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倾嫁给楚肆十年。
在她身边当大宫女的,除了她在家中最信任的几人,其余也是在宫中陪了她近十年的老人了。
这其中让她信任到愿意让对方拿着信物回家,并且不会让凤家人怀疑的,不过就那三四个。
如今这老太监之言,就是在明确的告诉她,她最信任的这批人里面竟然出了个背叛她之人。
这一点让风倾简直难以接受。
她就像是被雷劈了一样,表情整个呆滞下来。
风倾摇头,告诉自己,不可能。
这都是她当做亲姐妹一样护着的人,这些人不可能背叛自己。
但是摇头之后,她又猛地停住。
当初,她对凤玉也是问心无愧,当做亲妹妹一般。
但到最后捅自己刀子最深的却也是凤玉。
人心这个东西是最复杂的。
风倾忽然就不敢赌,也不敢确定了。
她呆呆地站在那里,表情呆滞,看的扶着她的听雨表情中就有些担忧。
听雨扶着风倾,见风倾只呆呆地站着,忍不住伸手扯了扯风倾的衣摆,提醒般道,“娘娘…”
风倾被她这么一扯,忽而有些踉跄。
听雨一下子惊了,赶忙上前一步扶住风倾。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风倾这般模样。
一时间,听雨就有些惊慌。
她扶着风倾的胳膊,“娘娘…”
她的声音略大了一些。
风倾像是骤然被惊醒一般,忽然回身看了一眼身边的听雨。
她压抑住自己心里那一瞬间沸腾的惶恐不安。
风倾死死的盯着看太监,脸色十分恐怖难看,“你说你确定亲耳听到,贵妃说收买到了皇后身边的大宫女?”
老太监也察觉到了刚刚风倾态度不对劲。
他微微皱眉,但是还是坚定的点头。
“奴才不敢有任何欺瞒娘娘的行为,奴才确实是亲耳听那宫女与贵妃商谈,提及了皇后娘娘身边一个大宫女的名字,言辞间明确的表示,那宫女已经被他们收买了。”
风倾忽然狠狠的闭了闭眼睛,手紧紧的抓住了身边听雨的手臂。
借助听雨的力量,她才能勉强让自己站稳身体。
她从未想过,今日听到的第一个令她如此冲击的消息,竟是这样的一个消息。
她身边最信任的人,再一次,背叛了她!
“名字!那个人是谁?”
这短短的一小段话,风倾是咬着牙根用尽了力气才说出来的。
她睁开眼睛,眼底已经是一片阴沉沉的神色,平静,但是却带着不减的杀意。
老太监毫不犹豫,“是汀兰!”
听到这个名字的同时,风倾掐着听雨手臂的手就又紧了紧。
曾经在风倾的身边,有四个大宫女。
红药和素玲是自小跟在她身边,如同亲姐妹一般无话不谈的。
剩下的一个汀兰,一个春雨。
春雨是宫中提拔上来的,陪了她十年的光景,算是她最信任的人之一。
而汀兰,是她在进宫之前,在大街上救下来的一个孤女。
当时的汀兰还不叫汀兰,是一个卖|身葬父给弟弟求学的可怜少女。
风倾可怜她,便把她收做了自己的侍女。
自那以后,风倾对待汀兰不能说像对待红药和素玲一样。
但吃穿用度绝对都不差,跟在她身边,与普通官家小姐的待遇也没什么差别了。
后来,一切发生变故。
汀兰和春雨被她送走,只留下红药素玲不愿意离开,到最后变成了那样的境地。
没想到,她如此真心对待的人,竟然是狠狠的捅了她刀子的人!
一时之间,风倾的眼底都染上了一片血红。
“汀兰!我记住了!”她指甲掐进掌心。
“她们还说了什么?你还记得什么?”
老太监闻言,仔细的思索回忆了一下。
他忽而想起。
“还有一件事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听不太真切,所以不能确定。”
“我在院子外头洒扫,有次经过贵妃的窗下,依稀听到里头有提到叛国,罪证,转移嫁祸之类的话…”
提及到这里,风倾的眼睛立刻就亮了一层。
叛国,罪证,嫁祸这一种词汇,分明说的就是凤家,就是她正在紧密追查的凤家的灾祸有关系。
“这个事情很重要,你还听说了一些什么别的?有没有听到他们提到哪个姓氏?”她追问。
风倾忽然兴起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当年,这朝中指不定真的有人想要叛国!
但是绝对不会是凤家。
很有可能就是凤玉知道了这家的秘密,又决定要扳倒凤家,就把对方的证据搜罗起来,拿到自己手中,嫁祸给凤家,以转移那家的风险!
这样说起来,凤玉的背后掺杂过的那些势力,就绝对不是她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
叛国之事非同小可,牵涉的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势力。
很有可能是几个庞然大物一般的家族权贵。
甚至于姜家,说不定在这其中都只是一些小角色罢了!
这个才想让风倾的心里怦怦直跳。
这并不是畏惧,而是一种抓住了事情的尾巴的兴奋。
她终于找到了一丝丝的线索!
太监根据风倾的提示,仔细地皱眉回想了一下。
许久,他却只对风倾摇摇头。
“奴才当时站在窗下,但屋里的人声音极小,而且奴才不便在那处久留,所以只听到这么些。”
“不过奴才已经足以肯定,当初皇后娘娘的母家凤家绝对不是真正的叛国之家,这背后定然有人做了栽赃嫁祸之行!”
老太监语气坚定道。
风倾再次目光深深的看了老太监一眼。
她的眼神十分复杂。
她没想到,她凤家的事情过去这么多年,居然还是有人跟她一样相信背后作乱的人不是凤家。
这让她的心里莫名多了一丝安慰。
这样看来,凤家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人看在眼里的。
同时,她心中又有些讽刺。
当年不过是被她随手拉了一把救下的小太监,都如此信任凤家,到如今还愿意为凤家说话。
而当初她最信任也最爱的夫君楚肆,竟然是连话都不愿听她说一声,匆匆就判了凤家叛国之罪。
以至于她凤家背着这种千古骂名,一百多口人,死的如此不明不白,冤屈至极!
风倾的眼底,闪过一抹强烈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