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天下各处争斗不休。
刘表所在的荆州远离中原,亦曾有过数次战斗,就更不要说中原以北的地方了。
眼下这个阶段,各地的诸侯包括马超、曹操在内,都暂时结束了战乱,但在幽州,战火却依旧如火如荼。
袁绍和公孙瓒在幽州的战争,持续了三年的时光了。起初,公孙瓒是占据优势的,但是袁绍在逐渐收复了冀州豪强们的归心之后,得到众多冀州文武将官、当地豪强支持的他,便逐渐扳回了劣势,开始逐步对公孙瓒形成了压制的局面。
公孙瓒苦苦支撑了三年之后,幽州的地盘大部分都被袁绍夺走了,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即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四人,作战英勇,轮番上阵,杀的公孙瓒叫苦不迭,更兼袁绍麾下有沮授、田丰、审配、郭图等谋士为其出谋划策,接连让公孙瓒钻入圈套之中,前前后后损失了许多的兵马,导致公孙瓒嘴周只能固守在幽州的治所易京,在易京筑造了一座高台,以此做着最后的挣扎。
其实公孙瓒也很明白,再这样下去,即便袁绍只是围而不攻,公孙瓒所囤积的粮草也早晚有吃完的一天,等到那个时候,袁绍便可轻轻松松的攻破易京了。
为了能生存下去,公孙瓒先后派出了百余名心腹,包括他的儿子公孙续在内,乔装改扮之后到各地去求援,希望可以有人能帮助他击败袁绍。
然而,世态炎凉,往日里那些和他称兄道弟的人,慑于袁绍的兵威,竟是无一人敢前来营救,哪怕是仁德之名闻名天下的刘备亦是如此。
公孙瓒对待刘备这位昔日的同窗,不可谓不厚道。早期的时候,便是公孙瓒最先收留刘备的,为了给刘备提气,公孙瓒还曾在当初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之际,向与会的各路诸侯力荐刘备,最终帮助刘备坐到了第十九路诸侯的位置上。
后来刘备意欲前往徐州救助陶谦,向公孙瓒讨要赵云,公孙瓒明知赵云的重要性,但还是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甚至还无偿借给了刘备数千的兵马……林林总总,这些恩情,便是石头人,也会融化了吧?
可是刘备呢?是怎么回报公孙瓒的?公孙瓒的求救信明明已经送出去了,刘备却像是没看到一样,直如泥牛入海一般毫无音讯,怎么能让公孙瓒不寒心呢?
城内的粮食日益减少,城外的围兵却是越聚越多,内忧外患下,公孙瓒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
万念俱灰中,公孙瓒独自一人带着佩剑来到了易京城中的高台之中,盘膝坐在正中间,开始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来。
这一生中,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大概是拜入卢师门下,成为鸿儒季长公(马融的字)的再传弟子吧。若没有马融留下的那些文稿,以及卢植的悉心栽培,公孙瓒绝然无法取得今日的成就。自己这一身本事,都是从这两位长者处得来的。
这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又是什么?
未能将一生所学好好的运用,在攀上人生的巅峰之后,因为性格上的固执,导致自己的势力迅速的滑落,或许,曾经辉煌一时的幽州势力,明天便会烟消云散了。可恨自己还想再为大汉尽一份心力,却是做不到了。如果有来世,一定要改掉自己固执的毛病,那样才能活的更长久一些。
这一生中,看错的人都有谁?
首当其冲的,他想到了刘备。看似满口仁义道德的刘备,竟然见死不救,时至今日,公孙瓒才逐渐纳过闷儿来,当初刘备要去徐州救援陶谦,怕也是别有用心的吧?或许是看到了袁绍的强大,不愿和公孙瓒一起玉石俱焚,或许是贪图徐州牧的宝座吧?后来陶谦暴亡,刘备在三推五让中坐到了徐州牧的位置上,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
良久良久之后,公孙瓒缓缓站起身来,面带凄凉的看了一眼脚下的幽州大地,缓缓的抽出腰间的佩剑,一剑斩落了摆放在高台之上的烛台,眼看着那落地的烛火,将附近的东西点燃,渐渐地燃烧了起来。
生死有命,强求不得。
自古成王败寇,既然上苍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公孙瓒认栽!只是,就算是死,也不能死在袁绍的手里,公孙瓒自己的命,必须由他自己来终结!
这一场大火之后,自己便会被烧的尸骨无存了吧?那样也好,至少不会被袁绍侮辱自己的尸体了。
就让这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吧。
不知为何,在这个时候,公孙瓒的心中,竟是忽然变的通透起来,以前很多他想不明白的、看不透的事情,在这一刻迎刃而解。或许,这便是马超口中所说的“境界”吧?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将决定着他看待事物的透彻性。
这是很久之前,马超对公孙瓒所说的话。
想起马超来,公孙瓒忍不住侧目看向了西北的方向,他忽然很想知道,那个少年英雄,此刻在做着什么样的事?
大火,越烧越旺盛了,高台之上,一股股热浪升腾而起,炙烤的公孙瓒感到身上滚烫了起来。
见到高台之上的大火冲天,且愈演愈烈,大有将附近建筑悉数烧毁的趋势,公孙瓒部下的将士们顿时慌张了起来。他们都知道,那座高台是公孙瓒日常居住之所,平日里只有他的儿子公孙续以及一些侍者生活在那上面,其他人是不允许登上高台的。
也就是说,这把大火,定然是公孙瓒自己引起来的,他要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一些忠于公孙瓒的将士,纷纷感到高台附近,想要将大火扑灭,可是,公孙瓒蓄意纵起来的火,哪里是他们一时半刻之间便能扑灭的呢?要知道,在此之前,公孙瓒秘密命人在高台上下,足足泼洒了近百坛子的火油和数十坛子的西风烈酒啊!
此外,城中还有一些心思活络之人,眼见大势已去,心中开始快速的为今后的前途思考起来。在他们看来,公孙瓒一死,幽州军势必难以固守,不日便会被袁绍军所攻破,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公孙瓒将死未死之际,打开城门方袁军进城呢,也好为日后搏一个好前程。
于是,不少怀着同样心思的人凑在了一起,悄悄地靠近易京的城门,杀死了守护城门的士兵,将城门打开,呼喊驻扎在外的袁军入城。
驻守在这个方向的袁军,主将是袁绍麾下的头号大将颜良,得知公孙瓒纵火自焚之后,颜良立刻率兵杀入了城中,在城中见人就杀。同时他还命人赶到各个城门处,通知其他方向的几部人马即刻攻城。
在四面合围的袁军将士激烈的猛攻下,困受多日的易京终于失守。公孙瓒的幽州势力,至此便宣告灭亡了。
高台之上,呼吸变的逐渐困难的公孙瓒,听到城中喊杀声四起,便已猜到是城中出了叛徒,打开城门引袁军进了城。对此,他也只能无奈的露出一丝苦笑。
是自己的固执,是自己不肯听人劝谏,才导致的败亡,这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开城投敌。
烈火,越来越旺盛,眼看着就要将公孙瓒完全吞噬了。
啪!
忽然,在烈火燃烧的驳杂声中,一个轻微的声音传入了公孙瓒的耳中。
紧接着,公孙瓒便看到数名身穿黑衣、头戴面罩、身披蓑衣的身影,斩断了高台上的一扇铁门上的锁链,快步向着自己的方向跑来。
即便是虎落平阳,也绝不是小鱼小虾便可以随意欺辱的!公孙瓒怒了,攥紧手中被烈火炙烤的有些发红的佩剑,目不转睛的看着面前的几人。
却不料,这几人再来到公孙瓒身前五步远的地方,并没有向公孙瓒出手,反而是整齐划一的倒转刀刃,以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而后右手握拳,重重的击打在了自己的左胸上。
这是……西凉军礼?
他们,不是袁绍派来的,而是……马超的人!
“将军,时间紧迫,请将军速速虽我等离去,君侯还在长安城中等着将军呢。”
短短一句话,来人便将身份来历和此来的意图说的清楚明白了。
没想到,在大难临头之际,派来救援的自己人,竟然是马超!公孙瓒心中五味杂陈,很是感慨。
只是,就这么几个人,如何便能救得了自己?当数十万袁军全部是耳聋眼瞎不成?
看出了公孙瓒心中的疑惑,那几名黑衣人却没有时间解释了,纷纷上前,架住公孙瓒的手脚,不由分说的便带着他从高台的另一侧退走,其中一人,还将自己身上湿透的蓑衣披到了公孙瓒的身上,以防他被烈火灼伤。
顺着不知合适拴在高台上的一根铁链,公孙瓒被这几人带下了高台,之后那个让蓑衣给他的黑衣人,抖手之间便将铁链取了下来,丢入了附近的一个深坑之中,随后带头来到一扇石墙之前,伸手一推,石墙上便现出了一道门户,公孙瓒向里面一张望,发现之门后的通道斜着向下延伸,显然是直通地下的。
怎么这几个人,对自己府中的情况如此熟悉?这条密道,又是何时建造的?为何自己竟一无所知?
公孙瓒大感迷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