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一喷三哑口无言!王朝病了不怕,我既良医,可治百病!
乐山居士2025-07-02 18:152,403

“差!”

  “差!”

  “太差!”

  ……

  当学士一个个排队让赵广言检验诗词时,得到的都是赵广言的怒斥。

  这一幕让所有人错愕,不知道为什么。

  哪怕是秦朗天都被训斥了一顿。

  “身为官员,只懂得为官之道有个屁用!要以百姓为先,若无百姓,何来的官?”

  “尔等以百姓为题,却不曾了解百姓,一个个文笔辞藻堆积,华而不实!”

  “而且,全是清一色的乞丐流民灾民!哪里是真正的百姓!各个都是形而上的书籍之言!尔等又可曾真正了解百姓?”

  面对赵广言的怒斥,大家敢怒不敢言。

  作为士族豪绅,怎么可能理解平民百姓?

  人群中的宋正岩拱手道:“院长还请息怒,您的教诲字字珠玑,实在心生愧疚,我等为求钻研学识,极少了解,有不懂之处也是没有办法,但我等都愿意潜心学习,为朝廷为百姓做出政绩。”

  “只是,不知宋琦所写如何?您似乎很满意,我等可否了解,也好学习一二。”

  全场所有人都被骂了,唯独宋琦没有事,这让宋正岩很不爽!

  此话一出,可谓是矛盾转移,全场众人都有些仇视的看向宋琦。

  这混蛋高光太大,让众人黯然失色,实属不爽!

  “你们自己看!”

  “这才是诗词!这才是洞察民心,理解黎明百姓,心系大殷!”

  赵广言将诗词丢到桌上,让众人观阅。

  顿时全场沉默,人人闭嘴!

  仅仅最后一句,简明扼要的点出的精髓,就让他们自叹不如!

  宋正岩脸色难看,气不打一处来,都不知道怎么怒怼,一旁的田文商眼眸眯起,道:“望西都,意踌躇。伤心大周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首诗真不错,写满了对百姓的关怀,也饱含了对前朝大周的怀念之情啊!宋兄对大殷是何等不满,借前朝大周暗讽大殷?”

  “莫要说什么灾祸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天灾人祸哪朝没有?大殷的好,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了对大殷的抨击!你觉得大殷不如大周!”

  这一顶侮辱大殷王朝朝廷的大帽子,直接扣在宋琦头上,让全场肃静。

  赵广言抿了抿嘴,也不好说什么。

  虽说是意指大殷不应该效仿大周,但这句话确实可以理解缅怀大周当年的风光!

  “大殷已经建朝四百余年,国土面积辽阔,兵强马壮,国富民强,更是创造了万邦来朝之盛世!”

  “而前朝大周呢?苛捐杂税压的百姓苦不堪言,导致各地群雄逐鹿,战火燎原,百姓真正活在人间炼狱,是大殷结束了百姓之苦,建立这大殷盛世,你竟然觉得大周好,这与卖国贼又有何意!”

  宋正岩双眸放光,怒斥开喷,好不畅快。

  恨不得现在就提刀砍了宋琦的架势,看的众人眉头紧皱。

  有人想要出言为宋琦说话,但这时秦朗天开口道:“这话虽然意指没问题,可也确实饱含争议啊,宋兄,你给大家一个解释?写的是百姓,为何抨击的是朝廷呢?”

  若是先前还是猜测,现在直接坐实!

  这搞不好会直接砍头!

  宋琦看着三人的姿态,顿时明白了,这是穿一条裤子的!

  “如宋正岩所言,大殷王朝确实好!他重新梳理律法,建立全新的秩序,让这片土地上的黎明百姓焕然一新,重新活出了一个新生,关于它的好太多太多,人尽皆知,可是吹捧好有何用?”

  宋琦冷声道:“据我所知,河内三关四郡内涝成灾,西南辛安五郡大旱,颗粒无收,朝廷下发的赈灾粮可曾解决?若解决,为何流民如此之多?若有一亩三分地,谁愿意远离家乡?足以说明贪官污吏太多!”

  “北部匈奴蠢蠢欲动,西部诸国边境反乱!东南大伏,大晋两大王朝联姻成盟,大殷群敌环伺,虽无战事,可岌岌可危!一时安稳就是盛世?若他日犯乱,当如何应对?居安思危的道理不懂吗?”

  “这仅仅只是随口所说,一眼就看到的毛病!”

  “攘外必先安内!”

  “大殷王朝病了!它现在需要治病!而不是一味的粉饰太平!”

  宋琦言语有所控制,不敢多言。

  单单老皇帝突然离世,新皇帝仓促登基,如今新政不稳,局势动荡,搞不好哪天又会暴.乱,这叫盛世?

  宋家服侍朝廷两朝几十年,京城当年的第一世家,门生故吏多如牛毛,说是权倾朝野也不为过,这样的大家族却说倒台就倒台,风雨飘摇,连女帝想要提拔任用宋家,都需要走流程。

  这可是忠臣的丞相世家啊。

  清官尚且如此,其余人呢?

  这不是病了是什么?

  宋琦为宋家鸣不公是其一,其二更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机会!

  有需求就满足需求,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身为现代人的宋琦,很清楚如何利益最大化!

  当宋琦话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没有人诋毁反驳,因为句句是真!

  宋琦冷眼看向宋正岩,田文商以及秦朗天,道:“我不可否认确实缅怀和感慨大周,那是希望谨记大周是怎么灭亡的,大殷绝不可效仿!”

  “而且,大周早已覆灭,我缅怀就是有异心叛国之意?那吹捧他国诗词歌赋,他国名人强将的你们呢!是否更是狼子野心之辈?”

  秦朗天眼眸眯起,冷声道:“文学无国界!焉能混淆是非?”

  “可是文人有国界!焉能不分?”

  宋琦掷地有声,霸气十足,让秦朗天面色一僵!

  更让全场倒吸冷气!

  哑口无言!

  “好!”

  “说得好!”

  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只见翰林院院长任成乾大步从楼上走了下来。

  “院长!”

  所有人都是一惊,连忙跪拜行礼。

  任成乾是翰林院院长,年幼至今所创作的诗词策论皆是经典。

  他还是陛下的老师,被奉为文渊帝师。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是两朝重臣,身份地位德高望重。

  莫要说他们这些学士小辈,哪怕是宋老丞相都要行大礼参拜。

  “学他国之法,崇尚他国之人都无错,但要是非分明,要对本国有自信!”

  任成乾虎目粗眉,身材魁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员猛将。

  越过众人来到宋琦面前,双目炯炯有神,道:“小子!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是谁告诉你的?”

  宋琦躬身道:“没有人告诉,但我觉得理应如此!内稳则团结,力往一处使!万敌可破!”

  任成乾没有回答,问道:“你说大殷王朝病了,你能治否?”

  宋琦抬头,双眸闪烁坚定且执着的光芒!

  “我既良医,可治百病!”

  任成乾再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你诗句最后一句,那当如何不让百姓苦。”

  “法不严,则正法!官不治,则罢黜!民不安,则财通!军不服,则重塑!”

  “上改法,中治官,下治民,手握铁骑,若群敌环伺,便屠戮群敌!”

  “君当以军为器,以民为本,国民一体!威不可侵!”

  “到那时,臣为柄,民为鞘,国为剑。君执剑所指,必将百姓安泰,天下尽归大殷!”

  “不知,可治病否?”

继续阅读:第一十一章 面见女帝得到重视!深夜回家,惨遭袭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第一权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