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垂拱殿。
皇帝处理政务的时候,有些心神不宁。
谈判的结果,皇帝不怎么在意,因为不论怎么谈,还得他点头。
关键是这次谈判,是太子第一次主持事情。
韩师古是燕国的丞相,老奸巨猾,极为老辣。一旦在韩师古强大的压迫下,万一太子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子扛不住压力呢?
有的人平常无法无天,处处强势霸道。一旦遇到事情,立刻怂了,没了胆子,更是外强中干的软骨头。
有的人平常不吭声不出气,却在关键时候仿佛有着撑天拄地的勇气,能撑起国家的脊梁。
太子的初次表现,很关键。
这一次太子没有畏缩,以后做事情就有胆魄。
在皇帝无心处理政务的时候,马康躬身在一旁。作为皇帝昔日东宫的老人,现在的太监总管,马康对皇帝的心思一清二楚。
马康安慰道:“陛下,太子殿下一贯聪慧,肯定没事儿的。陛下年轻时,便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太子殿下定然如此。”
皇帝叹息道:“太子顽劣,哪有什么镇定?”
马康却笑着摇头,嘴上说着太子的好话,说太子一定不负皇帝的信任,一定能完成皇帝的托付。
这样的聊天中,没过一会儿就有太监回来,禀报道:“陛下,双方的谈判开始了。不过刚开始,就闹了个笑话。”
皇帝问道:“谁出笑话了?”
太监道:“北蛮!”
皇帝瞬间就来了兴致,问道:“说说看,是什么笑话?”
太监回答道:“燕国的公主耶律蓉作为北蛮使团的副使,跟随韩师古一起来出使。”
“谈判刚开始,耶律蓉故意找茬,说天下文脉在燕国,而不在于我大周,还说北蛮有一副人人都知道的对联。”
“上联名为‘烟锁池塘柳’,让太子和李主簿等人对一对,要借此打压我们。”
“没想到,这幅对联是李主簿卖给文华楼,一直挂在文华楼门口的。”
“当时,耶律蓉就闹了个笑话。”
“旋即,耶律蓉又嘲讽李主簿,说李主簿冒领人家的对联,嘲讽李主簿怎么不说三国演义也是他写的。”
太监正色道:“太子听到耶律蓉的话,当时就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
皇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高声道:“她是真的没想到,三国演义是李凡写的。”
太监道:“陛下圣明。”
皇帝脸上多了些笑容和期待,正色道:“看样子,这两个小年轻颇为稳重,负责谈判应该没什么问题。”
马康接过话,捧着道:“太子殿下毕竟是真龙种,陛下英明神武,太子睿智聪明,岂会差了呢?”
皇帝抿嘴一笑,颇有些得意。
“报!”
恰在此时,又有太监急吼吼跑进来。
太监丝滑的跪在地上,滑跪了一段距离停下,高声道:“陛下,出大事了,谈判崩了。”
皇帝神情愣住,皱眉道:“发生了什么事?”
太监回答道:“北蛮使团气哼哼的离开了,已经不再谈判。”
“具体情况,是北蛮提出条件,让我们赔偿他们出兵的损失,詹事府主簿李凡直接拒绝,拍着桌子说,和北蛮没什么好谈的,说现在不是以往,还说寇可往我亦可往。”
当即,太监又转述了一遍李凡的话,还说了太子给李凡撑腰的话。
皇帝听完后若有所思。
李凡对北蛮强势,不是什么坏事儿。
太子不惧北蛮,全力支持李凡,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这是君臣相得!
有这样的一条心,他们才能做成事情。
只是,有些不稳重而已。
皇帝既然让太子去谈判,就做好为太子擦屁股的准备,摆手道:“行了,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太监转身退下。
皇帝起身背着手踱步,思考着谈判崩了,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只是有俘虏在手,皇帝心中也有些底气,并没有丝毫的惧怕。
没过一会儿,太监进来禀报道:“陛下,太子和李凡求见。”
皇帝吩咐道:“传!”
旨意传下去,太子和李凡联袂入宫,齐齐向皇帝行礼。
皇帝明明没有怪罪,却仍是板着脸,呵斥道:“让你们负责谈判,不要丢了国朝脸面即可。你们倒好,直接把人气走了。”
太子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哼声道:“父皇,这事儿不怪我们,都是北蛮狮子大开口。”
“更何况谈判而已,总不能一见面就谈成,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这一回,是咱们取胜。”
“前线的将士浴血拼命,用血肉和性命换来胜利,我们岂能随随便便的答应北蛮,屈服北蛮呢?”
“要打,我们奉陪到底。”
“要谈,就好好谈。”
太子自信道:“李凡说了,北蛮这一回是有求于人,嚣张跋扈的北蛮都求和,可见他们日子过得不好,所以咱们不着急。不过接下来,北蛮可能要使阴招。”
皇帝听到这番话,朝李凡投去赞赏神色。
不错,不错嘛!
太子一向顽劣,在李凡的影响下,能说出这样的一番人话,倒是成熟了许多。
皇帝赞许道:“李凡,你很不错。”
李凡神情谦虚,说道:“陛下过奖了,臣什么都没做。”
太子皱眉道:“父皇,说话的是儿臣,主持局面的是儿臣,您怎么不夸奖我,反而去夸奖李凡呢?”
皇帝说道:“你也很好,可以了吧?”
太子喜滋滋的应下,继续道:“父皇,李凡说北蛮会使用盘外招,让投降派的软骨头施压,借此逼迫您让步。这事儿,您千万不能退让啊。”
皇帝捋着胡须,看李凡的眼神愈发赞许。
年轻,有无穷的未来。
有骨气,是国家的脊梁。
更有能力,有判断力。
关键李凡娶了曹悦,也是皇帝的晚辈,是自己人。这样的人用起来,就是最好用,也不用担心的。
皇帝沉声道:“李凡,朝廷的官员来逼迫朕,你认为该怎么办?”
李凡说道:“陛下,其实主张投降的大臣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们嘴上说为百姓考虑,说担心前线的士兵战死,担心朝廷因为大战混乱,乃至于担心天下苍生,都是幌子。”
“实际上,他们自私自利。”
“一旦涉及他们自身的核心利益,他们的立场就会改变,可以从投降派变成主战派。”
“如果他们联袂入宫逼迫,陛下可以这样做……”
当即,李凡阐述了详细的策略。
太子听完大喜,说道:“父皇,李凡的策略可行,正好看看这些人的嘴脸。”
皇帝思索了一番,也捋着胡须笑道:“既如此,朕就拭目以待,等着北蛮煽动舆论,等着投降派的人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