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穿成国公老夫人后我把不孝儿孙全踢了>目录
第584章 镇南王田家。
田杰升任总兵了。
这一消息让田家上下兴奋不已。
不仅仅是总兵可以掌三万兵权,若是起了战事,可临时调兵十万。更难得是去贵州,执掌一省的军务大事。
连同郭永长和高策的调动,要说这其中没有王家出力,他们是不信的。
尤其是,在军职调动之前,太夫人还特意进宫去了。
田清泞的母亲周氏,因为这件事特意去探望田清泞,目的就是打听消息。
田清泞道:“郭永长来辞行的时候,婆母还和他深谈了许久。”
“后来高敏又来跪了一下午,婆母见过她以后,这才决定入宫。”
“晚些时候,便听见四叔调动的消息。”
“我问过夫君了,他说是婆母和皇上商议的,具体内情好像是云南占了贵州的科举名额,驻守在贵州的安清将军知情不报,所以才……”
周氏明白了,除了太夫人,谁还会想到田家四房的田杰领兵在外,还是四品的宣武将军。
如今升三品,不仅权利大了,身份也尊贵许多。
她拍了拍女儿的手道:“我们田家对你婆母是敬重的,就算没有你四叔升迁的事,我们也不敢有微词。”
“但她老人家肯为你四叔说话,我们全家上下感激不已。”
“如今你三哥也有了一个女儿,你和女婿是不是去观音庙拜一拜?”
“你若能有一子傍身,娘也就放心了。”
田清泞红了脸道:“夫君公务繁忙,要拜也是我去拜。”
周氏见女儿不抗拒,便道:“那你准备准备,明日娘来接你。”
田清泞点了点头,小声道:“就说是去街上逛逛。”
周氏笑着道:“你还不好意思了,都当人家媳妇的人了,这是人之常情。”
田清泞解释道:“夫君说我们还年轻,不着急。”
周氏无语:“他都三十了,还年轻?”
“别人家成亲早的,都要当祖父了。”
田清泞:“……”?!
……
高策和郭永长和田杰一起,赶赴贵州了。
安清则被调任南昌当驻军副将。
云南的镇南王府。
镇南王看着室内一众幕僚,没好气道:“是你们说占贵州两个名额,朝廷也看不出来。”
“反正西南是我说了算。”
“结果呢,朝廷清查,不仅调走了安清,还安排了郭永长当贵州的教谕。”
“这下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云南的笑话。”
其中一个叫袁飞的幕僚道:“王爷先别急。”
“皇上没有处置云南的官员,肯定是看在王爷的面上,说明皇上是有忌惮的。”
“不如王爷趁机上表,带着世子和郡主前往京城面圣,到时候让世子或者郡主在京城成亲,皇上便知道王爷一片忠心,自然也就不会再追究了。”
这是让他送孩子去当人质了。
镇南王面色阴沉。
他已经联合其他部落,扣下大半贡品,也将贵州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掌心。
就等着朝廷内乱,或者鞑子踏足中原的时候,趁机割据。
结果现在,贵州失去掌控,单靠云南一个省,打起仗来,根本撼动不了京城。
可就这样认栽,他也不甘心。
“你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另外一个老谋深算的幕僚叫何德能,他蹙了蹙眉,抬眸看向镇南王道:“皇上隐忍不发,不代表他信任王爷。”
“袁飞说的对,王爷还是尽快上表,入京表明忠心。”
“这也是为云南争取时间,否则一旦皇上查出贡品的事,必定会屯兵贵州。”
“田杰此人虽不是什么名将,可他的姻亲是王家,而王家的女婿是萧展鹏。”
“此人能征善战,是个可怕的对手。”
“更何况边关大胜,叶鹏飞和庞彪都会回京,他们可是不可多得的大将。”
“皇上可以用的人太多了,咱们需小心谨慎,徐徐图谋。”
镇南王一拳砸在桌面上,不悦道:“本王的儿子,若要留京,必须娶公主。”
何德能目光倏尔一亮,说道:“京城还有一位适龄公主,萧璟雯。”
“她是大将军的女儿,皇上亲封的欣旋公主。”
“若世子能娶到她,就算留在京城,以萧家和王家的势力,必能护住世子。”
“万一世子再说动他们两家,王爷称霸天下的雄心必能实现。”
镇南王闻言,眼里露出贪婪光芒。
“你们说的对,本王没有输。”
“不仅没有输,本王还要扭转乾坤。”
“袁飞,你马上替本王写折子,本王要携世子以及顺芳郡主入京。”
袁飞立即应道:“属下遵命。”
……
皇上接到镇南王折子的时候,已经是腊月里了。
朝廷刚刚发放第一批养廉银,有官员拿到的,是俸禄的十倍。
少的,也有俸禄的两倍之多。
一时间官员们激动异常,兴奋地接连写了折子感恩皇上。
看到那堆积如山的折子,皇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也没有因为政务繁忙而紧绷着脸。
他对时全道:“朕很久没有出宫去给太夫人请安了,你去准备一下。”
时全颔首,很快就去准备马车了。
与此同时,周克顺的夫人李氏。
她亲手给秦韵做了一身衣裳和抹额,特意送来给秦韵试穿。
若是不合适的,她再改改。
秦韵试穿以后,开心道:“很合适,不用改了。”
李氏见状,笑得合不拢嘴,并说道:“今年皇上发了第一笔养廉银,我们老爷的俸禄一下子多了起来,家里宽裕了不少。”
“这要搁往年啊,过冬的炭火都是您老送去的,我们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只能带些自己做的吃食来,想想多寒碜啊,也就是您老包容我们。”
秦韵说道:“我最喜欢吃你做的米糕了,一会你去厨房给我做一顿再回去。”
李氏喜不自胜道:“好,我一会就去做。”
皇上来的时候,正巧碰见李氏从宁远堂出去。
她没有瞧见有人过来,高兴地对身边的韩嬷嬷道:“今年终于不用等府里的炭火过冬了,我们老爷今天买了一车。”
“官员们有钱了,卖炭翁们的日子也好过了。”
“我来的路上,都没瞧见有人当棉衣,可见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
韩嬷嬷看见皇上,正要行礼,皇上挥了挥手,她便识趣地带着李氏走了小路。
皇上转头问时全:“那是谁家的夫人?”
时全小声道:“是周克顺周大人的夫人。”
皇上微微蹙了蹙眉,继续问道:“以往连周克顺这样的官员都用不起炭火过冬吗?”
时全心口微急,连忙解释道:“周大人之前被抄了家,没有多少家底,所以才……”
所以,那点俸禄还是不够养活一家人。
好在今年发了养廉银,否则其他官员岂不更惨?
皇上道:“那大冬天当棉衣是怎么回事?”
时全道:“冬天棉衣贵,老百姓们若是家里穷的,会当一两件棉衣,凑钱过年。”
“不过他们大部分都伐木在家,冬天靠生火取暖,一般是不出门的。”
“若是要出门的,会留一件棉衣,轮流穿。”
“还是穷啊!”皇上轻叹,抬步进了宁远堂。
来时那点欣喜,如今被几句话消磨干净。
时全看着皇上的背影,暗暗着急。
太夫人还不知道皇上心里在想什么呢?指不定以为皇上是来分享愉悦的?刚刚的确是,可这会情况有变,他该怎么传递消息呢?
哎……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