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哥,好久不见啊。”
“王明旭,半年不见,你长高不少啊。”
“那是,再过一年,我肯定是要超过你的。”
王游他们正在上课,就听到有人去报信,说是家里来了贵客。
王游加快速度讲完,二人收拾东西往家赶。
王明旭跑的快,先跑进了门。
俩人客套半天,王游才到。
刘丰甩甩袖子,抱拳,弯腰,朝着王游/行了一礼:“王太傅,小侄奉家父之命特来探望。”
王游扶起刘丰:“你父亲现在身体怎么样啊?”
“家父身体硬朗,时常惦记太傅,希望能有机会再和太傅探讨学问。”
王游叹了口气,坐下。
而王清羽看到他们回来,觉得救星到了:“父亲辛苦,女儿去厨房帮忙了。”
“好,去吧。”
王清羽飞也似的逃离了院子,终于不用再面对刘丰了。
刘丰恋恋不舍的看着王清羽逃走的背影。
“咳咳,贤侄,坐。”
王游咳嗽几声把刘丰拉回到现实。
因为魏氏的关系,王游和刘侍郎也是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之前他也听魏氏说刘家中意于王清羽,现在她家二郎直接跑到家里,看来所传非虚了。
只是这刘丰的状态,让他不喜欢,大丈夫怎么能过分沉溺于美色之中。
于是,拉着刘丰坐下:“贤侄,最近书读的如何?”
“四书已经读完。”
“那我考考你?”
“……”
谁不知道王太傅只要做起学问,和平时就不一样,很是严谨严格,眼里不容一点沙子。
王明旭一听到这,立马借口上茅房。
而刘丰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都跑了,他也很想跑,可是还想娶人家闺女不是,得忍着。
厨房里,掌勺的是严崇明。
现代王瑶瑶的前任很会做饭,她就经常待在旁边看。
虽然一道菜没学会,可每道菜的程序她可是都是了如指掌。
因此,她来口述,严崇明实操,二人配合默契,
挤走了帮忙的魏氏。
王清羽赶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插不上手,只好坐着烧柴,腾出王瑶瑶,让她专心指挥。
“小明,肉稍微再切小一点,块太大了,不好熟。”
“哦,好。”
他们准备先做一盘红烧肉,要大块的肉,这可是渣男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能让王瑶瑶多吃两碗米饭。
“你怎么还切这么大。”
“瑶瑶,大点就大点嘛,吃着过瘾。”
严崇明虽嘴上配合着她,但做起来还是我行我素,很有自己的一套。
“好了,切点葱段,姜片,再来两瓣蒜,齐活了,开始炒吧。”
王瑶瑶跑去拿了两颗糖,趁油没热,丢进锅里。
严崇明手持一把铲子,在锅里翻来覆去,准备把糖先融化。
王清羽看不懂,张口就问:“姐,怎么炒菜还要放糖啊。”
王瑶瑶也是一知半解:“放了糖颜色好看,味道好吃。”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好吃,中午尝尝你不就知道了。”
锅里的糖完全融化了,油也热了,正往上大冒烟。
王瑶瑶害怕的退到门口,依然不忘指挥:“好了,小明放肉吧。”
“好的。”严崇明不疾不徐,先把葱姜蒜放进热油里爆香,然后把肉块放进锅里,快速翻炒,放盐。
没一会儿,香气就飘满了厨房。
“姐夫,好香啊。”
严崇明从容不迫的翻炒着菜,笑道:“香吧,都是你姐的功劳。”
王瑶瑶这才敢走近:“是啊,多亏了我的指挥,我跟你说,那两块糖就是这道红烧肉的灵魂。清羽,你一定会爱上这道菜的。”
王清羽被她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点了点头:“嗯,今天我要多吃点。不过,大姐,这菜是姐夫炒的。”
王瑶瑶一脸的理所应当:“我知道啊,我指挥的,厉害吧。”
严崇明捏了捏她的鼻子:“厉害,瑶瑶最厉害了。”
这口狗粮,真是不吃都不行啊,硬往嘴里塞。
王清羽看着,不禁羡慕道:“姐姐,你们俩现在真好啊。”
王瑶瑶:“我们俩一直都挺好的。”
严崇明附和:“是啊,我们俩什么时候不好了?”
王清羽一个白眼飘过,之前还吵嘴,打架,离家出走加上冷战,那叫感情好?
王瑶瑶看王清羽不说话,就生了调侃的心思:“妹啊,外面那小子挺喜欢你的啊。”
王清羽打了一个哆嗦:“他喜欢我?算了吧,我还想多活两年,我害怕他。”
王瑶瑶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情绪。
于是,王清羽就把从小到大刘丰和他之间的事说了一遍。
无外乎,刘丰小孩心性,喜欢捉弄王清羽。
可在王清羽眼里,哪里是捉弄,简直就是要命。
曾经她被刘丰吓到生病,做噩梦,不敢出门,直接吓出了阴影。
哪怕是现在长大了,依旧还是害怕他,因此就算知道他的心思,她也只敢躲开,亲近不来。
很快,红烧肉已经炖好。严崇明又炒了几道家常菜,还炒了一个小炒肉,可惜家里没有辣椒,味道自然没有现代做的正,不过看着也是漂亮的很,很有大厨的风范。
“开饭喽。”
久违的声音传来,终于把刘丰从王游的手里解救出来了。
“太傅,咱先吃饭吧,剩下的,吃过饭您再问。”
王游书展开皱着的眉毛,说道:“好的,今就到这,你这《中庸》可是不太行啊,回去得重读。另外你这书读的太浮于表面了,回去都得在细细读几遍,得去想些深一点的内涵,这样科举的时候才不会怕,明白吧。”
刘丰虔诚行礼:“明白了,太傅。”
魏氏:“哎呦,你这夫子当的,见谁都要拉着考学问,再吓着孩子。”
刘丰:“无妨,太傅也只是关心小辈,能得到太傅亲自教受才是我的荣幸。像李登科能考上状元,肯定离不开太傅的指导。”
这事在京城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李登科和王瑶瑶有婚约。
所以逢年过节,李登科都要亲自上门拜访王游,每次过去都会被王游拉着提问。
前面他也经常不行,还被王游骂滚出去,饭都不留,连他送的礼品都被王游丢出门去。
后来王游定下规矩,要求每月李登科都要上门一次,去的时候什么也不用带,就拿本书。
时间久了,王游从骂他变成了夸他,最后还一举夺魁,考得状元。
所以,等他考上状元之后,京城里的学子,哪个不渴望找到王游,亲自探讨一番。
就是被骂也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