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招募勇反攻黄巾军
东皇清2025-09-23 16:403,407

  不自觉下,张文已经把孙坤当成了军中的长官,一个心念将士,大公无私的好长官。

  “将这些金银分出一份,去乡里招募些兵勇,能招多少招多少,不要吝啬。另出一份去找那些辽东的马商购买马匹,最少最少也要给我弄到五百匹。骑兵数量不够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五百是底线。如果这些钱还不够,就给我去找那些士绅去要。我们在前面奋勇杀敌,他们坐享其成,美得他们。不让他们出出血,真当自己是大老爷,可以坐享其成了。

  另外,散出人去,就说青州的贼兵都齐聚临淄了。等临淄城一破,贼众就要大肆劫掠其余州县,让那些郡守们都给我把援兵给我派来。一定要着重一点,如果我们被干掉,下一个就要轮到他们了。让他们把心都给我提起来,你也可以适当的夸大一下敌军的数量。同时别忘了派人实时盯着那些贼兵的动向,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嗯。差不多,其他的一些琐事你就自己拿主意吧,总之这些钱一分不留,都给我散出去。务必在一个月之内给我拉来一支五千人左右的队伍,只要你能做到,我就能将那些贼兵全部荡平。”说到最后,孙坤眼神坚毅,气势雄壮,一副指点江山的军候之状。

  张文一一将这些记在心里,抱拳拱手大喝一声:“是。绝不辱命。”转身离去。

  他一走,孙坤又开始耷拉眼皮了,哈欠连连,回屋睡觉去了。

  困死他了。

  ……

  一月时间很快就晃过了。

  张文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不仅在州郡各地拉来了两千精壮,那一千黄巾降卒也没放过,统统被编入了新军。

  这些降卒原以为难逃一死,毕竟造反的罪过实在太大了,他们整天关在牢狱中,也是提心吊胆。

  没想到城中的官员竟然丝毫没有秋后算账的意思,还把他们拉出来,编进了新军之中,摇身一变从反贼变成了官军。

  实在让人唏嘘。

  这些原本就是因为各种缘由而吃不上饭,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都是迫不得已才跟着反贼造反。现在可以当兵吃粮,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他们自然也没有反抗的意思。

  加上原本的七百守军,现在城中一共有差不多四千人。

  其中骑兵七百,都是上好的辽东战马。为了这些马,张文那可是狠狠地敲了城中的那些士绅一笔,

  在张文各种谣言的散布下,那些郡守也都坐不住了,与其做看临淄城破,贼兵涌入青州,不如集中兵力殊死一搏。

  于是两千青州守军在几个校尉的带领下陆续开进了临淄城,那些郡守却一个没来,都是怕死的货。

  孙坤很满意,这大小六千人,都可以和贼兵硬碰硬的干一仗了。

  当然,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这些士兵,他还有大用,才舍不得就这么消耗在和那些反贼的厮杀当中。

  再说都是一些新兵蛋子,操练了也没多久,真要让他们和贼兵硬干一场,输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这次破敌,他最大的依仗,就是那只由之前城中守军组成的骑兵。其他那些兵,他并不打算放在正面战场上,而是打着练兵的目的,让他们配合行动。

  七百骑兵,足够他做很多事了。

  ……

  齐郡利县,隶属青州乐安郡。

  管亥入青州,就分出了两千人,让部将乐奇去劫掠乐安。

  同样流匪出生的乐奇,如鱼入江湖,那可是甩开膀子,可劲地造了起来。

  管亥在劫掠州县的时候,好歹还没动那些百姓,只是沿途洗劫了官衙府库。这个乐奇,那可就是不管那么多了。

  所过之处,简直就是寸草不生,连城中那些百姓都没有放过。

  整个乐安郡被他一人搅地天翻地覆,百姓怨声载道,他都充耳不闻。

  收到管亥的信之后,他也是不急不缓的赶路。

  只要是那些金银财帛,实在装得太多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形成。

  走了一个月,才走到利县。

  这里离临淄可还有好一百多里地,以他们的速度,怎么也还要小十天才能到。

  这天才出离利县,还没走出几里路,突然大路烟雾弥漫,一彪人马呼啸而至,吓得乐奇直接就从马上跳起来了。

  这个时候迎面而来的还能有谁,必然是官兵啊。

  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会突然出现官兵,但是眼前着那些打着汉家旗号的骑兵冲过来了,他也只能呼喊着自己的手下就地防守。

  两千贼兵尽皆被突然出现的官兵弄的手忙脚乱,好不容易在长官们的鞭打下,端起武器,列阵营地。

  官军的骑兵已经呼啸而至了。

  当前一将,手持长枪,一身银甲,英姿飒爽,首当其冲。

  嘭!

  才刚列起阵型的黄巾军,被瞬间一冲而散,从当中硬是给截成了两半,愣是被官军的骑兵给冲了一个对穿。

  银甲小将,气势恢宏,英勇无敌,所过之处,横尸遍野,贼兵无不胆寒。

  乐奇提刀上前想要拦住他,被他手起枪落,一枪就给扎成了肉串。

  贼首授首,贼兵皆惧,四散奔逃。

  骑兵击穿贼众后,再次兜转而回,又是一个漂亮的冲击,彻底搅乱了贼军的阵型。这时后面的步卒才出现,都嗷嗷叫得杀入了阵中。

  骑兵冲刺,搅乱阵型,步兵压上,一锤定音。

  教科书级的用兵。

  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毕竟是刚刚组建起来的队伍,可以理解。

  吊在队伍后面,被一队亲兵护卫,远远观望的孙坤很是满意。

  上阵杀敌这种糙活,有过一次也就够了。还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适合他,冲锋陷阵还是交给太史慈吧,反正他也乐在其中。

  二千贼兵遭受不住连翻打击,轰然而散,死走逃亡。

  那个银甲小将,没有理会那些逃走的贼兵。

  快速的收拾了战场后,呼啸一声,奔驰而去。

  这已经是他们这几天打败的第三波贼兵了。

  接连的大胜,让这支官军日渐雄壮,那些新兵,受到了多次血的洗礼,快速的脱胎换骨,也已经逐渐形成了战斗力。

  前后将近五千贼兵被他们杀死、杀散。

  俘获的牛羊马匹、金银细软,数不尽数。

  这可都是那些黄巾贼挖地三尺,搜刮小半个青州而来的,现在可都便宜了他们。

  心心念念自己手下那点部下的管亥,左等右等,也不见其他人来汇合。

  等他接到具体的情报,离他定下的汇合时间,都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派出去的五路收刮地皮的部队,除了两支离得近的安然无恙,准时到来,其他几路居然都被官军给杀散了。

  结果就是,他手中所有的人手竟然只有不到三千人了。而官军的数量,怎么也不可能小于五千,更可怕的是,官军竟然还集结起了一支骑兵。

  开玩笑,青州大平原,最适合骑兵冲锋。骑兵这种大杀器,在哪都是重量级的存在,拿头和骑兵死磕啊。

  虽然对原本守城都费劲的官军,为什么突然拉起了这么一支队伍而百思不得其解。但就当前的情况来说,以他手里的这点人,那还谈什么报仇,受到消息的当夜就吓得退回河北去了。

  管亥是想丧胆而逃了,可现在战场的主动权早不在他的手中了。

  料定了他受到消息后必然逃离,孙坤早早地就将兵马都调动了起来,在黄河各个渡口附近埋伏了起来。

  他压根没打算放过管亥。

  毕竟是黄巾军中的高层领导,大渠帅。

  擒拿一个这种身份的人物,那简直是天大的功劳。大汉朝各处都有战火,官兵和贼兵互有优势,谁也不敢说有绝对的信心消灭对方。

  这个时候要是朝廷传檄各州郡,将擒获黄巾军高级军官管亥的事迹那么一发。

  官兵的士气大振不说,黄巾贼必然丧胆。

  此消彼长下,对整个战局都会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

  朝廷自打发兵以来,就没有获得过振奋人心的大胜,打败仗倒是挺多。

  一旦擒获管亥,那必然是一泼天大功,朝廷绝对会以此来大做文章。不论是激励士气,还是安抚民心。朝廷一定会重重奖赏获此大功之人,好树立典型。激发官军奋勇杀敌,平定叛乱的意志。

  孙坤就是料定了这一点,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管亥。

  他有野心,志在四方,而管亥就是他继续前进的第一步。

  可怜管大渠帅,自打出现在青州,他的命运就被一个从未蒙面的少年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九月末,十月初,正是金秋时节。

  原本已是秋收时节,本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可自打黄金贼起兵造反以来,这半年的光景中,那些被祸祸的州县,无不是十室九空,田间地头又哪里还有半个身影。

  青州的情况还好算好的,东部地区没有被祸乱,秋收还能进行下去,西部的那些州县可就惨了。

  孙坤带着部队一路西进时,就已经发现了。

  原本人口稠密的黄河南岸,竟然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其间村庄被焚,田间杂草丛生,谷物凋零,千里之地,竟无半点鸡鸣狗吠之声。

  “来年必是灾年。”孙坤心中警觉。

  暗暗记下,回去之后一定要多囤粮草,来年恐怕会饥民遍地,饿殍遍野,有备无患。反正那些战利品中多得是金银,全散出去也不心疼,乱世之中,粮食可比金银管用的多了。

  管亥带着人赶到黄河边的时候,已经他奔逃的第二天清晨了。

  一夜的奔袭,弄的人困马乏,但好歹的是到了黄河边,剩下的就是找船过河了。只要能过了黄河,就是他们黄巾军的天下了。虽然就这么回去,免不了会受到一些责罚,但毕竟能活命,也就顾不得这么多了。

  至于为什么不南下,追上之前的兵马一起去豫州。

  很简单,太远。

  他们急行半天,就可以赶到黄河边,这要是南下,没个十天半月的怎么可能去的了豫州。

  黄河渡口的船只早就在孙坤抵达的时候藏匿起来了,管亥众人一时间也找不到多少可以过河的船。

  急的他只能在岸边来回踱步,心慌意乱的。

继续阅读:第七章 破管亥弱冠封列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称霸之从黄巾之乱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