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这些大臣一个个都知道,东吴名士说是很多,但真正有名的,也没几个。
而蜀汉丞相诸葛亮,智谋无双,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文学家,发明家。
《兵书二十四篇》《出师表》《诫子书》《草庐对》等等,这些著作,耳熟能详。
仅仅诸葛亮一人在文学上成就,足以扛鼎整个蜀汉文坛,傲视三国。
现在,陆抗在诸葛亮面前,居然说东吴要搞诗会,这不是在班门弄斧吗?
何况,诸葛亮的弟子马谡横空出世,《春夜喜雨》《千里共婵娟》《出塞》这三首马谡搬来的诗句,又让蜀汉文坛眼前一亮。
曹魏不是有曹家父子,蜀汉也有诸葛亮师徒,分庭抗礼,平分秋色。
只不过,东吴人只知道诸葛亮,不知道马谡。
“哈哈哈哈!”
大殿之中,蜀汉的一众文臣不禁大笑不已。
马谡却没有跟着一起笑。
三国文风,莫盛于曹魏。
魏之文坛,总两汉之菁英,导六朝之先路,丽而能朗。
曹氏父子三人,竹林七贤,声名隆盛,世人皆知。
而东吴却以孙权挂帅,《与诸将令》、《责诸葛瑾诏》,文笔雅健,不为綺丽。
东吴还有虞翻《柬猎》之书,骆统《理张温表》、诸葛恪《救国》等,语言详畅,慨当以慷,不失为当世佳作。
而陆抗说东吴的文坛诗会,八成是迎合孙权登基而为。
又在荆州举办,估计背后还有陆逊的影子。
自从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蜀汉之后,他的声望越来越隆。
按理说,孙权应该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
相反,表面上孙权对陆逊委以重任,暗地里却谨慎处之,有所防备。
因为陆逊太过于耿直,在孙权立储问题上,与之相左,惹得孙权不是很开心。
本来孙权和陆逊的关系,并没有像孙权和鲁肃吕蒙,孙策与周瑜那般紧密。
也许陆逊感觉到了这一点,借着孙权登基之时,举办这么一个诗会来彰显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文坛优秀,缓和缓和陆逊与孙权之间关系。
“你们笑什么?”陆抗脸色一整,沉声问道。
“我们笑你不知天高低厚,张口就来!难道不知道,我们丞相的文采,随便一篇文章拿出来就震惊三国?”一个文官站出来说道。
“就是,你们东吴的名人文士,何人能与丞相想比?”
陆抗淡淡说道:“丞相文采,天下皆知。我主经常提念,叹服不已。”
“如果诸葛丞相能出现在诗会上,那最好不过。”
这时,诸葛亮当即摇摇头,开口道:“陆大夫,我是不可能去的。”
陆抗朝诸葛亮深深一礼:
“父亲也说过丞相,当今能让他佩服和尊敬的人,丞相第一。”
“丞相不能去,我主及家父一定无比遗憾。”陆抗在诸葛亮面前,还是很恭敬。
“我出使贵国,拜见怀帝陛下,就本着两国友好共处而来。”
“以诗会友,加强两国之间文化交流,此等乃是值得万古流芳的事情。”
“难道你们是觉得除了丞相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人能拿的出手了嘛?”
挑衅,赤果果的挑衅!
蜀汉上下谁都知道,诸葛亮的文采可是蜀汉的天花板。
这个么子诗会,诸葛亮日理万机,断然不会参加。
也许,只能马谡去。
可是马谡督领前军,镇守潼关,责任重大,怎么可能去参加这个诗会呢?
“我大汉丞相,一人就足以傲视你们东吴所有!”
“丞相位高权重,操劳国事,哪里有时间去参加你们这个诗会呢?”
众臣纷纷怒视陆抗。
“小子休得张狂,敢说我蜀汉没人?”
刘巴也愤然上前,大声说道,“吾儿刘堂,与车骑将军之子吴乔,许司徒之子许彤,征东将军李严之子李丰,组了一个青城诗社,闻名蜀中。”
“写诗作赋,不在话下!”
“他们若是去了,定然叫你们东吴文人一个个口服心服,哑口无言。”
“丞相,既然东吴人如此热诚邀请,我提议让我儿等人前往,必能出尽风头!”
在国家面子之前,刘巴还是拎得清楚的。
尽管马谡对刘巴这帮人不喜,但对刘堂等人的诗文水平也是肯定的。
当时在天香楼,刘堂几人的诗句虽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是刘堂那一首青城山下,也算得上用心之做,能被吕玲绮看上,着实有些水平。
诸葛亮只关心孙权登基所带来的影响。
诚如那日他与费祎马谡几人商议,孙权登基,曹魏那边一定高度关注。
本来孙权的吴王是曹丕封的,现在孙权也要称帝,曹魏和东吴出现裂痕沟壑是必然的。
如果这个诗会只是陆逊主办还好说,若是孙权也掺合其中,蜀汉不派人去,有点说不过去。
但是又不能随随便便派人参加,敷衍了事,还得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人。
诸葛亮的心目中的人选是马谡。
但现在马谡是众矢之的,曹魏对他恨之入骨。
二个月前,派来了高手刺客刺杀,后来听马谡说,有一晚上,还有两个女子伺机接近,对马谡下药。
万一马谡去了荆州,更让曹魏那些人肆无忌惮。
要是马谡在荆州出了什么事情,绝对是蜀汉一重大损失。
“刘尚书,刘堂几人,我看可以!此事就这么定了。”
诸葛亮当即说道,“另外,我让费祎一道前去,顺道拜见吴主!”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显不过。
费祎多次出使吴国,很受孙权敬重。
孙权甚至用高官厚禄想把费祎留下来为自己所用,但费祎不受诱惑。
现在诸葛亮让费祎去,一方面表示了对诗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隐晦表达了对孙权称帝的认同。
然而,陆抗似乎没有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费祎大人能去,也是极好,不过嘛...”
陆抗在来之前,是做好了功课,刘巴说的这几人,他岂能不知。
费祎不是文坛之人,去了也只是两国使者交流之任务。
“几个膏梁弟子,纨绔少爷,简直不入流。”
陆抗一脸不屑摇摇头,“除了刘尚书令郎稍有点文采外,其余几人,不提也罢!”
“只会吟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咛而已。”
“他们去了,就是自讨欺辱,降低我们诗会的品质。”
什么!!!
刘巴怒了!