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鸣谢
啄木鱼2025-06-27 09:582,189

“是,微臣明白!”秦桧郑重点头。

在赵天何的规则下,如今他已经不缺钱了。

他想要的是,封王拜相!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赵天何的游戏规则!

“还有其他疑问吗?”赵天何问道。

“微臣没有疑问了!”

赵天何挥了挥手。

秦桧立马下跪告辞。

秦桧走了后,赵天何便把赵辰星找回来,督促她修炼葵花宝典。

这丫头不爱读书,对练功这件事,倒是很上心。

两人盘坐在一起,一同修炼。

不到半个时辰,外头就传来刘琦的通报。

司马光和苏轼,带着新的试题,前来拜见。

赵天何让赵辰星端茶送水,

让司马光和苏轼等着。

两人受宠若惊,在赵天何对面跪坐着,等赵天何看试题。

第一页,是司马光他们罗列的古诗,还有题目。

赵天何觉得,古诗考题,主要考核的,不是文化素养的东西,而是精神素养。

于是勾选了一些,与爱国、家国、情操、品德相关的诗词,顺便还列举了几个,前世高考中出现过的诗歌题目。

补充完毕后,赵天何看了看其他题目。

算术题全是古字,看起来有点头大。

但现在还得改革算数,很麻烦,而且很难落实。

至少得等工部稳定下来再说。

他暂时略过算术题,看向常识题。

司马光,写了十道与工匠相关的常识题。

第一道,考核的是榫卯结构,属于工部中建筑的内容。

题目不算太难,主要是询问什么是榫卯结构,生活中哪里可以应用,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赵天何很满意这个题目,确实是常识。

第二道,考的是,如何剥离稻壳。

农业和工部结合的常识题。

第三道,考的是,几种乌瓦结构的大概费用和成本。

赵天何手指敲了敲桌面,在旁边补充了一下。

不同地方物价不一样,这种题目没有意义,建议改成乌瓦是什么泥土烧制的。

一个个题目看过去。

有一半题目,被赵天何修改。

当赵天何把试题还给司马光的时候,司马光有些疑惑。

“陛下,为何您把十个题目都修改批注了?”

赵天何道:“全都要考!”

“回头阅卷的时候,先看这十题!”

“十题全错的,直接就不予通过,其他题目,就更不要阅卷了!”

司马光眼睛一亮。

这一招漂亮,可以给他们内阁,省下大量的阅卷时间和精力。

苏轼迟疑道:“这般做法,会不会不公平?”

赵天何道:“朕要的是,能够干实事的官员,不是那种,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

苏轼顿时接不上话。

“好了,督促秦桧准备好造纸术和印刷术后,你们和他合作,用最快的速度,将其印刷出来,把试卷送往江山各地!”

“是!”

二人领命。

他们知道,现在时间很急,工部只要一天没有重组,那么朝廷的秩序,就会多混乱一天。

这对朝廷威望、军队力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两人就要离开的时候。

赵天何又喊了一声:“司马光!”

司马光赶紧作揖。

赵天何道:“今天,梁师成,在朝堂上提出,让文才体系的文人,只有三年的晋升时限,要求三十五岁之后,不得再考试!”

“你把这件事,通报全国,最好在朝廷邸报上也加以宣传!”

“记住,鸣谢梁师成,这是梁师成提出来的,并强烈要求的!”

司马光听到这话,想了一下,就反应过来。

赵天何,这是要坑梁师成。

这个条件一出来,到时候,所有想要走文才体系的寒门书生,全都会恨上梁师成!

这样一来,李党和牛党,将会更加分割。

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地方,地方世家垄断科举推荐制度。

三年时限的新制度。

相当于推荐制度的变种,但却更加公平。

这叫所有寒门学子,不用担心没有人脉无人举荐,直接就能参加科考,步步晋升,并且在三年内,那些滥竽充数,或者能力不足的,就会被筛选下去。

就算走关系,也没办法继续站着坑位。

这样一来,就能保证牛党的人才一直保持年轻和流动。

牛党的血液,将会无比新鲜,不像是李党逐渐踏入腐朽。

三年之策,虽然让人恶心,会令所有读书人唾弃。

但绝对是朝廷积极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最需要的,也是最精妙的良策!

黑锅,让梁师成去背!

而好处,全让朝廷享受!

太妙了!

“陛下圣明!”司马光明悟之后,激动地高呼道。

苏轼也回过神来,佩服道:“此消彼长之下,大宋朝廷,将会重新恢复真正的繁华盛世!”

“少拍马屁了,多去催促秦桧!”

“另外,把阅卷的班子搭建起来,别耽误时间!”

赵天何挥了挥手,把两人赶走。

“陛下万岁!”

二人磕头后,带着兴奋的神色,一同离去。

“虽然他们的屁股,偏向牛党!”

“但总的来说,还是热爱这个国家的!”

赵天何看着他们离去,不由感慨了一声。

接着一扭头,就看到赵辰星歪着头,努力思考着。

赵天何道:“你觉得,刚刚朕的计划,有什么利弊?”

“啊?我不知道啊!”

赵辰星一脸懵逼,道:“我连字都没学会几个呢!”

赵天何,是真的想要培养出心腹。

于是耽搁了一点修炼的时间,给赵辰星,里里外外讲解了一遍。

这丫头,差点听晕过去。

但赵天何又考验了几个问题后,能看到,她确实有尝试在学。

毕竟穷人家出身,有些事再不喜欢,他们也会努力向上攀爬。

当天下午。

朝廷内阁,就发出公告,宣布了文才体系的考核策略。

并宣布,今年的补充考核,将会有朝廷特殊优待,将会直线选拔,充盈工部任职。

但接下来,司马光,又公布了三个限制。

第一,选择文才体系的书生,以后再也不能参加秀才体系的考试。

第二,选择文才体系的书生,不同于秀才体系需要各地父老、大儒、县令提交举荐信,而是有着三年晋升与三十五岁的时间和年龄限制。

第三,文才体系,只能免税三年。

这三个点,让那些,渴望去工部,一飞冲天的文人,全都气炸了。

凭什么,要强加这么多限制?

他们要是选了这条路,岂不是无路可退了?

他们很火大!

接着,就看到公告下面,有一条“鸣谢”的内容。

鸣谢:感谢梁师成大人,在朝堂上正言直谏,定下三条限制,规范全新的科举补充考的体系!

继续阅读:第二百零四章 众矢之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第一昏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