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新的战略,马超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按兵不动,耐心的等待着机会。
马超的沉寂,在微妙的局势中,引起了一连串的变化。
冀州南边的曹操,趁着袁绍被马超牵制的机会,开始逐步蚕食冀州的各县,兵锋所向,无人能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连续攻克了五座县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曹操之名,在冀州南部,便是凶神的代名词,可止小儿夜啼。
袁绍腹背受敌,大感难受。可他倒也不敢就此掉头,去对付曹操。谁知道马超会不会在他掉头之际,从背后给他来一下狠的呢?
无奈之下,袁绍接连发令,命沮授等人赶赴冀州南部,阻止曹操的侵吞。
北方的战场上,显得有些诡异;而南边的战场,却是战火蔓延。
拿下了长沙郡之后,孙策在长沙修整了一段时间,忽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他亲自率军突袭南阳,同时派大将程普自江东出兵,奇袭荆州北部的南郡。
驻守在这两个郡的荆州兵无力抵挡,很快败下阵来,连蔡瑁派出的援军都未能等到,便被江东军拿下了。
孙策的动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了荆州一系列的变化。
连续被孙策拿下了长沙、南阳和南郡,荆州的地盘丧失了三分之一,代替刘琮执掌荆州的蔡瑁,自然心慌不已,派大将张允率兵前往,意欲夺回对三郡的控制权。
荆州如今四分五裂,刘备占据着南部的三个郡,孙策又横插一刀,夺了西边的三个郡,蔡瑁的手中,就只剩下了襄阳在内的三个郡了,在这样下去,偌大的荆州眼看着就要完了,他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掌控了荆州,还没好好享受一番呢,怎么能容忍孙策的放肆?
为了夺回西边三郡,蔡瑁也是下了大本钱的,足足派出去了手上三分之一的兵力,导致襄阳多少有些空虚。
庞统看准了这个机会,力劝刘备即刻出兵,向北进军,将襄阳等地纳入囊中。
起初,刘备假惺惺的不愿出兵,表示不想夺了宗族兄弟的基业,于是连续三次驳回了庞统的请求。
庞统自然明白刘备的心思,于是便瞒着刘备,与管亥、张飞等武将,以及徐庶、马良等文官,共同谋划了一番,将兵马事先调动出了两万之众,由管亥率领,直扑襄阳。
管亥出兵两日之后,庞统等人才一起来到刘备面前,跪倒在地,向刘备请罪。
刘备这个时候,才假装醒悟过来,怒斥庞统等人自作主张。
其实,刘备当真不知道麾下兵马调动之事吗?长久以来,管亥、张飞每日都守护在刘备的身边,管亥连续两日未出现,刘备怎么能没有发觉?更何况,两万人的兵马调动,并非小事,刘备怎会不知?不过是故意装作看不到罢了。
只不过,这次攻打襄阳,与上次攻打荆南三郡是情况不同。上一次,刘备是扯着刘琦的旗号,才得以名正言顺的动兵的。现在刘琦已死,刘琮却还好好的活着,有刘琮坐镇襄阳,刘备如果强行出兵,难免会落下不仁不义的骂名,他长久积累起来的仁义之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所以刘备不是不想出兵,实在是受制于名声啊!庞统正是洞察到了这一点,才暗自谋划了这一切,将所有的过失,都背到了自己身上,将刘备撇的干干净净。
对于庞统的做法,刘备表面上盛怒,实则暗中欣喜。
难怪人们都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啊!果然如此!
假意责骂了庞统等人之后,刘备命庞统将功折罪,即刻统军一万,追赶提前两日出发的管亥,务必要将管亥给追回来。
至于到底是追回管亥,还是暗中相助管亥,刘备和庞统,彼此心照不宣。
随着庞统的出兵,荆州彻底乱了起来。一股股交织在一起的暗流,无形的在荆州境内纷涌而动。
隆中,草庐内。
静立在窗前,诸葛亮一手背在身后,一手轻摇羽扇,保持着这个姿势,从日出到日落。
伴随着落日的余晖,诸葛亮最终长叹了一口气,喟叹道:“乱流将其,何以安身?也罢,此处终非田园,何惧将芜?”
转过身来,诸葛亮唤来书童,打点行囊,与妻子黄月英并肩离去,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去往何方。
在诸葛亮离开草庐后的第七日,真正的大乱,终于来临。
孙策在张允进兵的道路上设伏,以四万江东军,杀的六万荆州兵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张允身死,孙策俘获荆州俘虏万余人,声威大震。
在击溃张允之后,孙策牢牢地将荆州西边三郡,彻底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
与此同时,襄阳遭遇了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战火侵袭。
管亥率领两万精兵,沿途攻城略地,一路杀到了襄阳城下,令刘琮、蔡瑁相顾失色。这个时候,蔡瑁才反应过来,表面上看上去仁义无双的刘备,才是真正的狠角色啊!
在刘琮的建议下,蔡瑁决定向刘备求和,以此来缓解襄阳的危局。可惜的是,对于他们的求和,管亥根本不屑一顾,随手便将刘琮的书信投掷于地,尔后借口刘备并不在军中,请刘琮亲自到武陵去见刘备。
管亥的怠慢,令蔡瑁恼火不已。谁都知道,刘琮是刘表的儿子,是荆州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谁能把刘琮攥在手中,便等于是掌握了整个荆州了。如果刘琮真的如管亥所言,到刘备面前亲自求和,那他还回的来吗?
这明摆着,是请君入瓮之计啊!
盛怒之下的蔡瑁,放弃了求和的打算,决心与管亥决一死战。
然而,此时张允被杀、六万荆州兵损失殆尽的消息传来,令驻守襄阳的将士们士气低落,哀兵一片,纵然蔡瑁有心出战,却也无力。
就在蔡瑁忙于提升士气之际,庞统来了。
凤雏之智,神鬼莫测。
庞统到来之后,命军士将箭矢的箭头取下,将他提前就命人写好的书信,分别绑在光秃秃的箭杆上,趁夜向襄阳城内射去。
在这些书信中,庞统先是阐明了刘备的立场,把刘备进兵襄阳的理由,归结为了蔡瑁假借刘琮之名,乱政荆州。并非是刘备想要鲸吞宗族刘景升留下来的基业。
甚至,庞统还把蔡瑁比作了曹操,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比喻蔡瑁,言明,在荆州,蔡瑁便是第二个心怀叵测的“曹操”。
怒批了蔡瑁之后,庞统又大大的宣扬了一番刘备的仁义,将刘备描述的天下少有,间接的表达出,刘备日后必会善待刘琮、善待荆襄各个家族、善待荆州百万子民的心愿。
最后,庞统还纵论了一下天下大势,将北方战场的战况进行了总结,指出袁绍必败。试想,待曹操占据了冀州之后,地盘延伸到冀、青、徐、兖、豫五个大州,那么他下一个目标,会是何处?
是西北的马超吗?当然不是!
马超雄踞雍、凉,威震威、伏,占有兰、并,比曹操只强不弱,曹操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是绝不会轻易向马超开战的。那么,和曹操地盘接壤的,便只有一江之隔的荆州了。
如果曹操兵锋南下,剑指荆州,试问,谁能抵挡?刘琮?还是蔡瑁?
都不是!能抵挡曹操的,唯有刘备!
当初徐州牧陶谦被曹操猛攻,眼看就要丧城失土,是刘备一封书信,退却了曹操十万大军,可见曹操在内心中,是忌惮刘备的。只要刘备能坐到荆州牧的位置上,曹操必然不敢来犯荆州!
庞统的这番论述,入情入理,半真半假,襄阳城内的军民看了,无不深以为然。
于是,襄阳的民心,便开始向刘备倾斜,包括各大家族在内,对蔡瑁的态度,逐渐变的越来越淡漠了。
当襄阳城内的变化,发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庞统毫不犹豫的让管亥发动了一次猛攻。言语的劝说,终究是为了战争做铺垫,想要让襄阳城内的众人心悦诚服,最后,还是要依靠武力的震慑。
在庞统的授意下,管亥拿出十二分的本事,一日间连续三次,顺着云梯杀上了襄阳的城头,砍倒了城上的大旗两面,重伤了蔡瑁,斩杀荆州兵近万。尽管因为荆州兵众多,管亥并未能真的攻克襄阳,但这一战,管亥还是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气势,令襄阳上下人等闻风丧胆。
战斗,从来都是残酷的。管亥在威震襄阳的同时,他带来的兵马,也损失近半,八千多部众,在这一战中化为了白骨。
一将功成万骨枯。
庞统要的,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哪能不流血呢?只要能拿下襄阳,这些战死的将士,便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且庞统也相信,刘备亦是如此想的。他并没有仁慈到,去珍惜每一名普通士兵性命的地步。
乱世之中,容不得真正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