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我会的,将军他公私分明,对我也多有照顾,但我自会恪守本分,不会越界。”
林菀月心中稍感宽慰。
她轻拍云莺的手背,语重心长地说:“莺儿,你长大了,姨娘知道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只是这世道险恶,你定要保护好自己,切莫让姨娘担心。”
云莺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姨娘放心,对了,姨娘,我还想在府里多待些时日,陪陪你和弟弟。”
林菀月喜上眉梢,“那自然是好,姨娘巴不得你天天陪在我身边呢。”
“对了,这几日,你爹把管家权给了我,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这边只能照看一下铺子什么的,你去帮姨娘把侯府庄子上的地给打理一下吧。”
“是,姨娘。”
云莺把账房喊来,“先生,侯府上除了铺子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资产,林姨娘让我来帮忙清点一下。”
账房先生神色微变,却也迅速恢复镇定,恭敬答道:“回云姑娘,侯府除却城中的商铺,确还有几处庄子与山林,皆由府中管家统一打理,这些庄子多以农耕为主,兼有畜牧,每年收成颇丰,只是账目一向由老爷直接审阅,老朽也只知大概。”
云莺眉宇间掠过一抹深思,“原来如此,那么,这些庄子的具体收支情况,你可否为我整理一下?我需对侯府的家底有个全面的了解。”
账房先生连忙应承,“云姑娘放心,老朽即刻着手准备,定将历年来的账目一一核对清楚,不日便呈上。”
待账房先生退下后,云莺心中暗自思量。她虽已靠着林菀月掌控侯府内的大部事务,但对那些远离京城的庄子却知之甚少。
云卿鸾与王氏若真有异动,这些地方无疑是他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想到这里,她决定亲自前往庄子查看一番,以绝后患。
次日,云莺便以巡视产业为由,秘密挑选了几名忠诚可靠的随从,轻车简从地踏上了前往庄子的路途。
一路上,她留心观察沿途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暗暗留意是否有任何不寻常的迹象。
抵达庄子后,云莺并未立即表明身份,而是化名为一位远道而来的商人,逐一走访了庄子上的农户与工坊。
她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不少庄稼户在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把我们的地给收走,这以后我们还拿什么过活!”
“是啊,而且还是低价收购,我们累死累活半辈子了,到老了就指望着这几亩薄田养老呢!”
云莺心中一凛,不动声色地靠近,装作不经意地加入到他们的议论中:“诸位乡亲,这是怎么了?好好的田地怎会被收走?”
一位看似年长的庄稼汉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唉,新来的管家说,这些地要改种别的作物,说是能提高收成,但给的补偿却少得可怜,我们这不正愁着嘛。”
“改种作物?”云莺眉头紧锁,心中已有了几分计较,“这改种之事,总得有个说法吧?难道就没有人去问问侯府的意思?”
“问?谁敢啊!”另一位妇女插话道,“听说这新管家是上面直接派来的,手眼通天,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哪敢得罪。”
云莺心中怒火中烧,但她强压下情绪,表面依旧平和:“诸位放心,我虽是个过路的商人,但此事关乎大家生计,我定会替你们打听清楚,不过,在此之前,还请各位保持冷静,莫要被人利用了去。”
村民们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
云莺看向绿浓,“你去打听打听,这新管家现在在何处?”
云敬山给了林菀月管家权,现如今有了新的管家反倒没有知会她一声。
绿浓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匆匆返回,低声道:“云姑娘,那新管家此刻正在庄内的议事堂,与几位管事商议田地改种之事。”
云莺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之色,“好,那我们就去议事堂,会一会这位‘手眼通天’的新管家。”
随着云莺一行人的靠近,议事堂内隐约传出了争执声。
推开门,只见一位身着华丽锦袍的中年男子正高坐于堂上,神色倨傲,正对着几位面露难色的管事发号施令。
此人正是那新上任的管家,李福。
见到云莺等人突然闯入,李福先是一愣,随即迅速恢复镇定,眯起眼打量起这位不速之客。
而堂下的管事们则是面露惊异,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
“敢问这位姑娘是?”李福故作镇定地问道,心中却暗自揣测对方的身份。
云莺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步入堂中,缓缓开口:“我乃侯府林姨娘的丫鬟云莺,特来巡视庄子,听闻此处有田地改种之事,故而来此了解情况。”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李福的脸色也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他没想到一个丫鬟也敢来掺和他的事。
只不过毕竟是林菀月派来的,他多少给些面子。
“原来是云姑娘,失敬失敬。”李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眼中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阴狠,“不过,这田地改种之事乃是为了提高庄子收益,乃是大势所趋,还望姑娘莫要插手。”
云莺轻笑一声,目光如炬,“提高收益自是好事,但若是以牺牲农户利益为代价,那便不是明智之举了,我且问你,这改种之事,可有征得农户们的同意?补偿是否公正合理?”
李福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自然知道这些都没有做到位,但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狡辩:“姑娘有所不知,这些农户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殊不知改种之后的长远好处,至于补偿,自然也是按照市价来的,并无不公。”
“市价?”云莺冷笑一声,“我方才在村口可是亲耳听到农户们的抱怨,你这市价,未免也太低了些吧?”
李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正欲反驳,却见云莺已转身对那几位管事说道:“诸位管事,我知你们也是奉命行事,但侯府的家业,向来以仁义为本,这田地改种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务必确保农户们的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