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智扬乘出租车回了龙潭村,父亲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
“爸,你叫我回家到底什么事啊?”
父子俩隔着餐桌坐定,董智扬一边给父亲夹菜,一边随口问道。
董玄武故作轻松,从旁边抽屉里拿出一捆捆的钞票摆在桌面上,“儿子,一共三十万。这是我跟乡亲们借的,都是多年的邻里街坊,没多有少都帮着我们凑钱了。这份恩情你要永远记住啊!”
父亲曾任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霸气豪横,一言九鼎,堪称风云人物。这一次为了帮儿子解决困难,他甘愿放低姿态,厚着脸皮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去借钱,才凑了这么多。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借钱这件事情不仅很没面子,甚至连朋友都没得做。董智扬完全可以想象父亲往返奔波的样子,不知道这些天遭受了多少白眼和奚落……
董智扬一阵心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儿子,也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用?不够的话,你记着跟我说,我再去想办法。”
听到父亲这句话,董智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吧嗒吧嗒掉下来。
“爸,谢谢你啊!够了,足够了,用不了这么多。”
话音刚落,屋外响起邓玉梅的大嗓门,“董叔,你们在家了吧?我可进来了啊!”
董玄武起身相迎,董智扬急忙擦眼泪。
邓玉梅进了门,一眼看到董智扬,“哟,扬扬回来啦?你怎么啦?怎么还哭上啦?想你妈了对不对?我们大家也想她,你说她年纪轻轻的就走了,谁心里不难受,对不对?”
董玄武急忙岔开话题,“哎,行了行了,别说了,你找我有事啊?”
经董玄武一提醒,邓玉梅这才想起此行的目的,急忙从裤兜里掏出两万块钱放在桌上。
“董叔,听我们家李波说,你们家扬扬办企业缺钱,我们两口子一商量,先给你们拿两万块钱。哎,董叔,提前声明一下啊,这钱可不用还,是我们友情赞助的。我们家能有今天多亏了您照顾,没有您和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家的特色民宿也开不了张,更过不上好日子对不对?”
董玄武拿起两万块钱塞回到邓玉梅手里,“谢谢啦!谢谢你们。不过,你也看到了,钱凑够了,用不了这么多。”
邓玉梅一听急了,“董叔,你这是什么意思啊?嫌我们家拿钱少呗?别人的钱你收,我家的就不收?没你这样办事的啊!你得一碗水端平啊!这两万块钱你死活都得收下,否则我们两家以后在村里还怎么处?”
邓玉梅说着,将钱重新放到桌上,转身就朝门外跑。
董玄武无奈地朝她的背影喊道:“行,那这钱我先收下,回去记着跟李波说一声,这钱是借的,回头一定还!”
“行了,知道了。”
来去一阵风,邓玉梅办事干净利索。
董智扬被乡情四溢的氛围感动,切实感受到了乡村的温暖。儿时的印象中,邓玉梅、李波两口子并不招人待见,行为鄙陋,言语粗俗。今天发生的一幕让他彻底改变了原有观念,对老邻居平生出一种亲切感。
饭后,董智扬本打算陪父亲到村外走一走,但是父亲谎称有些累了,想早点儿休息。
其实董玄武也是要面子的人,在龙潭村风风雨雨几十年,多少艰难困苦都熬过来了,这一次因为支持儿子创业而低三下四地四处借钱。虽然多数乡亲们都能理解他,没有过多说什么风凉话,但是多少也有些闲言碎语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比如:海归博士是竹子做的尿桶——中看不中用;董智扬在开发区办企业背了一屁股债,这辈子都翻不了身等等。
董玄武可以不计较这些,但是跟乡亲们借了钱还像没事人一样四处溜达,他确实有些心理负担。
第二天早晨起来,董玄武发现儿子已经悄悄离开了。
餐桌上摆着准备好的早餐,煎蛋、米线之类的,可谓一应俱全。董玄武独自享用着儿子做的早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董智扬永远是老董家的骄傲,全力扶助他创业必不遗余力。
斯康克公司办公大楼造型新颖,豪华气派,其中不仅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元素设计,而且肉眼可见之处均科技感十足,刻意营造出几分科幻的氛围。
董智扬不止一次来过斯康克公司,这一次的心情最为忐忑。虽然王旭东答应在资金方面为智绿公司提供帮助,但是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困境,董智扬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努力过便不会后悔。
在秘书小姐的引领下,董智扬来到斯康克公司的小会议室。在座之人除了斯康克公司董事长王旭东,还有其他相关人员。此举可以明显看出,王旭东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让董智扬感到意外的是,在场的还有一位“老熟人”——东创资本董事长、知名投资人胡晓波。
寒暄,落座,随后步入正题。
王旭东率先发言,建议道:“在座的没有外人,我就开门见山。董智扬博士是我的好朋友,刚刚回国创办了智绿公司。该公司SMM-300项目在环保低能耗新材料研发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准,相关资料想必大家都已经充分掌握。现在的情况是,智绿公司申请园区企业专项补偿资金扶持没有获得通过,以致无法如期启动投产。我本人相信董博士的专业能力,也看好智绿公司的发展前景,所以今天特意邀请法务部门、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与会,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我的提议,争取给智绿公司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刘总,你主管法务部门,先来谈谈你的看法吧!”
被称为“刘总”的中年男人扶了扶眼镜,朝董智扬礼貌地点点头。
“既然董事长有了这项提议,我们法务这边一定会认真负责,争取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接下来我有几个问题要问董博士,请您如实回答。”
“好,您尽管问。”
“智绿公司的前期运营大概投入了多少资金?目前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资产还剩下多少?”
董智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截止目前,智绿公司已经累计投入自有资金两千三百五十万,其中包括具有国际领先高标准的SMM-300实验室建设。至于抵押物嘛!估值最大的一项还是SMM-300实验室。”
“董博士是否接受第三方委托的资产评估?并同意以其评估报告作为你我双方借款协议的基础依据?”
“我接受。”
“如果斯康克愿意为智绿公司提供短期借款,利息稍高于同期银行固定存款收益,不知董博士是否能够接受?”
“可以,我能接受,并对贵公司的慷慨相助表示真挚谢意。”
过场走完了,刘总朝王旭东点头示意,低声道:“董事长,我这边没有问题了,原则上同意委托第三方对智绿公司做一次资产评估……”
“我反对!”
不等王旭东表态,胡晓波便抢先发言。这位知名投资人显然对王旭东的擅作主张有些不满,语气里透着些许指责。
“东哥,你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我想请问,你是在假公济私吗?”
王旭东不悦,答复道:“我之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董博士是我的朋友。朋友有了难处,我想帮他一把,难道不可以吗?”
胡晓波冷哼了一声,嘲讽道:“哼!朋友?什么朋友?酒肉朋友?据我所知,你们两个认识不过才几个月,这算什么朋友?商场如战场,无利不起早。鉴于我的基本判断,不得不怀疑你们之间是否有猫腻?比如说,从这笔低息大额借款当中,你们分别能拿到多少好处?”
董智扬插话道:“胡总,如果您觉得利息不合适,可以适当提高一些,我愿意承受……”
“这仅仅是利息的问题吗?!”
胡晓波转向董智扬,严肃地质问道:“董博士,你根本不明白我的意思。请你好好想一想再回答我,为什么你们智绿公司先后联系了多家风投公司洽谈融资事宜,最终却没有一家愿意投资?”
董智扬有些哭笑不得,“是啊!我也想知道为什么。上次您带队走访我们智绿公司,当场表态愿意合作,后来为什么突然又变卦?”
胡晓波冷笑道:“原因你不清楚吗?”
“我确实不太明白,还请胡总多多指点。”
“问题就出在你自己身上!”
董智扬有些糊涂了,追问道:“我有什么问题?我不过是千千万万的归国创业者之一,难道我们都做错啦?”
胡晓波不耐烦地摆摆手,接着纠正道:“不要混为一谈,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其他人。老胡做风投这一行已经很多年了,归国创业者也不都是真材实料,也有鱼目混珠。董博士,知道你身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懂得灵活变通,甚至一意孤行、固执己见,像你这个样子做企业实在不能让人放心啊!”
最后这几句话似乎戳到了董智扬的痛处。
回想归国创业的这段时光,自己的行为做事似乎都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当然可以看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董智扬有些如坐针毡,看一眼对面的胡晓波,又看看旁边不远处的王旭东。
如果之前没有听过王旭东的故事,董智扬一定会怀疑眼前的这一幕只是逢场作戏。王旭东与胡晓波等人联手“做局”,故意演戏给他看。此时的董智扬愈发理解“大佬”的处境。这位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老板看似手眼通天,其实处处遭人掣肘,不胜唏嘘。
王旭东尽量压着火气,客气地说:“胡总,给智绿公司提供短期借款,小事一桩嘛!你又何必事无巨细,非要插手呢?”
胡晓波说:“东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也是斯康克的股东啊!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以身犯险,到时候病来如山倒,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董智扬本想一走了之,不过看到王旭东和胡晓波仍在激烈讨论,便隐忍着留了下来。
人虽然留下了,心思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