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来说,《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旷世之作,它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所达到的高峰,可能至今仍然无人能够超越。但正如再美的玉石可能也会有微瑕一样,《红楼梦》也并非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实际上,它从故事结构的安排以及到人物命运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情节、细节描写上,仍然存在不少明显的不足或毛病。不光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之间存在着许多不接榫的问题,即使在前八十回当中也存在不少相互冲突的问题,对此不少红学大家都曾有过专门的论述。
比如,在第八十八回“贾珍鞭悍仆”一节中,就明显存在着人物、事件不合理、不衔接的地方,似乎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节存在的问题,现在不妨提出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我们先看原文是如何写的:
却说贾母刚吃完了饭,盥漱了,歪在床上说闲话儿。只见小丫头子告诉琥珀,琥珀过来回贾母道:“东府大爷请晚安来了。”贾母道:“你们告诉他,如今他办理家务乏乏的,叫他歇着去罢。我知道了。”小丫头告诉老婆子们,老婆子才告诉贾珍。贾珍然后退出。
到了次日,贾珍过来料理诸事。门上小厮陆续回了几件事,又一个小厮回道:“庄头送果子来了。”贾珍道:“单子呢?”那小厮连忙呈上。贾珍看时,上面写着不过是时鲜果品,还夹带菜蔬野味若干在内。贾珍看完,问向来经管的是谁。门上的回道:“是周瑞。”便叫周瑞:“照帐点清,送往里头交代。等我把来帐抄下一个底子,留着好对。”又叫“告诉厨房,把下菜中添几宗给送果子的来人,照常赏饭给钱。”周瑞答应了。一面叫人搬至凤姐儿院子里去,又把庄上的帐同果子交代明白。出去了一回儿,又进来回贾珍道:“才刚来的果子,大爷曾点过数目没有?”贾珍道:“我那里有工夫点这个呢。给了你帐,你照帐点就是了。”周瑞道:“小的曾点过,也没有少,也不能多出来。大爷既留下底子,再叫送果子来的人问问,他这帐是真的假的。”贾珍道:“这是怎么说,不过是几个果子罢咧,有什么要紧。我又没有疑你。”说着,只见鲍二走来,磕了一个头,说道:“求大爷原旧放小的在外头伺候罢。”贾珍道:“你们这又是怎么着?”鲍二道:“奴才在这里又说不上话来。”贾珍道:“谁叫你说话。”鲍二道:“何苦来,在这里作眼睛珠儿。”周瑞接口道:“奴才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老爷太太奶奶们从没有说过话的,何况这些零星东西。若照鲍二说起来,爷们家里的田地房产都被奴才们弄完了。”贾珍想道:“必是鲍二在这里拌嘴,不如叫他出去。”因向鲍二说道:“快滚罢。”又告诉周瑞说:“你也不用说了,你干你的事罢。”二人各自散了。
贾珍正在厢房里歇着,听见门上闹的翻江搅海。叫人去查问,回来说道:“鲍二和周瑞的干儿子打架。”贾珍道:“周瑞的干儿子是谁?”门上的回道:“他叫何三,本来是个没味儿的,天天在家里喝酒闹事,常来门上坐着。听见鲍二与周瑞拌嘴,他就插在里头。”贾珍道:“这却可恶。把鲍二和那个什么何几给我一块儿捆起来!周瑞呢?”门上的回道:“打架时他先走了。”贾珍道:“给我拿了来!这还了得了!”众人答应了。正嚷着,贾琏也回来了,贾珍便告诉了一遍。贾琏道:“这还了得!”又添了人去拿周瑞。周瑞知道躲不过,也找到了。贾珍便叫都捆上。贾琏便向周瑞道:“你们前头的话也不要紧,大爷说开了,很是了。为什么外头又打架!你们打架已经使不得,又弄个野杂种什么何三来闹,你不压伏压伏他们,倒竟走了。”就把周瑞踢了几脚。贾珍道:“单打周瑞不中用。”喝命人把鲍二和何三各人打了五十鞭子,撵了出去,方和贾琏两个商量正事。下人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也有说贾珍护短的;也有说不会调停的;也有说他本不是好人,前儿尤家姊妹弄出许多丑事来,那鲍二不是他调停着二爷叫了来的吗,这会子又嫌鲍二不济事,必是鲍二的女人伏侍不到了。人多嘴杂,纷纷不一。
从文中描写可以看出,“贾珍鞭悍仆”一事发生的地点在荣国府。众所周知,贾珍是宁国府掌门人,因而他要管事,除两府诸如祭奠祖宗、对外活动、节日宴会等共同的一些事务外,一般管的都应该是宁府的事,而不会到荣府来处理日常事务,荣府自有管家贾琏和王熙凤夫妇去管。因为两府早在宁国公、荣国公时代,就已经是分户而过的两支人家,虽然到红楼故事开始的时候,两府关系仍然十分紧密,但毕竟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管理上各自为政。当然,如果哪一府的主要管理者要长时间外出,或者一时因别的事无法正常处理日常家务时,委托另一府的负责人来料理一下,也是常有的事。比如,东府给秦可卿办丧事,贾珍聘请了西府的王熙凤来协理;宫中一个老太妃死后办丧事期间,尤氏也曾帮助照管过一阵子荣府。
但是,“贾珍鞭悍仆”一事发生时,贾琏并没有长时间外出,也没有别的事让他委托贾珍来荣府管事。然而书中却写道:“到了次日,贾珍过来料理诸事”。我们先看看贾珍这次到荣府,料理的都是些什么事:“门上小厮陆续回了几件事,又一个小厮回道:‘庄头送果子来了。’贾珍道:‘单子呢?’那小厮连忙呈上。”看看,这些属于荣府的日常琐事,平常都是贾琏凤姐在处理,这会儿却由宁府大爷贾珍去一一处理了,岂不是一件奇怪而不合情理的事情!贾珍料理这些事时,贾琏干嘛去了呢?从下文“正嚷着,贾琏也回来了,贾珍便告诉了一遍”可知,贾琏只是临时不在场而已,并未出远门,也没有为别的什么大事而忙。但即使贾琏一时不在,也轮不到贾珍去管这些,这不是贾珍应该去管的事啊!贾珍代替贾琏王熙凤来处理,说好听些叫越俎代庖、为人作嫁,说难听些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让贾琏凤姐夫妇情何以堪!这是此情节中第一个不合理之处。
贾珍正处理着庄头送果子的事,鲍二来了,要求贾珍“原旧放小的在外头伺候罢”,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求调动工作岗位,原因是在荣府干得不讨好、没地位,而且还时常与别人有摩擦。这鲍二是谁呢?说起来就复杂了,这也是《红楼梦》前后不接榫的一个人物,有关鲍二的错讹及混乱,其实被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书中前后出现了两个叫“鲍二”的人。一个是王熙凤生日那天,其老婆和贾琏通奸的鲍二。由于被王熙凤抓了个正着,这鲍二媳妇自觉大祸临头,便上吊死了。贾琏为了息事宁人,背着王熙凤给了鲍二二百两银子,让他再娶一个。这鲍二得了银子,也没有为此闹事,便继续在贾琏手下做事。另一个是贾琏偷娶尤二姐时,贾珍“给了他一房人,名叫鲍二,夫妻两口”,专门来服侍尤二姐。可见,这前后出现的“鲍二”,不是同一个人,一个属于荣国府,是贾琏的旧仆;一个来自宁国府,成了贾琏的新仆。两个仆人名字都叫“鲍二”,称呼起来不方便,因而显然是作者的笔误。符合情理的处理办法应该是,或者把两位“鲍二”合并为一个人,或者给其中一位另起一个名字,这样便于把他们区分开。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却不合理,这两位都叫“鲍二”的人,在书中引起了很多混乱,让一般的读者搞不懂,他们到底谁是谁。
从“贾珍鞭悍仆”这段文字实际描述来看,此处的“鲍二”,一定是原来属于宁国府的那个“鲍二”,否则他不会在见到贾珍时说:“求大爷原旧放小的在外头伺候罢”。贾珍最先派鲍二两口子,在小花枝巷贾琏的别宅里服侍尤二姐,后来王熙凤将尤二姐骗进荣府,鲍二跟着到荣府来也顺理成章。然而读到这一段的末尾时,读者发现此处的鲍二,似乎又不是原来属于宁府的那个鲍二了。何以见得呢?请看“贾珍鞭悍仆”之后,下人是如何议论的:“也有说贾珍护短的;也有说不会调停的;也有说他本不是好人,前儿尤家姊妹弄出许多丑事来,那鲍二不是他调停着二爷叫了来的吗,这会子又嫌鲍二不济事,必是鲍二的女人伏侍不到了。”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这里所提的“鲍二的女人”,明显的是指王熙凤过生日时,与贾琏通奸的那个鲍二的媳妇,因而这里的鲍二又是荣府的那个鲍二。书中从未写过宁府的鲍二媳妇,“服侍”过哪个主子,因而这里的鲍二,肯定不会是宁府中的那个。看看,作者在此把两个“鲍二”,当成同一个人去写,结果让读者越看越糊涂了,分不清究竟谁是谁。这是此情节中第二个不合理之处。
再来分析一下“贾珍鞭悍仆”,这样的情节安排究竟是否完全合情合理。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鲍二可能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意,但又无处发泄郁闷的心情,于是总拿比他过得风光的周瑞来说事。周瑞夫妇作为王夫人的陪房,想必是王夫人的心腹、亲信,而且俩人也颇得贾琏和王熙凤的重用。其中周瑞“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只在春秋两季时比较忙,平时闲暇时就负责带少爷们出门;周瑞家的相当于王夫人的私人秘书或者办公室主任,常常穿梭于太太、奶奶和姑娘们之间,抛头露面机会比较多。因而,两口子实际上的地位和权力非同一般,不是像鲍二这样属于一般的仆人。
大概是嫉妒周瑞的身份和地位,鲍二总是找周瑞的茬,“照鲍二说起来,爷们家里的田地房产都被奴才们弄完了”。鲍二这样与周瑞计较,可以说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他一个处于最底层的仆人,如何能代替主子去操这份闲心呢!显然是无事生非。因而,当贾珍知道鲍二与周瑞有摩擦时,喝走了鲍二,等于是同意了他想调离工作岗位的想法。
事情至此似乎也就结束了,没想到周瑞的干儿子何三,听到鲍二与干爹拌嘴时,插进来与鲍二厮打在一起。“贾珍正在厢房里歇着,听见门上闹的翻江搅海”,于是下令将鲍二、何三、周瑞都捆起来。正当贾珍在发号施令捉拿三位仆人时,“贾琏也回来了,贾珍便告诉了一遍”,于是贾珍、贾琏便一道处置起三位仆人来。贾琏把周瑞训斥了一顿,又“把周瑞踢了几脚”,贾珍则“喝命人把鲍二和何三各人打了五十鞭子”,方才罢休。
鲍二有意找周瑞的茬,可见不是个省油的灯;何三“天天在家里喝酒闹事”,此时插进来与鲍二斗殴,也属于寻衅滋事,因而将这两个家伙鞭打一顿,也不为过。但有些不合情理的是,此时的鲍二,就算是当初宁府的那个鲍二,加上周瑞、何三,都是隶属于荣府的仆人,他们三者犯了事,贾珍即使要管教、要制止,让人把他们捆起来关禁闭,也要等候贾琏回来再发落才合乎情理,怎么他就“喝命人把鲍二和何三各人打了五十鞭子”呢?而且,这三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周瑞应该没有什么大的过错,鲍二有意挑事,他不能不被动应付,凭什么也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捆起来”,而且还被贾琏“踢了几脚”呢?况且,何三与鲍二干架,又不是他指使的,“打架时他先走了”,因而即使追究责任,也只能去追究何三的责任,怎么把他也一锅烩了呢!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探讨一下。前面已经说过,这周瑞之所以被鲍二妒忌,是因为他在仆人中比较风光,干的是既有油水又很轻巧、很体面的事,而周瑞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造化,根本原因不用说大家都很明白,那是因为他们夫妇是王夫人的陪房。贾府主子对于陪房素来是高看一眼的,几乎所有的陪房都比其他仆人吃得开,对此读者都会明显地感觉到。不说其他人,只说旺儿夫妇要强说彩霞给儿子做媳妇,如果他们不是王熙凤的陪房,如何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呢!因而这些陪房即使有什么过错,只要不是很严重的原则性的问题,主子们一般都会对其很宽容。分析至此,问题便自然冒出来了: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贾珍不会不知道这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现在因其干儿子与人斗殴这点破事,就随便下令把周瑞捆起来,王夫人的脸上如何会好看!而贾琏和王熙凤两口子,平时依赖周瑞两口子的事就更多了,这会儿怎么一点旧情也不念,贾琏脸说翻就翻了呢?还让周瑞以后如何见人!当然,周瑞后来因干儿子何三打劫贾府案发,失宠被撵,那是另外一回事。此时的周瑞两口子,可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左膀右臂啊!贾珍、贾琏不但对周瑞一点面子也不讲,而且还将不该过分处罚的他重罚了一顿,弄得他灰头灰脸、声名扫地,这是此情节中第三个不合理之处。
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该书本身就是一部未定稿,作者在创作、修改过程中没有来得及认真统稿,因而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漏洞或毛刺;有的是由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之间出现的断茬造成的,后四十回究竟是否为别人所续这里暂且不论,但前后两部分存在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是由于该书最初流传时以手抄本形态呈现,在反复抄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人为的错讹,等等。但即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在所难免,并不影响《红楼梦》作为一部杰作应有的声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