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小家为根本
涛水2025-06-12 09:392,006

直到听到朱瞻基这么说,朱棣突然有一点感同身受了。

哪怕是自己身在沙场,即使可以将自己的生死抛之脑后,却不能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轻易抛弃。

设身处地的为那些将士们想想,他们那种行为不叫做怯懦,而是对家人的一种责任。

先有小家,而后大家。

如果他们连自己的小家都照顾不好,又何谈成就大家?

深吸了一口气,朱棣缓缓的平复着心情,最后询问道:“如果按照你的意思来说,只需要让他们不再有对家人的后顾之忧,他们便愿意为国效力?”

朱瞻基坦然直言:“说实话,这个答案我不能保证,毕竟人心各有不同。”

有人贪生怕死,有人勇往直前,也有人胆小如鼠,也有人胆大妄为。

世间上的人形形色色,他就算是再厉害,不敢有绝对的说辞。

他却可以十分自信的说道:“我不可揣测人心,但我坚定,咱们大明英雄热血好汉不在少数!”

“只要皇爷爷您能够将这件事情解决到位,相信他们不会辜负你的期待。”

正如他早就说过的那样,天子和百姓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朱棣陷入了思索,“如果按照你的分析来说,之所以咱们大名男儿好汉不愿意轻易参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心有牵挂。”

“只要对症下药,将这些情况解决,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而现在对他们最大的困扰就是家庭问题!”

一开始只给十两银子,这相当于一个家庭好些时日的收入,但却并不足以支撑一辈子。

所以说,给多一些?

“不如就翻到一百两,这也足够家庭生活下去,你们两个怎么想?”

就算不用朱瞻基开口,朱高炽就先一步否决道,“父皇,您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片面了,除了治标不治本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存在。”

“那就是,现在国库的钱不仅需要用来赈灾,用来发放军饷,购买军备物资,如今还要用来招兵买马。”

任何的开销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之前定下来的十两银子。

那是在基于其他经济消耗的作用下,他们才能负担得起的存在。

可朱棣一下子就翻上了十倍,一千人就是十万,十万变百万,而这只是单纯的招兵买马的消耗。

们需要训练,需要新的金钱投入,每一笔的花销都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朱高炽一针见血,说了最关键的一点,注定注定的想法行不通。

他退而求其次:“那五十两?”

又总感觉好像有些少了!

给的越多,人家巴不得将自己的孩子送出来参军。

不仅能拿钱,还能为国争光,报效国家,成就功名。

朱棣左右为难,可他只局限于在金钱方面。

朱瞻基轻叹了口气,实在有些受不了:“皇爷爷,人的确是老百姓生存的基础,但您就没有想过,除了金钱之外,他们也需要其他的东西吗?”

“生活基础,衣食温饱,高层人不缺,底层人求之不得。”

“除了金钱之外,孙儿倒是建议可以再跟他们划分一些地,同时用建功立业作为光耀门楣的诱惑。”

既然是为国打仗的将士,那他们就必须要受到更好的待遇。

只有将士们的待遇好了,家人安稳了,他们的心还能全身心投入到真正的护国之战。

朱棣有些意外:“那你具体说说。”

“参军给五十两,分两亩地,同时将那些参军的家属记录在案,享受军人特殊待遇。”

“就比如说优先服务,不需要排队,或者可以享受折扣之类。”

他们要知道,自己现在所有的安稳,是那些热血男儿在战场上拿命拼来的。

大明是一个整体的大家,如果些好男儿真的回不来了,那么其他人就会成为照顾他家人的重要成员。

在有殊荣加身的前提之下,那些人还能有什么顾虑呢?

朱棣沉思着,忽而大笑起来:“好,按照你说的这么干。”

“既可以为百姓着想,又能让他们以保家卫国为荣,天下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随即又看了一眼旁边的朱高炽:“你小子今天送的这个智多星确实深得人心。”

难得自己也有被夸奖的一天,朱高炽抓了抓脑袋:“谢父皇。”

随即又提醒道:“尽管如此,还希望父皇注意国库的消耗,保证良田和金钱绝对充足。”

朱棣当即就吩咐下去,让人张贴告示,四处征兵。

满十五岁者必须参加,至于十五岁以下,则遵从他们的意见。

这一发告示下去,不少人都聚在一团纷纷响应。

“朝廷对咱们待遇丰厚,如今要对付敌人,我们自当出一份力,我要报名。”

“我也要报名大丈夫,为国捐躯也是荣幸至极!”

这也不仅仅是为了朝廷,同样是为了他们自己和家人的安稳。

总有人要负重前行的,不能所有人都无动于衷啊,更何况朝廷已经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只是短短两天时间,朱棣这边的名单就已经延长了好几十米。

各处各地,大到城池,小到乡村,所有的地方都在如火如荼的积极响应着。

看到那些名字,朱棣心中百感交集,“我大明天下有志难而不在少数,实乃国之福分,他们亦是未来的国之栋梁!”

朱棣倒是高兴了,夏元吉却有些纠结:“陛下,咱们条件给的太好,响应的人虽然多,可自身也有些供应不足。”

就说良田土地虽然每人两亩不多,但天下寸土哪里有那么多呢?

就算是现有的,那也已经是老百姓的,朝廷送的自然也是额外的。

朱棣陷入了沉思,朱高炽这个时候提议道:“父皇,你如果不送地,就送种子和粮食。”

他就记住朱瞻基说的一点,那就是根据老百姓们的需求来。

在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会有人为之心动。

朱棣笑着点点头:“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同时去通知朱将军,让他将那些新兵进行编队!”

继续阅读:第511章 四海商行的恩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睡了解缙女儿,你夸我是好圣孙?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