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全力针对理学
啄木鱼2025-06-27 09:592,085

大宋朝,出书自由,朝廷不管。

朝廷自己也会出书!

理学能够蓬勃发展,也是有理由的。

所谓的自称大儒的脑残文人,为了增加名气,就专门给孔孟之书,套上自己所谓的见解,不断扭曲孔孟思想。

他们不在乎正确,只在乎出名。

外加上没有出版审核。

这就导致,那些扭曲的思想不断传播,甚至形成固定的理念。

“出书之事,朝廷必须管!”

赵天何斩钉截铁道。

蔡京和司马光、苏轼,相互交换了眼神。

最终还是苏轼向前,说道:“陛下,朝廷管不了,毕竟买卖之事,讲究心甘情愿,我们表面上禁了某些书,私底下的文人,依然还会传阅购买!”

赵天何嗤笑一声:“很简单,他们读书,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吗?”

大宋还没出现八股文。

目前的科举,首先要通过学道或称童子试,一般是各地知县主持,通过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之后的正式科举。

秋天的时候,各州进行考试,是初级的解试,也被称为秋闱,是乡镇地方级考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能参加的是秀才,中了被称为举人。

第二年春天礼部考试,被称为省试,也被称为礼部试,通过了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省试当年,进入殿试,这个阶段,考的是状元。

而且,现在考科举,秀才也不能直接正式考试,还得要地方有名的文人、父老,或者是知县,提供专门的举荐书。

赵天何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下。

发现问题很严重。

地方知县、各地州府,负责了最前面的两个阶段的考试和举荐。

推荐出来的“人才”,肯定都是属于他们的“自己人”。

全是各地文人的形状,有些与众不同的文人,没有一点背景,怕是半路上就被刷掉了。

被他们筛选过的东西,再往上举荐,底层被掐断了,来参加上层考试的,都是些什么垃圾?

想到这,赵天何目光闪烁了片刻,看向角落里的秦桧。

虽然成了户部尚书,但是秦桧这个东西,依然会来内阁。

看了眼秦桧,又看了眼苏轼,赵天何心生一计。

赵天何道:“即日起,户部秦桧拿钱,礼部苏轼负责出题,我们要插手全国所有秀才、举人的补充选拔!”

苏轼无法 理解:“陛下,有各地的县试、解试,何须还要我们多此一举?”

苏轼不懂赵天何这个操作的深意。

苏轼继续道:“我们已经负责省试,足以筛选出我们想要的人才!”

呵呵!

赵天何冷笑道:“你要买一群鸡,结果下面的人,送上来一堆鸭 子,朕问你,你如何把这群鸭 子变成鸡?”

背后赵辰星觉得这句话很搞笑,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所有人都看了她一眼,吓得她赶紧捂住嘴。

苏轼倒是没心情开玩笑,赵天何的比喻,把他吓得满头冷汗。

他知道赵天何在暗指什么。

苏轼道:“陛下,全国有那么多地方,不会所有人都送鸭 子的!总有那么一两个地方,会送鸡!”

赵天何摇头:“就送那么几只鸡,够吃吗?”

苏轼身上冷汗更多了。

赵天何轻笑道:“这段时间,让你们每个内阁在各地安插官员,你们束手束脚,总是找不到足够的人才,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

苏轼听到这里,再也接不上话来。

赵天何又道:“再说了,朕没有取消各地的县试、解试,而是在这次测试的基础上,让朝廷加试一场,这一场不问出身,是人就能考!”

“朝廷在各县县试的时候,加上一场文试,由朝廷出面,考通过的,被称为文才!通过人数,为文试的一半!对齐秀才!”

“秀才是终身可以参与解试,但是我们的文才,只能让二十五岁以下考试,通过后的两年可以参加科举,超龄与超时,将不再有机会!”

众人听到这,交头接耳。

这一招,很有用!

秀才终身都可以参加解试,这叫八十老者都能奋斗在考试的一线。

赵天何限制了年龄、限制了通过人数、限制了文才可以参加更高一级的科举时间,这对秀才体系虽然会造成冲击,但根基不会受到影响。

赵天何继续道:

“各地解试的时候,朝廷也补上一场考试,被称为中考,同样是二十五岁以下参与!中考通过者,参考解试,人数只有解试一半,后续三年,可以参加科举!”

“之后省试与殿试,双方合流统一!”

“其中,由文才、中考晋升者,参加省试和殿试,只能在三十五岁以前!”

赵天何说完后,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

赵天何各方面限制人数和年限,只是加大了原本科举制度中的竞争难度。

并不会让他们损失机会。

这样的话,各地虽然可能会反对,但想来来自那些寒门、门第旁支的人,会更加支持这件事。

这是帮忙壮大牛党!

可做!

苏轼道:“陛下圣明,微臣没有异议!”

群臣纷纷跪下,五体投地:“陛下圣明!”

他们很满意赵天何的这个计划!

赵天何心头冷笑,这些人,高兴太早了。

赵天何道:“以后这两种考试,出题需要我们内阁出题!”

“你们出了题目,把答案附上,交于朕审核!”

有了赵天何审核这些试卷,就能把那些,涉及跟理学、八股相关的内容,全部扼杀!

以后,他筛选的人才,都是那些不学八股文的。

有科举这一场风在。

就能保证,那些宋朝理学根本发展不起来。

等到时候,朝廷的人才再多一些,可以压制天下文人的时候,就可以对出版权动刀子了!

“微臣遵旨!”群臣再次答应。

“还有什么事吗?”赵天何问道。

这时开口的是秦桧。

秦桧道:“陛下,阅卷与印刷,应该由谁负责?”

赵天何道:“你们出题,将会有军队负责印刷,礼部专门再成立一个部门,负责阅卷!”

军队和文人,是两个体系。

由军队负责这件事,能极大程度的避免科举舞弊。

说到这,赵天何突然想起什么,问道:“现在市面上,都用什么印刷术?”

秦桧道:“陛下,数十年前,活字印刷术普及,目前用的是活字印刷术!”

继续阅读:第一百九十二章 曲线救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第一昏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