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临放下茶盏,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他面色平静无波,唯有眸底深处翻涌着惊涛骇浪。
贵人相助吗?
若真有贵人,他的贵人应当就是姜嬛吧。
自从她来到自己身边,饭好吃了,觉好睡了,原本无聊又冰冷的一生,也变得鲜活又温暖。
说实话,他不是惜命的人,对于那未知的劫数,他不甚在意。
可现在不同了。
他的这条命,要留着保护她,保护他们的孩子。
“多谢大师坦言相告。”
霍临沉吟片刻,却开口提起另一件事。
“最后一问,大师口中的那位贵人,是否会因朕卷入凶险?”
他问得极其克制,但言语间那份深藏的忧虑,却几乎无从遮掩。
方丈闻言,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
“阿弥陀佛,命理纠缠,因果相续,自有其缘法,皇上所忧之事,天机不可泄露,也可说,她就是天机。”
这番话似是而非,霍临却有些了悟。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对着方丈郑重地行了一礼:“多谢大师点拨,朕明白了。”
话毕,便迈步离去,同姜嬛一道回宫。
只余身后古钟悠然,袅袅余音。
......
自从在护国寺吃过素斋,姜嬛对研制素食点心的热情高涨,越想越觉得这能行得通。
主要也是她自己馋零食了,嘿嘿。
不过她现在怀着孕,肚子都能把她顶的远离灶台,更别提反应力也大不如前了。
幸好,她还有一厨房的“兵”!
这日午后,姜嬛兴致勃勃地带着几个心腹宫女,去了御膳房。
“娘娘!”高总管一见是厨神娘娘来了,手里锅铲都不要了,二话不说就恭敬行礼,“您可有好长时间没来了!”
其他御厨更是不必说,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齐刷刷跟着行礼。
“都是老熟人,那么客气干啥。”姜嬛摆摆手,心想着自己也是成了他们在美食方面的灵感缪斯了。
旋即笑眯眯地说:“其实今天来,我是想求你们帮忙的,我想研究点新式素食,但没有精力亲自忙活了,要是大家愿意......”
高总管话都没听完,眼睛亮得像灶间的猛火,立刻表忠心。
“但凭娘娘吩咐!娘娘指哪我们就往哪儿去,绝无半句怨言!”
这架势,姜嬛闻言都要落下一把感动的泪水。
不愧是她的美食兵团啊!靠谱!
当即也雷厉风行,指挥起大家各归各位:“好,那咱们就先试两种,第一种是香脆版。”
她指向糯米粉和粘米粉:“小赵你来,用这个按七分糯米粉三分粘米粉的比例混合,加少许盐和糖,用温水和成偏硬的面团,醒发一刻钟。”
“小钱去把芝麻、花生仁用小火慢慢焙香,然后碾碎,不要太细,留着颗粒感更香。”
“小孙把面团醒好后,记得擀成薄片,越薄越好,小李就在表面用竹签扎些小孔。”
她语速不快,但条理分明,赵钱孙李们听得连连点头,立刻跟着指令动了起来,动作麻利,配合默契。
“那这第二种呢,就做软糯又能顶饿的。”姜嬛转向另一边的山药和红枣。
“山药蒸熟碾成泥,红枣去核蒸烂做成枣泥,山药泥里可以混一点点糯米粉,然后包入枣泥馅,做成小饼状……至于剩下的人员安排,就交给高大总管你负责吧。”
高总管瞬间燃起被重用的自豪感,打鸡血似的,屁颠颠喊开了嗓子。
而姜嬛看着这热闹却秩序井然的画面,在心里给自己疯狂点赞。
很好很好,经过丽妃的磨炼,她已经摸索出一套带团的经验了。
就按这样的走向,愉快的进行下去吧!
高总管将御厨们排兵布阵,和面、擀皮、备馅、生火……
姜嬛就在一旁走走看看,不时出声提醒一下火候或者细节。
“面片再薄一点,太厚的话,对咱们的牙齿是一种挑战。”
“芝麻已炒出香味后一定记得关火,否则要糊成石油试验田了。”
“煎饼的火关小些,温水煮青蛙听过没。”
而就在这热火朝天的当口,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忽然十分不合时宜的插了进来。
“胡闹!皇家点心,处处都讲究精致细腻,足有百十道工序要雕琢,而你们在做什么?如此粗鄙简陋的食材,如此闹哄杂乱的灶间,简直是侮辱了御膳房的名头!”
众人一听这声,瞬间头皮发麻,手上的工作都停了下来,只呆呆望着那位面容严肃的老者,正背着手,踱步走来。
他的神情就像被人喂了一嘴垃圾,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不赞同。
高总管见势不妙,连忙上前,低声对姜嬛解释道:“娘娘,这位是刘老御厨,是御膳房的老人了,也是我们的师父,之前因病回乡休养,今日刚回来当值。”
又对着刘老御厨抛着眼色:“刘老,这位是皇贵妃娘娘。”
而此时的姜嬛,正绞尽脑汁想着这号人物呢,这会儿可算是恍然大悟了。
原来是老师傅回来了。
秉承着文明有礼的道德准则,她客气地笑了笑:“您有所不知,这是新式点心,做法和往常的宫廷点心相比,自然有所不同。”
老御厨走到近前,对着姜嬛草草行了个礼,态度算不上多恭敬。
他是宫里的老人了,又站在太后羽翼下。
最重要的是他出宫前,什么这妃那妃,在皇上眼里连跟葱都算不上。
他自然就将姜嬛也联想成那根葱,当她是胡闹争宠来的。
于是他只是捋着胡须,目光挑剔地扫过案板上正在擀制的薄面片和旁边焙香的芝麻花生上,冷哼一声。
“依老奴看,是娘娘有所不知。”
“这素食点心,最讲究的是一个清字,味道务必清淡,方能显其高雅,油不可多,糖不可重,那些芝麻花生加在里头,像什么样!”
姜嬛听着他这一套理论,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这不就是之前把霍临吃成一座活火山的食谱嘛。
原来根源在这啊。
她很想跟这位固执的老师傅说时代变了,但高总管人不错,她也不想他难做。
便耐着性子,继续晓之以理。
“老师傅,您说的有道理,但美食本无对错,一千个人就有一千张嘴,加入芝麻花生是为了更加香脆,丰富口感,更何况平日里皇上处理政务繁忙……”
不等她说完,老御厨便打断了她,语气更加不满。
“皇上日理万机,用的膳食点心都有规制,怎么能像街头小贩般追求什么香脆?娘娘此举,不合规矩!”
“老奴在御膳房当差数十年,这点心该如何做,老奴比娘娘清楚!”
他转向正在忙碌的年轻御厨们,声音陡然严厉:“都停下,谁让你们如此糟蹋食材的,面片擀得如此之薄,成何体统,简直俗不可耐!统统撤下去!按老规矩来!”
年轻御厨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他们的目光在姜嬛和老御厨之间逡巡,不知该听谁的。
老御厨积威已久,又是他们的师父,他们不敢违逆。
可皇贵妃娘娘的吩咐,他们更不敢不听。
姜嬛见老御厨不仅否定自己的做法,还直接干涉指挥,心里的小火苗蹭一下就冒起来了。
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是吧,倚老卖老这套可对她没用啊!
她脸上依旧带着笑,语气却淡了几分。
“刘师傅,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皇上近日操劳,胃口不佳,本宫只是想做些合他口味的点心,这难道也错了?再者,御膳房如今是本宫在调配,如何行事,本宫自有主张。”
老御厨见姜嬛竟敢当众反驳他,脸色也沉了下来。
之前他在宫里的时候,因为太后的缘故,嘉贵妃和丽妃都不敢给他摆脸色。
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娘娘,在他面前,竟然还这般大言不惭!
论厨艺,这御膳房的人都是他的徒弟,哪个能比得上他!
他声音拔高了些,带着明显的怒意:“皇上胃口不佳,就更需清淡饮食精心调养,而不是这些油腻重味之物,娘娘如果一意孤行,休怪老奴不能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