,李逸来到了御书房。
一见到正在审阅奏折的李世民,李逸就嚷嚷道:
“阿耶,都到睡觉的时间了,你怎么还在看奏折?”
“我跟你说,你老这样可不行啊。”
听到李逸咋咋呼呼的声音,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没好气地说道:
“你喊什么喊,扰人清静。”
李逸走上前,嘻嘻一笑:
“阿耶,可是您让人喊我来的。”
说完,李逸笑容一收,很认真的对李世民说道:
“再说,我可真是为您好,您的作息习惯必须要改了,因为您每天的睡眠时间太少了,这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的。”
他这真不是在跟李世民说笑。
李世民早年征战,本就积累了不少伤病,而登基之后,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比007更狠的地狱工作模式,身体衰老得很快。
要不然,也不至于51岁就驾崩了。
李逸穿越前在后世看到一些观点,认为李世民早逝,跟迷信方式,追求长生,经常磕丹药有关系。
确实有关系,但不见得有多大关系。
比如著名的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万寿帝君,天天把丹药当饭吃,也活了六十岁。
李世民感受到了李逸的关心,心中一暖,但口中却说道:
“你少操点没用的心,我每天需要睡多久,我心里有数。”
“阿耶,你可别不当回事,一个人每天最好睡够四个时辰,不然就会变傻的。”
李逸试图再说服一下李世民。
他确实也不是在吓唬李世民,而是在穿越前看过一篇关于人类睡眠时大脑清洗的科普文章。
据这篇文章说,人们在睡着之后,脑脊液会进入大脑清除大脑的毒素,比如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也就俗称老年痴呆的β淀粉样蛋白。
而这样的清洗工作,只有在人睡着后才能做到。
因为人没睡着的时候,脑脊液没有充分机会趁虚而入进入大脑。
所以,如果经常熬夜,大脑长期得不到清洗,就会慢慢“变傻”。
可惜,这样的理论,就算他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这个古人也听不懂,也不会信。
比如此时,李逸还没说更多的理由,李世民就已经本能地反驳他道:
“你从哪里听说的这事,我怎么就没听过?”
“每天睡四个时辰也太多了,两个时辰足以!”
说完,李世民不等李逸开口再说这事,把桌上的一叠纸递给了李逸。
“这就是你要的吐蕃使团名单,你看看。”
“鸿胪寺打探到的一些人的身份,已经写在上面了。”
“另外,鸿胪寺还传来消息,今天鸿胪寺已经举办了宴会,让吐蕃使团的人喝到了五粮液,而那些吐蕃人已经被五粮液征服了,估计最近就会去东市的五粮酒肆打探消息,你让你的人做好准备,必要办砸了。”
李世民叮嘱李逸道。
“阿耶你就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
李逸很自信地回了一句,并顺手接过吐蕃使团的名单仔细看了起来。
更准切地说,他是对着名单,在脑中AI搜索。
很快,他找到了一个适合的目标。
“阿耶,这个人,很适合作为青稞酒计划在吐蕃的合作者。”
李逸指着名单上的一个名字,对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抬眼望去:
“吐蕃副使昂日琼?”
“你选中此人,是此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李世民有点好奇。
这么重要的事,李逸肯定不会随便就定下一个人,肯定是有理由的。
李逸点了点头,笑着回道:
“这个人,确实有特殊之处。”
“他就是青稞酒计划的最佳合作伙伴,可以说,整个吐蕃,或许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
“哦,此话怎讲?速速说来听听。”
听李逸这么说,李世民就更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