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和皇后都变了脸色。
国舅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他要用借刀杀人之计,趁着陈修在军中的时候,让戎狄潜入大营行刺。
只要陈修遇袭身亡,陈国大军就不可能再战,只能不战而退。
为了击败陈国,戎狄必然全力以赴偷袭,那陈修就难逃一劫。
陈恒有些犹豫:“这样做太冒险,我们整治陈修有的是办法,何必要和戎狄联手?戎狄是陈国死敌,我们沟通敌国的事万一败露,那就连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国舅冷笑道:“恒儿,储君之争就是你死我活,容不得丝毫怜悯,也不能有半点犹豫。”
“你考虑过落败的后果吗?陈修会放过我们吗,绝对不会。他会毫不犹豫对我们家族挥起屠刀,铲除所有隐患。”
一句话说的皇后和陈恒多浑身一哆嗦。
后果实在太可怕了。
但也是现实的现实。
为了消灭所有对皇位有危险的人,历朝历代的皇帝很少有不大开杀戒的。
既然已经被逼到绝路,陈恒便不再顾忌。
“舅舅,您说怎么能联系到戎狄,又不会牵连我们?”陈恒急不可耐了。
“军机大事我们没有参与,当然也不可能是我们泄露,会有个替死鬼来承担责任的。”国舅老谋深算地阴险一笑,“而且,传递消息的人,我也想好了。”
“谁?”皇后和陈恒异口同声地问。
这一次千万不能像是栽赃陈修的那个小太监,口风不严又胆小怕事,被陈修吓唬一下就什么都招了。
国舅不由自主向门口看了看,这才用极低的声音说:“东桑游仁。”
陈恒大惊:“你什么时候又和东桑游仁联系上了?”
国舅这才实情相告。
原来,他陪同陈皇去鸿胪寺接待东桑使团。
当晚,东桑游仁派人送厚礼给国舅,并表示想要攀附国舅势力。
看着眼花缭乱的礼物,国舅当然满口答应。
“哦,怪不得东桑游仁在朝堂上那么嚣张,原来他知道背后有人会保他平安无事。”
陈恒此时才如梦初醒。
他又觉得真够冤的。
是自己说情才让东桑游仁免了牢狱之灾,国舅啥也没做,却赚的盆满钵满。
国舅看出陈恒的心思,哈哈大笑。
“我知道恒儿会出面阻止陈修计策得逞,我当然把露脸的机会留给你。你要是觉得没捞到好处,那就找时间去我府上,奇珍异宝随便你选。”
“不就是些黄白之物,这在皇家算个事吗?”皇后打断他们的聊天,“接着说你如何让东桑游仁传递消息,千万不能出岔子。”
国舅得意地说:“我的好姐姐,你放心好了,绝对不会牵扯到我们。东桑游仁来就是刺探陈国的情报,我故意让他刺探到,他会找戎狄勾结杀掉陈修的。”
陈恒又糊涂了,东桑游仁既然是刺探情报,又为什么要杀陈修?
国舅胸有成竹地说:“京城里都是我的眼线,我知道陈修前一晚在画舫赛诗会羞辱了东桑游仁,又在朝堂上差点宰了东桑小皇子,那个蛮夷早就怀恨在心了。”
陈恒长出一口气:“如此甚好。”
转念一想,他又问:“东桑游仁不是限期要驱逐出陈国了吗,他怎么会……”
国舅笑道:“没错,五日之内他就要离境,但他是出海,还是去大漠,那就不是陈国能管的了。”
皇后斟酌再三,觉得国舅的主意天衣无缝。
她随即拍板:“弟弟按计划办,有需要我帮忙的,我一定替你运作。”
下午,陈修带着赵婧和雪儿拜见母亲。
太子妃听说陈修要去打仗,顿时急的连连摇头:“胡闹,打仗岂是儿戏,你去是给前线将士添乱,赶快去禀明你皇爷爷,你还是不要去了。”
陈修笑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已经无法收回,而且皇爷爷已经当众批准,如果我现在不去,那就是抗旨大罪啊。”
太子妃六神无主,禁不住流下眼泪:“这可如何是好。你去打仗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如何让我向你死去的父王交代?”
不能怪太子妃如此紧张害怕。
古代的战争大多非常残酷。
往往一场大战下来,能生还的,平均十个人中还不到两人。
陈修安慰道:“母妃不必担心,我奉命做监军,一直在苏大将军左右,大部队距离前线有上百里,安全无忧。”
太子妃默然半晌,深深叹息道:“既然你都已经想好,我也无话可说。未来的陈国君主也应该见识一下战争的残酷,才能体会到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的道理。”
陈修对母亲深深一揖:“母妃教诲,修儿谨记在心。”
他很感动母亲深明大义,而且看问题也非常深刻。
又聊了一会儿,看母亲有些困倦,陈修这才告辞。
回轩阳宫的路上,陈修和赵婧并马前行。
赵婧非常开心,骑在马上还好奇地东张西望。
她是赵国的公主,后来又成了陈修的奴婢,一直生活在深宅大院中,很少能看到人间烟火色。
夏季陈国京城,市井繁忙,行人如织,烟柳画桥,云树绕清风。
如此繁华景象,只有陈国京城才有资格拥有。
但是,陈修和她截然相反,现在的心情很沉重。
如梦的繁华只是表象。
在京城外,有无数灾民在水深火热中,边关的百姓正惨遭戎狄屠戮。
他们也都是陈国子民,正盼望着朝廷伸出援手,救他们与倒悬之中。
陈修作为储君,深感责任重大。
他恨不得立刻改变所有的不公,让陈国从此国富民强。
但治理国家哪有那么容易,必须一步步慢慢来。
为陈国创造出和平安宁的环境,无疑是第一步。
看陈修一直不说话,赵婧忍不住问:“殿下在想什么?”
陈修摇摇头:“都是胡思乱想,不说也罢。”
赵婧抿嘴一笑:“是不是大战在即,殿下有些紧张了?”
陈修反问:“我为什么紧张?”
赵婧以为陈修不高兴,忙解释:“从军入伍,天天都是生死选择,紧张是难免……”
陈修大笑,仰天朗声吟诵:
“从戎立志出边关,不灭戎狄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