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读书人不好劝
十光2022-03-31 10:092,105

  历史值得借鉴,但不能用来模仿。每一个时期的历史,都有它自己独有的特征和独特的运行方式。

  而且是唯一的。

  面对吴中行提出的“萧规曹随”,水墨恒很不以为然,可为了不激起大家反对的情绪,还是没有公然提质疑或任何的鄙视,只不过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我承认,‘萧规曹随’也许所有人都会做。”

  这句话是用来缓和矛盾的,水墨恒本心可不这么认为。

  稍顿了顿,随即将话锋一转,只紧紧抓住问题的重点:“但吴编修不要忘了,无论是萧规,还是曹随,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得到皇上的支持。”

  水墨恒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即便吕调阳能够胜任首辅一职,也能很好地执行萧规曹随,可皇上不同意不喜欢一切白搭。

  在这个时候,皇上和太后决不允许吕调阳上位。

  又一次提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艾穆再次发声:“我不信皇上拧得过朝中所有大臣,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皇上和太后肯定会让步。”

  水墨恒带着几分无奈的表情:“老兄,关键不是朝中所有大臣与你们的想法一样啊,总还有人支持夺情的。”

  “所以,跟你们就无话可说。”艾穆愤愤然。

  “来来,咱们还是走一个,干。”水墨恒不得不又举起酒杯,这真没辙,一说就激动,只能借酒来缓解。

  艾穆不甘心地闷了一口。

  水墨恒将目光投向其他几个,其他几个也都喝了一杯。

  场面稍微平缓一些。

  水墨恒接着用非常缓慢的语速说:“皇上和太后夺情的心非常坚决,而且首辅也没有回家守制的意思。所以我建议各位不要轻易挑战他们的权威,否则受伤害的是你们。”

  艾穆正准备出言反驳。

  水墨恒笑着抬了抬手,示意他不要激动,先将话听完:“十年寒窗中进士不容易啊,何必与自己的前程过不去呢?关于夺情,除了与礼法不合,还有什么坏处或对谁不利呢?”

  “仅国家礼法这一条,难道还不够吗?”艾穆驳道。

  “而且夺情有违孝道。”赵用贤在旁补充。

  “我们也是为了国家为了朝廷,至于我们个人的前程,这时又何足惜哉!”吴中行如是般说。

  “哼,最坏的结果,大不了被逐出京师。”艾穆气嘟嘟的。

  “此时皇上还小,不知道夺情的后果,日后世人自有评说。”张位一直没说话,这时也插了一句。

  “……”

  反正你一句我一句,顿时间又嘈杂起来。

  “这帮腐儒!他娘的,跟你们说不明白似的,一个个脑袋像生了锈。”水墨恒心里头不禁骂道,若放在平时,以他的性子,不动手也要开撕了。

  冷静冷静,但还是一再告诫自己,耐着性子抬手说:“大家稍安勿躁,且听我说。我就想问在座各位一句,你们坚决反对夺情,到底对谁有好处呢?”

  “我们岂是计较好处之辈?”艾穆道。

  “好,就算你们全都不计较什么好处坏处,可总得考虑皇上、太后、首辅,还有全天下百姓的感受吧?”

  尽管水墨恒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自己要冷静,可还是忍不住将说话的声音拔高了些:

  “你们反对夺情,皇上不开心,太后不开心,首辅不开心,而你们也会受到打压和伤害,冒着这么大的风险,那这种事儿何必义无反顾地去干呢?”

  “你们心中肯定也清楚,皇上和太后不开心,会廷杖你们,将你们逐出京师,而首辅不开心,会在他任职期间不启用你们,为了一个死的‘礼法’,让活的那么多人不开心,值得吗?”

  “而且,我明确地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一意孤行,执意要上本反对夺情,一定会惹怒皇上和太后,你们会受廷杖之罚,然后全部被逐出京师。”

  赵志皋见水墨恒也来了情绪,担心将局面搞僵了,笑着说:“水少保,正如明成兄所说,皇上现在还小,不知道夺情的后果,倘若我们将道理讲清楚,皇上也许会采纳。”

  水墨恒肯定地回道:“如果采纳了,你们当然觉得皆大欢喜。但我告诉你们,皇上和太后绝不会采纳。”

  “水少保为何如此肯定?”赵志皋眼瞧着气氛不对,有点火药味儿,小声追问了一句。

  “我就是这么肯定。”水墨恒只能这么回答,不用想也只有这样回答,总不能说:“我与你们不是一个同时代的人,来自于未来,知道历史的走向吧?”

  艾穆愤然把桌子一锤,发誓般嚷开了:“即便坏到这种地步,我艾某也在所不惜。”

  “对,和甫兄说得对,这才是咱读书人的气节。”吴中行立马儿大声附和道。

  “操,你们这一个个的,特么就像是北极顽固不化的冰川。”水墨恒心里头又骂,真想挥拳揍他们几下。嘴上叹了口气,问:“这么说你们一定要上本反对夺情喽?”

  吴中行举起手中的本子,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愤然说道:“明天一早,我就到午门前递本。”

  明朝规矩,大凡官员投递奏本,都要先交给通政司转呈,但这样速度很慢,还有可能被司礼监扣押。

  如果需要急投的话,则需要官员自己起早,到会极门前投递。在此值守的太监,就会立刻送进乾清宫,交到皇上手中。

  如果守值太监有心不肯转呈,官员则可以敲登闻鼓,只要这登闻鼓一响,整个紫禁城都能听见,皇上想不看奏本都不行。

  水墨恒看了吴中行手中的奏本一眼。一看那奏本的封皮,就知道那是一份已经誊正的题本。

  题本有不同的规格。

  早在洪武年间,高皇帝便对各个衙门的文移纸式作了严格的规定,两百年来一直没变。

  凡一品二品衙门,文移用纸分三等,一等高二尺五寸长五尺,二等长四尺,三等长三尺。

  三品至五品衙门,文移用纸高二尺,长二尺八寸。

  六品和七品衙门,文移纸高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

  这都是定式。

  每日通政司收到各地各衙门的奏本,一看规格就知道是几等衙门,然后分好类转送到皇上那儿。

  吴中行是翰林院编修,官为五品,所以用的规格是高二尺长二尺八寸的题本。

继续阅读:第五百三十一章、谁的功劳最大?如何评判孝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万历闲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