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容得知这个消息,直接去崇宁宫找了萧映红。
“这不是新封的萧贵人吗?如今大不一样了,还真是令哀家刮目相看了。”
“臣妾见过太后。”萧贵人乖巧行礼,制造一个乖巧的形象。
“从奴婢变成了主子,这气质果真是不一样了,前几日还淡妆素抹的,如今你还真有几分人模狗样了,如果不是见过你,哀家还真不知道,你原来可以这样体面。”
“谢太后夸奖,臣妾这是因祸得福,本来臣妾还以为自己会被皇上顶罪了,谁知臣妾有福,怀上了皇上的龙嗣,这真是先帝的保佑啊。”
“你可当真是会说,以为这样就会哀家就会高兴吗?可惜了,你的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哀家即使听了你说的这些所谓的好听话,同样不会放过你。”
“太后说笑了,臣妾并非给您说好听的话,臣妾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纵观这后宫,没有多少人有臣妾这样的福气,不过臣妾还是要感谢上天,感谢先帝。”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怀的是先帝的孩子呢。”楚容嘲讽着说道。
“太后言重了,臣妾也确实不大明白,为何太后会对我有这么大的敌意,如果是因为皇后的话,臣妾也没有办法,臣妾不能让太后满意,不能让皇后满意,是臣妾的罪过,但臣妾自知不能让后宫的每一个人都满意,太后如果心中厌烦,臣妾可以避而不见,让太后眼不见为净。”
“好个伶牙俐齿,你只是一个贵人,不是贵妃,即使是贵妃,哀家也能让你立刻被打入冷宫,你若还是这般不知悔改和收敛,哀家定让你知道知道这宫中的礼法。”楚容冷冷的警告。
“随太后的意,臣妾自当听从太后的差遣和命令。”
“菱角,咱们走。”
“是。”
菱角扶着楚容离开。
“太后,按奴婢说,您就给她点颜色瞧瞧,别总言语上威胁,您看她这个不怕人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您这个太后是个纸老虎呢,您说这不是欺负人吗?”
“你的意思是说,哀家就是一个真老虎?”
“奴婢也不是这个意思,您是不是老虎,您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奴婢不多嘴,就是想告诉您,一个贵人不足挂齿,皇后的膝下有太子,腹中也有子嗣,她腹中的孩儿,只要您不承认……”
楚容看了一眼菱角,笑了一下,“菱角,你别骗哀家做这样的事情,哀家可不想让皇帝恨我,我就是个闲散的太后,何必闹得别人夫妻不愉快。”
“太后,这萧贵人到底有什么能耐,又不受皇上宠爱,也没有家世背景,为何就这么嚣张放肆?”
“仗着自己腹中有龙。”楚容并不觉得稀奇,这个世界上,想借着孩子上位,给自己做阶梯的,多了去了,当初她做皇后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更何况这个,没手段,没背景,甚至连容貌都没有,也不知道有什么资格和皇后争宠。
“太后,回宫吧,奴婢看着要变天了。”
“不急,哀家去寒明宫看看皇后。”
寒明宫。
“娘娘,您为什么要让那个奴婢做贵人?她明显示居心叵测,就想着靠近皇上,您这么做不是成全她吗?”
“这是本宫的决定,你何必这么纠结?”
“奴婢这不是替您担心难过吗?”她可是跟了皇后好多年了,皇后一路走来的艰辛她都看在眼里,看得明明白白。
皇后因为不能生育,多少个夜晚在自己的宫里哭泣流泪,自责悲痛,她作为一个奴婢,对自己的主子有感情,还能感同身受,心里也跟着不高兴。
这好不容易怀上了龙嗣,又被人横插一脚,皇后这个时候做出让步,让那个贵人得意,让在乎皇后的人心寒。
“不必了,本宫已经做了决定了,就不用再纠结了,本宫早就想通了,这些事都比不得如今本宫怀里腹中的孩儿安全降生来得重要。”
“看来哀家还是多虑了,皇后的心胸比哀家想的宽广许多,哀家还特意赶过来看看你,看来是多虑了。”
“儿臣见过母后,母后万安。”
“免礼,免礼。你如今月份大了,要多注意身子。”
“是,谢母后关心。”
“哀家方才从崇宁宫来,见了萧映红了,看到她的样子,哀家担心你,这才过来看看,瞧瞧你,看到你这样,哀家也就放心了。”
“多亏了母后,如果不是母后宽慰儿臣,儿臣也不会这么快想通的,这一切,还是母后教给儿臣的。”
“你自己能想通,也是你自己的觉悟,不是哀家的功劳。按日子,你这应该也要生了,怎么这么久了也不见动静。”
“儿臣也不知道,太医说再过七日如果再没有动静,就给儿臣喝催产药,毕竟孩子总待在腹中,也不大安全。”
楚容点点头,“哀家真是有福,享了这么多年的天伦之乐了,这把年纪了还能见到孙儿的降生,是哀家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母后,您是太后,自然是有福气的,您说的这些……”
皇后脸色一变,捂住了自己的腹部。
“怎么回事?”楚容皱着眉头,看到她脸色变了一下,随后立刻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即将发生了什么。
“去叫产婆,还有,去太医院叫申太医过来,说皇后要生了。”
“母后,儿臣要生了,儿臣要进去……”
“哀家都知道,产婆已经在来的路上了,申太医也马上就来了,皇帝哀家也让人去叫了,我们都在外面陪着你,你完全不会有事,你放心。”楚容安抚了她,然后让宫女小心的将她扶进寒明宫里去。
幸好东西都是准备好的,皇后生产过程中不大顺利,但总算是生下了一对双生胎儿女。
楚容欣慰的笑了,“凛儿,你又有孩子了,如今,你也和哀家当年一样,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了。”
“母后,儿臣会好好待朕的三个孩子,将自己的孩子悉心爱护。”
“最好,别有母后的遗憾。”
“儿臣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