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大楚的那个公主当初有多过分,就只算她故意害李云,并且险些导致李云丧命的次数就不下于十次。
真正的李云,早就已经死在了大楚公主的手上。
更何况,如果真的和亲了,赵惊凤得多伤心。
将军府,李云到的时候赵惊凤正在跟赵远甄一起吃饺子。
赵远甄刚看到李云,连忙热情的邀请他坐下。
“陛下来的正是时候,我们在吃饺子,一起来尝尝吧!”
李云点了点头,安稳的坐下,赵远甄当即给他盛了一盘饺子。
“陛下不要嫌弃,我们军中人不拘小节,没有食不过三的规矩,吃饱为止!”
李云轻笑一声,他也没有食不过三的规矩,毕竟当初在大楚的时候,能有吃的都很难得。
要是再守着那些死规矩,怕是早就饿死了。
“无妨,吃饭就应该吃饱。”
赵惊凤推了推面前的醋,“陛下,蘸吗?”
李云当即开口道,“战!朕要御驾亲征!”
赵惊凤跟赵远甄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他们并没有得知李云要御驾亲征的事。
李云开口解释道,“大楚要送公主和亲,朕拒绝了。”
赵惊凤听到公主和亲,还没来得及失落,就被李云后半句话逗笑了。
“原来是这样。”
赵远甄立刻回答道,“好!我还能再战,大楚虽然一直休养生息,但是他们早就不擅长打仗了!”
大楚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经商,将士们早就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再上战场肯定会不适应。
想要拿下大楚,并不难。
翌日,众朝臣于皇宫内上朝之时,李云正式表明,要坚决与大楚一战。
诸位大臣纷纷同意,毕竟现在距离天下大一统,只剩下一步之遥。
他们也期待能够载入史册的那一刻。
邱道源开口说道,“陛下,现在我大梁兵强马壮,更有将士五十多万,届时陈兵边境,定能让大楚露出怯意!”
李云点了点头,“不错,朕也是这么想,那便由朕御驾亲征,谁愿随朕一战?”
赵远甄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臣愿意往!”
赵惊凤也不甘落后,“陛下,臣也愿往!”
虎贲将军一看,这功劳不能都被赵家抢了去,当即出列。
“陛下,末将也愿意!”
李云哈哈一笑,“好,那众位将军,就随朕前往大楚边境!”
大梁陈兵边境的消息传到大楚,大楚的皇帝顿时坐不住了。
不是已经提出和亲了吗?怎么那么快大梁就陈兵边境了?
尤其是在得知大梁派出了足足有四十万兵马的时候,大楚的朝臣已经开始惶惶不安。
甚至有人计划着说服大楚的皇帝尽快投降,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大楚皇帝却并不愿意如此,顿时决定举全国兵力,与大梁一战。
李云并没有坐等时机,而是率先亲领了十万兵马发动突袭。
赵远甄跟赵惊凤则是各带十万人马,从侧方攻击。
虎贲将军带领十万人马殿后。
等大楚反应过来的时候,边关已经彻底失守。
这一仗打的大楚溃不成军,除了大楚的皇帝想要抵抗到底,其他人均选择投降。
最终,大楚的朝臣决定发动政变。
三日后,大楚的丞相带领着大楚皇帝的头颅投降。
李云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大楚投降,自此,大楚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建元元年,四月二十,李云历经几个月,将三分天下尽数收入囊中。
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从此天下只有大梁一个国家。
回到京都后,李云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庆功宴。
就连在外游历的公输厌也回来了。
白锦堂鬼鬼祟祟的找到了李云,嘿嘿傻笑着。
李云叹了口气,“有什么话就说吧。”
白锦堂摸了摸鼻子,“我想要三座金矿……”
李云拿出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契书,丢给了白锦堂。
“给你备好了,拿着吧。”
白锦堂顿时眉开眼笑的把契书塞进了怀里。
“多谢陛下赏赐!”
翌日,李云下旨封王仁年为皇商,统管天下商路。
封赵远甄为一等护国公,赏黄金万两,可面圣不行跪拜之礼。
封邱道源为一等辅国公,赏黄金万两,可面圣不行跪拜之礼。
等赵惊凤为神威大将军,赏黄金万两。
封萧凌风为平安候,赏黄金千两,享世袭罔替。
封虎贲将军为兵马大将军,赵远甄先前的那些副将也都一一被封赏为将军。
其他人也都各自论功封赏,唯独白家,在封赏之外。
但是谁都没有觉得不妥,毕竟白锦堂跟李云是朋友,更是兄弟,他想要什么完全不需要封赏。
李茯苓从宫中回来后,照例先去院子里看望萧皇后。
每天李茯苓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教萧皇后读书写字,正常交流沟通,就像她小时候萧皇后教她那般。
可这次,没封李茯苓开口说话,萧皇后率先开口了。
“茯苓?我的女儿……”
李茯苓顿时湿 润了眼眸,哽咽了片刻。
“母后,你……清醒过来了?”
萧皇后点了点头,“是啊,清醒过来了。”
李茯苓欣喜若狂,连忙抱住萧皇后。
“太好了,我去告诉皇兄!”
萧皇后连忙拉住了李茯苓,面色上闪过一丝愧疚。
“不必了,我没脸见他,不要告诉他我想起了以前的事。”
萧皇后惆怅的看着院中树木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李云现在已经成了天下共主,她当初既然放弃了这个儿子,就不应该在李云有了如今的成就后再去打扰他。
李茯苓点了点头,她能明白萧皇后的意思。
“你皇兄,对你好吗?”
李茯苓点了点头,“好,非常好!”
“那,他还好吗?”
“好!皇兄五月初六就要大婚了,娶得是赵大将军的女儿,赵惊凤。”
“那就好……”
建元元年,五月初六,帝后大婚,举国欢庆。
建元元年,五月初七,李云下旨封白锦堂为永安王,赐婚长公主李茯苓。
至此,大梁风调雨顺,国祚绵延。
外敌皆清,更有精兵良将坐镇,文武朝臣和睦相处,将相和,天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