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何去何从
大琨翼2021-02-02 12:493,580

  吴国,都城建业。

  孙权沉默不语的坐在王位上,满面阴郁。

  大殿中,满殿文武大臣一言不发,神情悲戚,很多人的目光都落在第一排空着的座位上。

  那是属于大都督鲁肃的座位,而如今,却物是人非,鲁肃一病不起,驾鹤西去,令吴国痛失砥柱中流,犹如失却了擎天巨柱,真正的动摇了吴国的根基。

  死一般的沉寂中,吴王孙权艰难的张了张嘴,苦涩的说道:“诸位,子敬撒手人寰,令孤心中悲痛。然国事不可废,国祚如何,还需仰仗诸位群策群力。”

  三十万江东军的损失,大都督鲁肃病死,副都督吕蒙被斩杀,如此沉痛的打击,真不是偏安一隅的吴国能轻易承受的。

  这是伤筋动骨的巨大打击,直接让吴国元气大伤了,如此窘迫的形势下,吴国今后该何去何从?孙权深知一个决断不善,就有可能导致吴国步上蜀国的后尘,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他此刻的悲痛,一半是因为鲁肃、吕蒙的去世,另一半,就是担忧吴国今后的情势了。

  “大王!大梁不可敌啊!唉——伯符将军在时,老夫便劝说过他,千万不要和大梁为敌,伯符将军一句也不肯听,以至于令两国交恶,如今……老臣恳请大王,看在江东数十万子民的份上,向大梁求和吧!”

  老臣张昭第一个站了出来,颤巍巍的说着。

  挑着眼皮看了张昭一眼,孙权心中大感不满。

  如果早知道大梁的兵马如此强盛,他也不会生出觊觎荆州之心啊,更不会在大梁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公然和大梁翻脸了。如今事已至此,后悔肯定是于事无补的了,孙权想听的,是补救的办法,而不是倚老卖老的指责。

  张昭的话,气的孙权只牙根疼。

  孙权虽然年轻,可在吴侯的位置上坐了六年,在吴王的位置上也快有三年的时间了,长久的身居高位,主掌一国的生杀大权,是何等的风光?如果让孙权对大梁俯首称臣,跟刘禅一样,放弃手中的权力,安心的做一个富家翁,他真的是不甘心啊!

  没错,在少年时,孙权也曾为马超的气度和谋略所倾倒,不支持孙策敌视马超。可如今时过境迁,孙权也成为了一国之主,手中的权力,岂是说能放下就能放下的?在王座的诱惑下,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见孙权久久没有说话,张昭上前一步,刚要再说些什么,老将程普抢先喝道:“大丈夫生于世间,何惧生死?!我江东尚有雄兵数十万,他马超再厉害,还能同时与魏、吴开战不成?如大梁兵马敢来犯境,老臣愿拼死一战,护我江东!”

  程普之后,老一辈的黄盖、韩当等人,中生代的周泰、徐盛、蒋钦、潘璋等悍将,以及新生代的丁奉、陈武等,悉数站了出来,昂然说道:“臣等,愿追随程老将军,护我江东,与大梁死战到底!”

  文官之列,虞翻站出来驳斥道:“守土卫国,有一腔热血自然是好的。但绝不能单单凭着一腔热血,便做出不利于国之事。诸位将军言辞激烈,殊不知,这番话若是传到梁王的耳中,必会为我江东召来弥天大祸啊!”

  虞翻的身边,张温同样说道:“正是如此!自古以来,谋士运筹帷幄,武将上阵杀敌,在处理家国大事上,恐并非诸位将军所长吧?”

  同为文官的陆绩亦站出来开了口:“大梁如今虽战事不休,然大梁之主雄才大略,麾下百万雄兵,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岂可轻侮?更兼关云长、赵子龙、张翼德、黄汉升、张文远、张隽义等人,俱为世之名将;贾文和、诸葛孔明、庞士元、周公瑾等人,全为一流的谋臣;更遑论还有魏延、甘宁等悍将,法正、陈宫等谋士相助,如此强盛,只能交好,实不宜与之对立啊!”

  “除了兵精将猛谋臣众多之外,大梁占据大半个天下,凉州善出悍卒、良马;雍州沃野千里,盛产粮食;并州久居边陲,民风强劲;兰州原本乃西域之地,有丝绸之路的便利,资金往来无数;威、伏二州的草原战士悉数投在梁王麾下……还有东北的幽州、西南的益州,如今大梁又占据了荆州,天下兵勇、良田、辎重,十成中有七成出自大梁!试问,我江东,如何与大梁匹敌?拿什么匹敌?”

  文官骆统继陆绩之后,指出了大梁在地域上的强大。

  自张昭以下,众位文官你一言,我一语,从猛将、谋臣、兵力、民力、地域、钱粮等各个方面,不断渲染着大梁的强盛,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着,绝不能与大梁为敌的理由,令孙权的脸色变的更阴沉了。

  备受孙权倚重的诸葛瑾,虽然没有说话,可脸上的神情显然同样是不看好与大梁争锋的。只不过他的胞弟诸葛亮身居大梁右相国之高位,他出于避嫌,没有明言罢了。

  他们说的这些,孙权不是不知道,他也知道吴国不过只占据着江东之地,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大梁争锋的,可他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一丝执念,不甘心束手待毙,亦不甘心把父兄留下的基业,拱手让于他人。

  到底该何去何从?孙权也有些迷茫了。

  他满是迷茫的目光,在大殿中的众人中一一扫过,看到的,大多数是摇头叹息的面孔,除了程普等悍将之外,鲜有意志坚定者。

  连国内众人都不抱希望了,难道,大吴的气数,真的要尽了吗?孙权好不容易以江东八郡八十一县之地,创立了吴国,短短三年之后,便要灭国了吗?

  顺着众人的脸上,一路看过去,在众人的末尾处,快要靠近大殿殿门的地方,孙权忽然看到有两个人,抬头挺胸的站在那里,一直未曾说话,但丝毫看不到他们脸上的畏惧之色。

  此二人,乃是一文一武。位于文臣之列的,乃是名士蔡邕的弟子——顾雍。顾雍精通音律,治政手腕高明,但因他不是江东士族出身,又因蔡邕目前在大梁任职,故而备受排挤,始终未能得到江东众人的认可,故而官阶较低。

  另一人,乃是一位少年英雄,年仅二十出头,却是器宇轩昂,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孙策的女婿,出自江东陆家的少年郎陆逊,目前身居定威校尉之职。按照年纪和资历,他本没有资格出现在这大殿之上,只因孙权惦念他是兄长孙策之婿,故而特许他可以上殿旁听。

  “元叹,伯言,汝二人,可有话要说?”孙权略过众人,直接把目光落到了他二人身上,直言相问。

  顾雍今年三十二岁,比陆逊年长十多岁,见到孙权垂询,站出来率先说道:“禀大王,臣忽然想起了往昔的一桩旧事。昔日,孔融得罪了曹操,被曹操下令诛杀。孔融的两个儿子,长子九岁,此子八岁,犹然坐在府门前游戏,得知其父即将被斩首,两个儿子彼此相顾,坦言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犬牙稚子尚且由此气节,难道在座诸位,反而不如八九岁的稚子吗?”

  他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立场,反而是把之前的旧事讲述了一遍,直说的那些全孙权投降的人们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此简单直白的道理,谁不明白?

  孙权的双眼骤然一亮,追问道:“元叹可是已有应对之策?”

  顾雍张开双臂,缓缓而谈:“大王,大汉江山早已是危如累卵,风雨飘摇,自董卓乱政起,有能者先后列土封疆,不下数十人之多,朝廷无力平复。及至如今,各路诸侯先后被剿灭,便只剩下了大梁、魏、吴与交州寥寥数家,局势反而逐渐明朗。”

  “四路诸侯或者王侯中,大梁最强,交州士燮最弱。不过大梁虽强盛,比之战国七雄时的强秦,仍是有所不如;我国虽比大梁弱小,可比之春秋五霸时的吴越,却也不遑多让。由此可见,若说我国一定会被大梁所灭,倒也并不尽然。先古时,强秦以远交近攻等手段,并吞六国,方成就霸业,我国何不效仿之?”

  “交州士燮,向来无争胜天下之心,我国可征精兵十万前往,兼而并之,把江东之地与交州连成一片,此为第一步也;其后,上书天子,言明吾王拥护大汉之决心,只要天子回书,吾王便等于立于了不败之地也。谅他大梁再霸道,还敢公然无视天子不成?”

  “而且,上书朝廷,其实便是向曹操递出我大吴的诚意,若魏、吴结成联盟,攻守相助,梁王纵是麾下有百万雄师,亦不得不掂量掂量了,臣断定,他还没有同时与魏、吴开战的底气。至于魏国之主曹操,想来是不会拒绝与我国联盟的,否则,第一个被大梁灭国的,便是魏国了。此为第二步。”

  “最后一步,吾王可打造海船,训练海军,远赴琉球,俘获当地人口、钱粮,纳入我大吴,如此一来,可进一步拉近我大吴与大梁之间的差距。之后,吾王可广积粮草,善用文武,徐徐图之,以五年、十年乃至更久的时光,使我大吴国富民强,届时,何惧大梁耶?!”

  “大王,这只是臣在治国、治政的层面,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提议,至于到底该如何用兵,还请大王听伯言细细道来。”

  顾雍长长的一段话说完,句句说在孙权的心坎上,说的孙权忍不住连连点头。最后,顾雍还把陆逊退到了孙权的面前。

  孙权把目光转向陆逊,以眼神示意他可畅所欲言。

  陆逊对着孙权行了一礼,道:“大王,顾大人所言,实为治国之上策也。至于用兵之道……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臣不敢事先夸下海口,一切还需见机行事,根据对手的情况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战术。”

  顿了一顿,陆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异常坚定的说道:“但是臣保证,请大王相信微臣,臣定不会让大梁义勇军,踏入我大吴一步!空口无凭,愿立军令状!若臣力有不逮,自愿提头来见!”

  言罢,陆逊撩起衣袍,重重的跪倒在了孙权的面前,以手加额,伏地不起。

  “好!”几乎没有多做思考,孙权便脱口而出,拍案称赞道:“孤有元叹、伯言之大才,何惧大梁!传令,加封顾雍为相国,总揽全国政事;加封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三军!稍后孤亲笔书写奏折,上奏朝廷,上达天听!自即日起,我国全军备战,再有动摇军心者,皆斩!”

继续阅读:第五百六十八章 盖世双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马踏三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