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程宇收回心,将能量护盾装在了一艘攻击舰上,准备进行第一次的实验。
很快装载护盾的攻击舰就离开了太空基地港口,进入了茫茫宇宙。
程宇下令道:“开启等离子护盾……”
只见攻击舰上一个谈蓝色护盾缓缓成型,慢慢的将攻击舰包裹住。
其实能量护盾是可见的,只有电磁护盾才不可见,如果用探测器,还是能探测出等离子护盾上有电磁力的影子。
“嗯。?”
“开启了能量护盾,核聚变引擎立马就下降了百分之一的能量。”
看到这个结果程宇也无奈了:“等离子护盾,太费能量了,这还是没战争呢。
“数分钟后,程宇操作太空基地的一门激光炮,朝着攻击舰打去。”
在那一瞬间几亿度高温的红色激光,打在了护盾上,只是护盾没有一点变化。
欣喜的程宇,又换了一门大功率激光炮,这一次护盾依旧没有一点变化,被护盾包裹的攻击舰,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只是核聚变引擎的能量,又下降了百分之三。
程宇又操作着一台等离子能量炮对攻击舰开了一炮,这一次护盾还是没有反应。
程宇接连开了十来炮,终于,护盾出现了能量回率不足的现象,同时护盾也出现了缺口,从外太空看去,能量护盾出现了明显的不稳定,忽明忽暗。
经过程宇的反复测试,等离子护盾,能防御激光炮数十发,能量炮十多发,这个结果,程宇还是很满意的。
忙完了护盾,程宇又专心致志的搞起了太阳系防御圈计算。
这一次的太阳系防御圈,程宇打算建造太空防御堡垒,这种堡垒有大有小。
太阳系有数之不尽的陨石,特别是太阳系,系内小行星带,以及柯伊伯带陨石带。
经过程宇数个月的模拟计算,太阳系防御圈分五层。
从内到外数,第一层就是火星防御圈,第二层是小行星带防御圈,第三层是木星防御圈,第四层是海王星防御圈,第五层是柯伊伯带防御圈。
同时程宇要把探测器布满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云,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为了这次的建造,太阳系防御圈的计划,程宇特地又打造了一百台超级计算机,都是光子信息处理,量子作为通讯的合体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将承担不重要的建造任务,或者是次一级的任务。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编号,比如程宇是总机,所有高难度任务都由他亲自处理。
之后是1-10号计算机,负责主要的数据分类工作,比如11-20号计算机无法处理的任务就会交给它来处理。
至于11-90号是负责各个分基地,比如11号计算机,它就负责木卫二上的所有工作……
当然这些都是在程序范围内的,一但超出范围,就会立即发给1号计算机,如果1号计算机无法完成任务,就直接传给程宇……
90-100号计算机是专门负责探测信息的,他们是程宇的眼睛,他们负责全太阳系的监控工作,一但发现不属于太阳系的物体出现,就会立即发送给程宇,让程宇来分析结果。
数个月后,整个太阳系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特别是木星这边,数千艘运输舰,拖着大大小小的陨石,来回的穿梭。
这些陨石大的有数百公里,小的只有数公里,他们被程宇安排在木星基地四周。
……
每颗陨石上都有一座核聚变发电厂,还有一台推进引擎,这是为了变轨,或者撞击用的,同时搭载了数百门激光炮跟能量炮。
这些陨石炮台,虽然没有防御手段,但架不住数量多啊。
整个木星系统,在短短几年级里,就被十万颗陨石给包围了,为此程宇还特意的开辟出了一条航道,供木星这边的舰队进出。
在未来,十万颗陨石炮台与十万艘太空战舰,包括木星太空基地都会成为木星防御圈的一份子。
接下来是系内小行星带,这些数以亿计算的小东西,包围着整个内星系,比如火星,月球,地球,金星,水星,太阳,都在小行星带的包围圈里。
程宇按照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在小行星带里,建造了大量的陨石炮台,同时为了方便信息处理,程宇还特意的建造了信号中转基站,覆盖了整个内太阳系,现在已经在向海王星外围覆盖而去,到时候,整个太阳系,才真正算的上是程宇的家。
十年后,小行星带防御圈才告一段落,在这段时间里,程宇已经把,主基地搬到了火星上。
直径6794公里的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也是属于类地行星,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
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AU(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以下称年),或668.6火星日。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或1.027491251地球日。
当然了,火星也有卫星,是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
火卫一呈现土豆形状,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一与火星之间的距离也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与其主星的距离中最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