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认证通过的兴奋劲儿还没完全过去,现实的浪潮就紧接着拍了过来,这次是带着实实在在订单的甜头,也带着更复杂的滋味。
最先找上门的是港资厂的张老板。电话直接打到了陈凡的座机上,语气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客气,甚至带着点热络。
“陈工,恭喜啊!听说你们的产品通过国际认证了!我就说嘛,我看好的团队肯定不会错!”张老板在电话那头笑着,“我们管理层开会决定了,之前那二十台只是开始。后续我们计划分批替换掉厂里所有关键生产线上的老旧稳压设备,初步预计,总量在一百台左右!而且,就要你们新通过的这款带认证的产品!”
一百台!还是新产品的首批大订单!饶是陈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心跳还是漏了一拍。他稳住情绪,谨慎地回答:“感谢张老板的信任!我们一定优先保障贵公司的订单。不过,新产品刚刚完成认证,产能爬升需要一点时间,价格方面也比老产品要……”
“价格好说!”张老板打断他,显得很爽快,“只要质量稳定,交付及时,价格可以按照你们新的报价来。我们要的就是这个品质和认证!这对我们出口产品的质量体系也很重要。”
挂了电话,陈凡立刻把赵红军叫了进来。赵红军一听一百台的数字,眼睛瞪得溜圆,掰着手指头算:“一百台……咱们新产线开足马力,一个月也就……天呐,这得干到啥时候去?”
“别光顾着乐。”陈凡给他泼了盆冷水,“赶紧联系北边大刘,让他和周师傅评估产能,制定生产计划。原材料采购也要立刻跟上!还有,质量把关必须比之前更严!这是咱们新产品的开门红,不能出任何岔子!”
“明白!我马上去办!”赵红军旋风一样冲了出去。
这边港资厂的订单刚接下,威廉那边也带来了新的消息,不过他的表情有点复杂。
“陈生,何先生对认证通过表示祝贺。”威廉说道,“同时,他也再次提到了关于成立新子公司,专注海外市场的事情。他认为,现在正是借助认证的东风,快速开拓国际市场的绝佳时机。”
他递过来一份初步的市场推广计划书,厚厚的一叠。“这是我做的初步方案,包括参加新加坡展会的详细预算和预期收益分析。何先生希望我们能尽快推进。”
陈凡接过计划书,没有立刻翻开。他知道,该来的总会来。认证通过,增强了“启明”的筹码,但也让何兆基看到了更清晰的“钱景”,施加的压力只会更大。
“威廉,海外市场很重要,我完全同意。”陈凡斟酌着用词,“但眼下,我们首先要确保的是新产品能够稳定量产,满足像港资厂这样重要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的根基。新公司的架构和运营模式,我们需要从长计议,找到一个既能发挥你们渠道优势,又能保证我们技术和品牌主导权的方案。”
威廉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但他也清楚港资厂订单的分量,只是耸了耸肩:“OK,你是CEO。但我希望你能尽快审阅这份计划书。市场机会不等人。”
送走威廉,陈凡揉了揉眉心。感觉像是刚打赢一场攻坚战,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又被人推到了新的决策关口。资金、产能、市场、控制权……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了进来,是金州的宋运辉。
“陈工,听说你们认证通过了?恭喜啊!”宋运辉的声音带着真诚的祝贺。
“宋厂长消息真灵通。”陈凡有些意外。
“圈子就这么大,好事传千里嘛。”宋运辉笑了笑,随即语气认真起来,“打电话来,一是恭喜,二来,也是有个事情想跟你聊聊。我们厂里最近在规划一个技术改造项目,涉及到好几套老旧控制系统的升级。我看了你们新产品的资料和认证情况,觉得很符合我们的需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下?”
又是一个潜在的大订单!而且来自宋运辉这样靠谱的合作方。陈凡精神一振:“宋厂长,我们当然有兴趣!非常感谢您能想到我们。”
“别客气,你们的技术实力我信得过。”宋运辉说道,“不过,这是个公开招标项目,流程会比较正规。我会把你们公司的资料和产品信息推荐给项目组,但后续的技术交流、方案制定和投标,需要你们自己来跟进。竞争可能会比较激烈,有不少国内的、甚至国外的厂家参与。”
“我明白!我们一定会认真准备!”陈凡立刻表态。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又一笔生意,更是“启明”技术实力在更大型国企项目中接受检验的机会。
“好,那你们先准备着。相关资料我让人发给你。”宋运辉顿了顿,似乎随口提了一句,“对了,陈工,关于我们上次聊到的,资本和市场的事情,有时候,多一个选择,未必是坏事。立足根本,广结善缘,路才能越走越宽。”
宋运辉这话说得含蓄,但陈凡听懂了。这是在提醒他,在坚守技术根本的同时,也不要完全排斥外部的资源和合作,可以多接触,多比较。
挂了电话,陈凡坐在椅子上,消化着这一连串的信息。港资厂的订单是及时的甘霖,宋运辉抛来的橄榄枝是潜在的巨大机遇,而何兆基和威廉的步步紧逼,则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风险。
他拿起威廉留下的那份市场推广计划书,翻看起来。里面数据详实,规划清晰,确实描绘了一幅诱人的海外市场蓝图。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一旦按照何兆基的设想成立新公司,主导权旁落,“启明”很可能就变成了一只下金蛋的鸡,而养鸡的人却不再是自己。
他想起宋运辉的话,“立足根本,广结善缘”。或许,他可以在确保技术和品牌控制权的前提下,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先借助何兆基的渠道,小范围地试水海外市场?同时,紧紧抓住国内像港资厂、金州化工厂这样的高端客户,夯实基础?
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眼下,首要任务是保障港资厂订单的顺利交付,同时全力准备金州项目的竞标。至于新公司……可以谈,但必须按照他的节奏和条件来。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忙,压力只会更大。但手里握着认证和订单这两张硬牌,他感觉自己的底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