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整整一夜,是在哪住的,又是和谁,这些事燕夫人也是非常关心的。
但眼下家中许多人都在,难保没个心眼儿不好嘴巴碎的,别说听了些什么话儿,就是没听什么,她们出去了也能描摹的跟见到了似的。
方才得知女儿突然回来了,燕夫人一时惊喜便没有顾上安排什么,忙就赶了过来。
此时也不好让这里的众人马上回去,不然真当有什么不能见人的事情,要遮着盖着似的。
“昨日城里众人都去汴河边游赏,女儿也便随着众人一起去了。”金盏顿了顿,一脸的懂事。
燕夫人一听有许多人在,这便更放心了。昨日那么多的人都在一起,有什么事大家是都能看见的。
就算以后有什么人去说嘴,也是平白无故了,毕竟汴河旁的所有人便是人证。
“那之后呢?”燕夫人问道。
“忽然下了雨,就只好找了一处淋不到雨的地方,躲了一宿。”
初茗没有说山洞,原因很简单。汴河附近是常常有人逛的,可昨日沈渡带自己避雨的山洞却鲜为人知。
她若是直接说出个山洞来,一则众人不信,二来再引出许多话,倒解释不清了。
燕夫人闻言,若有所思点点头。
汴河她当然是知道的,女儿说淋不到雨的地方,那附近只有一处亭阁了,想来可能是那里了。
“亭子四面透风,一夜过去,可不得凉到。”燕夫人担忧的说道。
初茗知道燕夫人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也就将错就错了。
昨日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的,要是全部说出来,那以后自己就可以不用待在燕府了。
“娘亲不必担心,我好好的呢。”初茗说着,嘴角上翘。
燕夫人看着心无城府的女儿,无奈的笑了笑,“这孩子。”
燕夫人一笑,屋内的气愤缓解了不少。那些同来的仆妇丫鬟见自家姑娘并没有遇上什么大事,都觉得有几分无趣和扫兴。
按理说自家姑娘平日间待众人是很不错的,可眼下看到她毫发无损,却觉得多少有些不自在。
再看到和自家姑娘一起回来的金盏也是好好的站在一旁,越发觉得有些看不过眼。
似乎还是希望她们出点什么事儿的好。至于为什么,她们是不会去想的。
许是成日间都待在家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太无聊的了吧。
初茗见燕夫人笑了,知道她不会再过问昨日的事情,对一旁是金盏眨眨眼。
金盏自燕夫人进屋时,整个人便似被架在火上烤着一般,还是那种一边烤一边翻着个的烤法。
不仅如此,还能听到自己一颗心一直噗通噗通跳个不停,像是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一样。
金盏觉得若是夫人此刻问起什么话来,别说回答了,恐怕她连声儿都发不出来。
她太害怕了,昨日到现在的经历,简直比她活过的这些年加起来,遇见的事儿还要多,她哪里说得清楚。
“娘亲,这博古架上怎么落了灰了?”初茗突然一问。
燕夫人一滞,不懂女儿的意思。
众人更是愣住,自家姑娘这突然间问的什么问题啊,没头没脑的。
虽然众人觉得初茗的问题很蠢,但还是“哗——”的一下,都偏过头,去看一侧的博古架。
青瓷仿古尊、牙柄缂丝扇、剔红梅花盒、白釉团莲小盖罐……都是件件值钱的摆件,哪里还能看到灰啊。
初茗看着众人的表现,轻笑出声。
“娘亲,差人来收拾收拾吧。”初茗反握住燕夫人的手,摇了摇。
燕夫人看着女儿微微侧着的头,佯装不懂,只是微笑。
这孩子分明是想为伺候她的那些个仆妇婢女们求情,竟这般弯弯绕绕的。
初茗见燕夫人笑了,知道她已是同意,只是有意和自己开玩笑,于是故意将身体微微探出,指着廊下的几盆芍药。
“您看,您看,这么好好的花儿,得找些好的人培植着才好呀。”
初茗一边说着话,作势便要拉着燕夫人起身去廊下看芍药花。
燕夫人被女儿闹得不行了,只好笑着将她拉住站好。
“又不是个猴儿,都这么大了,一时半刻都坐不住。”
燕夫人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嘴上虽是责怪的花,语气中却全是疼爱之意。
初茗轻笑出声,看着燕夫人只笑不说话。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
看着自己唯一的女儿,燕夫人没有不肯答应的。何况这个女儿又生的娇俏可爱,聪敏懂事。
“娘亲真好。”初茗见母亲应准了,忙说了一句。
众人见夫人和姑娘这里说定了,也都马上换上一副笑模样,夸奖起初茗。
至于刚才到底初茗和燕夫人说了些什么,已经是无人再深究了。
“你去通传一声,让那些派出去的人都回来吧。”燕夫人正色对身旁的丫鬟吩咐道。
丫鬟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刘嬷嬷,”燕夫人对自己的奶娘说道:“你亲自去,差人告知二老爷府上一声。
“老身这边去。”刘嬷嬷行了一礼。
她眼皮翻了翻,看了一眼笑容满面的初茗,并不言说什么。
姑娘一夜未归,大人又远在外地,心急如焚的夫人不得不找二老爷相助。
现在姑娘回来了,自然是要去告知一声。这件事派了别人去自然是不行的,一则话说不明白就是误了差事,二来对姑娘的名声也不好。
她是办事办久了的,当然知晓其中轻重。因此才会被夫人派去做这件事。
她是夫人的奶母,为夫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只是夫人太惯着姑娘,总归不好。
譬如方才姑娘说什么避雨地方的事情,夫人大约也是听出不妥的,只是当着家下众人不好直言罢了。
回头她得找个机会劝劝夫人,让家里这个贪玩的姑娘收收心才是,别等到真的闯了什么祸事,那就不好收场了。
众人见刘嬷嬷离开了,估摸着这件事也就这样了,没什么新鲜可看了。
燕夫人管理家中事务多年,对家中众人的心思多少是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