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字条的一瞬间,一行小字映入眼帘,全都是数字,并非一句话。
梁王很谨慎,他是怕被人抓包,这才用数字代替。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真的被人抓到,也没人看得懂上头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宋岚珠知道,这些数字是与《千字文》对应的。
宫中虽然藏书众多,但她不可能随时随地找到一本《千字文》,所以梁王一早就要求她将千字文给背下来。每一个字的位置,她都得记得一清二楚,即使手边没有书,她也可以快速的得知梁王所写的数字代表着什么含义。
宋岚珠闭上了眸子,聚精会神的回忆着《千字文》,不一会儿便拼出了字条所表达的意思:
千秋节找借口留于宫中。
下个月是太后的千秋,皇帝已然下令,要去春和园给太后过寿,按照前世的进展,梁王应该会留下监国,而她也留在了宫中,帮梁王打开密钥,查看那道先帝留下来的圣旨。
梁王应该是怕皇帝带她去春和园,这才提前给她留口讯,要求她留在宫里。
当初她义无反顾,为报梁王之恩,什么都敢做,现在她却不愿再为那个杀过她的男人去冒险,梁王让她留下,她偏不愿留,她得远离这个随时会带给她危险的男人。
可是赵景尧会带她去春和园吗?怕也是不一定的。毕竟她现在只是宫女,不是妃嫔,他没必要带她同行。
指望出宫,目前她可能是出不去了,如何才能随圣驾,这才是她该考虑的问题……
她还在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殊不知,昨晚皇帝将她从永寿宫带走一事已经传遍了整个皇宫,她们都在议论,这个被贬为宫女的秀女,为何会如此得皇帝青睐?
凤仪宫中,万嬷嬷伺候皇后时,随口赞道:“娘娘您真是料事如神,昨儿个夜里皇上就把宋小主接回明华殿了……”
万嬷嬷将听来的事简单复述了一遍,皇后听罢,并不意外。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只是皇上夜里去接人,倒是令她惊讶了一瞬。
夜里去太后那儿,很难有合理的理由,而他居然拿看望她做借口,可她昨夜也没见着皇上啊!他带人回去之后,八成就不愿再出来了吧!
“本宫早就看出来了,皇上对宋氏是有好感的,太后这般折磨宋氏,只会徒添她和皇上之间的矛盾,毫无益处。”
“太后是想把控权势,让皇上和所有人都知道,她才是真正的后宫之主,连皇上都得听她的话。”
“她又不是皇上的生母,居然还想控制皇上?皇上可不是任人拿捏之人,太后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
皇后早已看出他们母子二人的矛盾,是以她始终站在皇上这边,与太后的关系淡淡的,并不亲近,眼下她最该做的,便是培养自己的势力。想起一事,皇后又问,
“宋氏在明华殿待了那么久,想必已经侍寝过了吧?”
万嬷嬷回道:“明华殿的宫人嘴紧得很,奴婢打听过几次,都是他们的猜测,没有听到确切的消息,但奴婢听浣衣局的人说,宋小主的衣裳被扯烂过,想来皇上已经临幸过宋小主。只是皇上迟迟不给人位分,还让她做宫女,着实怪异。”
在皇后的印象中,对于闺房之事,皇上一向克制有礼,居然还能做出撕烂女人衣裳的事儿?皇后颇为惊讶,兀自笑了笑,
“皇上的心思还真是让人猜不透,不过他应该很快就会给宋氏位分了,但看是高是低。”
实则关于位分一事,那天晚上赵景尧问她时,她若趁机索要位分,而不是提出要出宫,或许他会施舍给她,然而她的答案惹怒了赵景尧,他也就不愿再给她位分,仍旧让她做宫女。
宋岚珠是真的怕了他,怕他再次发疯,再次折辱她,所以她现在都顺着他的心意,能保住命就阿弥陀佛了。
次日上朝之际,得知皇上居然让梁王协理户部,赵景宣难以理解,下了朝之后,他先去给自己的母妃请安,而后又去往明华殿。
到地儿后却发现宋岚珠立在外头,并不在殿中侍奉。
瞄见一身着孔雀蓝锦袍的男子向这边走来,宋岚珠依礼福身,“参见安王殿下。”
“免礼!”赵景宣一看到她便有了笑脸,“你怎的在外头?可是殿中有人?”
“是呢!有几位臣子在殿中与皇上商议政事。”实则宋岚珠也很奇怪,为何梁王来的时候,赵景尧不让她回避,其他臣子过来时,却要求她到殿外去?
“既然皇兄在忙,那本王就在这儿等一等。”
小原子请安王到厢房品茗,以往他都会去,但今日他却拒绝了,“本王才从母妃那儿喝过茶,不渴,在这儿候着便是。”
安王不肯去厢房,小原子也不敢多言,吴有来又岂会瞧不出来,安王这是对宋小主有意,所以才故意待在她身边,与她多相处会子。
正经选秀的秀女,皇上却让人做宫女,还主动说要赐给安王,这般如花似玉的姑娘,两人入宫前还曾有过一面之缘,也不怪安王会惦记了。
只是安王可能还不知道,宋小主已然是皇上的女人,一说起此事,吴有来都替皇上头疼,也不晓得安王真向皇上要人时,皇上会如何跟安王解释,这兄弟俩的感情那么好,可别因为一个女人生嫌隙啊!
赵景宣立在一旁与宋岚珠闲聊着,因为他是王爷,宋岚珠不敢得罪他,便随口回应着。
约摸两刻钟后,殿内终于有了动静。
大门打开的一瞬间,几位臣子退了出去,殿中的赵景尧抬眸的一瞬间,一眼便看到老九正在跟宋岚珠说话,他眉飞色舞,也不晓得在说些什么,竟能把整日苦着一张脸的宋岚珠给逗得掩唇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