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信息产业部的要求
凤鸣岐山2025-04-24 11:183,054

“哇,爷爷,您好厉害耶。”

边上,两孙子反应各不相同——楚剑锋小嘴甜,楚剑斌则是不屑一顾地撇了下嘴角。

“厉害吧?赶明儿爷爷带你们一起去……”

老爷子就属于那等又菜又爱玩的主儿。

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条鱼获。

那真叫一个得意。

“老头子,你又在瞎扯些什么?”

“小锋、小斌,别听你爷爷的,他啊,一个月能钓回一条小鱼就算不错了。”

却没想到听得响动从厅堂里走出来的老妻毫不容情地就揭了他的老底。

“……”

老爷子当即就吹不下去了。

那尴尬样儿,弄得楚奇哥俩想笑又不好意思,当真憋得个难受。

“奶奶。”

幸好,这时候小哥俩一左一右地蹿上了前去,各自抱住了奶奶的一只胳膊,可着劲地撒娇着。

大家伙这才算是摆脱了窘态……

回家的感觉真好。

整个五天的假期中,除了去刘云峰家拜访了一趟之外,楚奇哪都没去。

大半的时间都用来陪父母了。

其实也没啥好聊的,就是听父母唠嗑,说些家长里短的事儿。

但,楚奇却并不觉得无趣。

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在父母面前尽孝的日子实在是太少了些。

只要能让父母开心就好。

遗憾的是时间过得飞快,几乎是眨眼间,假期就结束了。

楚奇不得不拖家带口地又飞回了烟泰。

“书记,高新科技园区以及安置园区的规划都已初步完成了,这是相关文件,还请书记过目。”

十月六日,周一。

才刚上班没多久,苏有道便即带着叠厚厚的文件找上了门来。

“这么快?老苏,你不会是整个假期都搭进去了吧?”

一听这话,楚奇顿时就吃了一惊。

“时不我待啊,我们市政府这头总不能扯了书记您的后腿呀。”

楚奇没说错,苏有道专门成立了个专案组,六天时间里,紧赶慢赶,总算是把规划给整出来了。

无他,终归不能让楚奇给看轻了去。

“那行,老苏你自己泡个茶,我先看看规划。”

这办事效率与能力,确实甩了周力勤好几条街。

对此,楚奇表示满意。

规划书挺厚实的。

足有三十来页。

不过,核心内容其实就是红线图。

其它的么,大多是移民安置程序,基本上照搬的是建港集团的那一套,扫上几眼,也就够了。

“老苏,我提几个小意见吧。”

“这么说吧,晶圆厂对厂房的要求比较高,晶体厂也是如此。”

“所以呢,这两家厂的厂房建设就不能用通用厂房来替代。”

“应该让商家自己去规划建厂。”

“再有,咱们要搞高科技园区,就搞大一点,目下的征地面积还是太小了些,再扩大一倍吧。”

“不用担心造成浪费,有几家基石企业在,后续肯定会有不少配套企业会陆续进驻。”

“当然了,园区的壮大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厂房建设分一、二期来搞。”

“第三,安置园区这一块,我们既是想利用云间投资公司的资金,那,在政策方面就得有所倾斜。”

“不能抱着占便宜的思想,这是要不得的,这一条,我建议你们再慎重考虑一下。”

说实话,对苏有道搞出来的这么份规划,楚奇并不是太认同。

但这,与苏有道本人的能力无关——他差的是眼界。

“书记说的是,那,我们就再改改。”

苏有道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宏观层面上的把控能力远远不如楚奇。

所以,他很虚心地接受了楚奇所提的意见。

“也不用太过着急,在十五日前大致厘清就可以了。”

“另外,接待日本西海岸科技集团以及亿安科技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市政府了。”

“云间投资公司那头,我先去谈个初步意向,等他们的考察团来了,照旧由你们市政府出面接待。”

“争取在月底前,把高科技园区的事定下来。”

“到明年,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自家的企业,啥时投资、投资多少,都好说。

唯一让楚奇发愁的就是尼康公司的光刻刀厂了。

这玩意儿涉及到了瓦森纳协定,强行闯关的话,根本无法通过日本政府那一关。

最终,恐怕还是得曲线救国。

具体该怎么整,还得再看。

不过,尼康的数码相机厂倒是可以先设法弄到烟泰来。

这一条并不难,毕竟尼康公司已经在华夏投资了几家照相机厂了。

“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一听楚奇这般说法,苏有道的眼神顿时就亮了。

这可是在送政绩啊,哪有不赶紧接着的道理……

在有大蛋糕可吃的情况下,市政府那头的工作效率那真叫一个惊人。

短短五天时间而已,新的规划方案就已经搞定了,涉及到了十来个村庄的拆迁工作。

当然了,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分成了三期。

第一期工程只涉及到了三个村子,工作压力并不算太大。

安置园区这头也已做好了初步规划,打算建造一个大型的住宅小区,并辅以各种商业配套设施。

绝大部分的建设资金将会由云间投资公司来出。

市政府方面则会在税收以及配套费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

总的算下来,云间投资公司并不算太过吃亏。

毕竟安置园区的地理位置不错,真正开发起来后,绝对会是牟平区的最中心地带。

到时候,房价肯定会大幅攀升,再算上大型商铺以及办公楼的获利,这笔买卖绝对做的。

当然了,投资可一点都不小,大致得花一百五十亿以上的人民币。

不过,到二零一零年时,增值到千亿人民币以上完全没任何问题。

这,对于钱多得没地方花的云间投资公司来说,其实挺上算的。

而且不必空囤着,除了拿出部分来当员工宿舍之外,大部分的住宅都可以出租给其它厂的员工。

光是这一块的收入,就已经很可观了。

楚奇当然不会犹豫,直接就拍板了……

十月十五日,周三。

日本西海岸科技集团执行董事三木正雄率六名考察团成员飞到了烟泰。

楚奇亲自到机场迎接,不过,后续的陪同考察乃至谈判事宜,他都没插手,全都放权给了苏有道。

最终,经过十天的谈判,西海岸科技集团与烟泰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将会投资十亿美元,在高新科技园区打造出一座大规模的电脑配件生产厂家以及研发中心。

并将投资五亿美元建造一家大型电脑生产厂家。

消息一经确认,林秉义真就大喜过望,亲自飞到了烟泰市,主持签约典礼。

日本西海岸科技集团的考察团前脚刚走,郑安民就率谈判小组飞来了。

这一回,就连张长帆都坐不住了,亲自赶到了烟泰市。

不为别的,只因晶圆厂可是高科技的代表作,全国目下也就只有魔都有一家不大的工厂。

至于晶体培育厂,那更是国内的空白项目。

这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了些。

不止是张长帆重视,中央也同样高度重视,信息产业部那头迅速派来了名副部长——齐立鸣。

目的就一个,确保这两家厂都能顺利落地。

张长帆在技术方面,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外行。

所以,他能给出的指示不多,就只反复强调必须拿下这两大项目。

可齐立鸣却是行家里手。

“楚奇同志,您看能否让云间投资公司在咱们国内建设一家光刻刀企业?”

一飞到了烟泰,还在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他就提要求了。

“齐部长,这恐怕很难,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瓦森纳协定绕不过去。”

楚奇何尝不想在最短时间里把光刻刀厂弄到华夏来。

问题是不现实啊。

这等顶级先进技术,西方国家卡得很严。

哪怕尼康公司目下其实已差不多算是他楚奇的私有企业了。

可一样动不得。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安排不少华裔、华族学生去尼康公司掺沙子。

耍的就是曲线救国的把戏。

但,要想实现目标,没个几年的时间,根本没任何的可能性。

“嗯,那能不能通过西海岸科技集团做些工作呢?”

“据我所知,该公司与尼康公司算是关联企业,应该有谈的可能性吧?”

齐立鸣也知道很难,但却不想放弃。

因为他深刻地知道光刻刀企业才是半导体的核心所在。

偏偏在这方面,华夏既缺人才,也缺基础的研究理论与尖端器材。

哪怕信息产业部这几年已经做了不少部署,可在短时间里,根本看不到出成果的希望。

“齐部长,请恕我直言,关键不在尼康公司身上,甚至不在日本政府身上,而在美国政府的态度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里,我们恐怕很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真若是能搞,他早就搞定了,哪用得着齐立鸣来提醒。

“楚奇同志,有没有变通的办法呢?”

尽管楚奇都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是分明了,可齐立鸣却显然还是不死心。

因为他深刻地知道没有光刻刀技术在手,华夏的半导体产业始终会受制于人。

现在不搞定,将来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无比的沉重。

继续阅读:第327章 目标七千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平步巅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