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杂事姜泉
九月零五2021-03-06 04:552,118

  吴国失去了信任,但总归是没有撕破脸皮。

  能用,便继续用。

  徐灵自然也清楚吴国在想什么,他唯一在乎的不是仲孙常的立场,在乎的是春姬的立场。

  只要能说通春姬,那么对吴国,灵国的态度就能自由许多。

  别忘了吴国是靠什么渡过动荡时期重建经济的。

  靠的是灵国不知疲倦人力财力物资的倾轧,

  靠的是灵国在天下人心目中霸主的地位,

  靠的是灵国工局孜孜不倦生产出来便宜民生的产品。

  吴国如果要背叛灵国,朝堂上下包括仲孙常这位国君也要考虑清楚,放弃灵国这座大靠山,吴国还能过的好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的吴国,内部还有氏族之间各自的矛盾频频,

  还有吴国自己的手工制造业不景气和不成熟,经济独立出去之后,吴国经济将一落千丈。

  而牺牲了这些,唯一能换取的,便是仲孙常本人的自主权力。

  吴国真能忍痛割肉?

  徐灵不相信吴国胆敢有本事这么做。

  所以,徐灵乐于见此。

  更何况,灵国现在本身国外局势就很紧张,十几万晋军在台铜重镇南望,虎视眈眈。

  中原的郑松陈蔡沈五国,也暗中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撕掉了之前与灵国协商的约定。

  这都在徐灵的预料之中。

  毕竟他们也是老墙头草了。

  在签订协议之初徐灵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背叛是他们的强项,

  若是真的没有背叛,徐灵反而会怀疑这其中有诈。

  ……

  郢都国府山。

  这个西楚郡,这里最为视野开阔,从山顶宫殿群最高点俯视全城,不但能将城池纳入眼里,甚至还能看见城外风光。

  西楚郡平原河流极多,丘陵丛林极少,加上灵国入主之后,到处都在工业化,砍伐和冶炼成为了西楚郡的主旋律,因此并没有灵州郡和南州郡那么风光旖旎。

  徐灵每日都要主持殿议。

  战争时期,全国上下气氛紧张。

  徐灵倒看得比较开,镇定淡然,让人啧啧称奇。

  郢都从臣子到庶民都在讨论这位国君的出奇冷静,敢不把晋国将近二十万兵力放在眼里的人,全天下也就只有灵运公一人耳。

  国君的镇定让郢都那种战争气氛逐渐的淡化。

  大家都过的很无所谓,

  即便十几万晋军现在就屯扎在百里外的台铜试图南下。

  郢都城内也没有人心惶惶四散逃离,

  该过什么日子当然还是按照原样来过。

  没有人会因为国家可能遭遇的灭顶之灾而杞人忧天。

  庶民安分守己,知道他们在国与国之间渺小到犹如砂砾,也就没有那么多忧国忧民的想法。

  但臣子却不同,

  随着总政厅的全力运转,从两位丞相自下,总干事姜泉忙里忙外跑东跑西,一边与各局臣子打交道混个熟脸,一边在总政厅左右逢源,将手里头无论简单复杂的事情办的妥妥帖帖。

  朝堂上才有人对这位姜氏庶出子弟佩服的五体投地。

  总干事不是那么好当的。

  比丞相还要劳苦三分。

  但能得到‘大灵隐相’这么个称谓,姜泉自知没有亏本,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甚至朝中有人暗中交流,说姜泉很有可能便是矩光退休后的第二代右相。

  姜泉对此并没有多做反应,像是和他无关一样,每日走哪儿都驼着背埋着头,谦虚谨慎之极。

  徐灵几次将他召入书房,总得有个干事的模样,

  可姜泉只是嘿嘿傻笑着,说自己是罪臣之子,不敢在朝中拿捏姿态,只求能为大灵多做实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好,以洗脱姜氏全族的罪名,一雪前耻。

  对于姜蛰,徐灵没有什么判言,

  但对姜泉,他也是十分欣赏。

  这小子态度诚恳,知道自己的位置,

  其实他不是不知道徐灵故意让他当这个最劳苦疲倦的总干事。

  但姜泉并没有因此而暗中腹诽和责怪国君。

  反而认为,这是国君给他的一次机会,要好好把握。

  这才能不负死去老爹的期望。

  对于大越山国公这一爵位,姜遥去世后自然由他来继承,世袭罔替嘛,嫡长子没了,只有他这个庶子顶上。

  总干事被他玩的极转,

  从任职到现在没有出过一次错误。

  总归来说姜泉本人的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如若不然徐灵也不会让他担任这么个复杂职位。

  这位谦虚谦卑的总政厅总干事姜泉此刻正在书房向徐灵汇报情况:“启禀君上,全国军备物资已尽数运往郢都,大量的物资屯扎在白熊南线的几个重镇里,随时可以调配,供给战场。”

  徐灵嗯了一声,桌案前摆放着堆成山的奏折。

  姜泉在心里暗自啧舌。

  其实当这个国君二十年了,

  徐灵也知道,无论他设置多少个实权丞相,手里的奏折仍旧是多不胜数。

  处理完一堆,立刻就又能堆出一座小山来。

  顾舟和矩光也很清楚徐灵的体力,每次呈报上来的奏折都控制在一个数量内。

  多了,他们担心国君圣体有损,

  少了,他们又担心国君怒斥总政厅办事不利。

  这种事不是头一回发生。

  徐灵也习惯了,养成了看奏折一目十行的习惯,并且还能精确做出判断和回复的命令。

  在此之前,全国双管齐下,

  军备竞赛赢了晋国,经济建设也大有成效。

  可目睹将近二十万敌军屯扎在北线不远的台铜,经济方面就暂时停滞了下来。

  以全国之力,

  光是作为粮草的小麦水稻,就能供十万人食用两年!

  兵器甲胄更是密密麻麻,堆满了几百座仓库,直到现在还在向各地征调铁矿冶炼运送。

  战马一直管饱管够,总计十万匹,

  全国禁止私自买卖马匹,所有私有种马必须随时等待国府的号召。

  当然是用钱去换。

  灵国最多的就是钱。

  至于产自大西北的良种秦马,由于秦国的参战,西楚郡这边没几个贩马秦人,秦国府商更是几不可见。

  徐灵只能保证麾下五万虎狼骑人手三匹马,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少的。

  连他自己都将国府私养的几匹良种送给了虎狼骑军中将领们。

  包括徐灵最不舍得却只能忍痛割爱的那匹青乌龙神驹,可日行千里而不疲,体力浩瀚如海,无论毛发还是脾性都是良上良的品种。

  这匹马,此刻正被赢枭所拥有,

  骑着它跨越白熊几座军镇,四处巡视着……

继续阅读:第888章 斥候军中十六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在春秋当暴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